香港楼市转凉,产业链上的企业陆续往资本市场迁徙,以便储粮过冬,这其中便包括京王控股。
智通财经APP获悉,香港机电工程服务供应商已于2月20日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说明书,申请主板上市,南华金融集团为独家保荐人。
事实上,早在2018年8月17日时,京王控股便递交过上市材料,但当时的市场并不好,对拟上市公司的质地是一个极大的考验。眼看目前市场有所改善,京王控股果断的选择了重新递表。
但这真能逃过市场的“审视”吗?
红海市场中的“搏杀”
京王控股已有23年的经营历史,截至目前,该公司为楼房提供电力系统、通风及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消防装置系统的安装及维修服务。公司将四大系统的安装统称为机电工程服务,2018财政年度(截至5月31日为一个完整财政年度)时,机电工程服务收入占比96.5%,而维修服务收入仅占3.5%。
机电工程服务在当下的香港已是一片红海,市场分散,竞争剧烈且行业趋于饱和。据益普索研究与分析数据显示,2017年时,香港的五大机电工程承建商以收入计算的市场占有率仅为25.1%,行业较为分散,行业龙头也仅7.8%的市场份额,而京王控股市占率约1%。
与此同时,行业增速逐渐放缓。从2013至2017年,香港整体建筑工程总产值以9.7%的速度增长,但从2018至2022年时,预计增速下降至2.8%。分散的市场和行业增速的下滑,将加大各“玩家”之间的竞争。
既然“玩家”不少,那么项目招标也将在所难免,回顾以往,该公司通过招标录得的收入均超90%。但京王控股的招标竞争力并不强,按已成交标书计算,2016财年、2017财年、2018财年、2019财年前6个月,该公司的中标率分别为27.3%、17.1%、23.2%及6.3%,也就是说,在5个招标项目中,京王控股能中标一个。
投标大项目,缩减合约数
通过比对合约数目、确认收入情况以及中标率之间的关系,能发现京王控股对于投标的意图。以机电工程服务为例,在过去的三个财年中,2016财年的中标率是最高的,为27.3%,合约数目75个,当期确认收入为3.13亿元。2017财年时,合约数目下降至53个,但确认收入高于2016财年,该财年中公司中标率下降至17.1%。
这说明,京王控股逐渐投标较大的工程,合约数目虽少,但确认收入走高,与此同时,中标率也有所下降。对比后续年份的数据也能发现这一特点,而投标较大工程的好处在于,能提升公司毛利率,京王控股毛利率从2016财年的11%上升至2018财年的16.4%。
得益于公司转向较大项目的投标,京王控股的收入在2017财年同比增长21.4%,并于2018财年保持相对稳定。相应的,净利润从2016财年的989.4万港元增至2017财年的4035万港元后,保持相对稳定,而2019年6个月的净利润同比增7%。
值得注意的是,2018财年时,若剔除非经常性收入及非经常性支出,经调整后的纯利较2017财年下跌近20%,这主要是由于行政开支的增大,而行政开支中增长最快的,则是员工成本。
京王控股于2016财年在投标策略上有所改动后,业绩在2017财年有所提升,但投标策略所带来的新增量并不持续,后续收入大体保持稳定,而员工成本的上升则消耗公司利润。
智通财经APP发现,截至2019年2月14日,京王控股的积压合约金额约2.51亿港元,但预计将于2019年财年下半年确认的收入为1.71亿元,而该公司上半年的收入为2亿,那么2019财年的整体收入与2018财年也将大体稳定,或稍有增量。
但公司的负债比率并不低,2018财年时,公司总资产1.56亿港元,总负债9375万港元,资产负债率约60%,在收入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公司的压力不小。
综合来看,京王控股所处行业趋于饱和,竞争剧烈,市场分散,公司并无明显优势,投标策略改善后对收入的增量并不持续,利润受员工成本上升“侵蚀”,盈利能力承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