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前瞻│亏损两年力求上市,李嘉诚+创新药能否救和黄医药于“水火”

十几年前李嘉诚看好的一家医药公司,能否成为和黄医药上市的“王牌“?””

港股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IPO名单再添一员“大咖”。

自从去年港交所发布IPO新规允许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之后,港股IPO名单上多了一系列生物医药公司,它们或大或小,或强或弱,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未盈利。前有歌礼制药,后有信达生物、君实生物,还有最近过聆讯的康希诺。

智通财经APP获悉, 4月15日,和黄中国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黄医药)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申请主板上市,美银美林及高盛为其联席保荐人,不过这家公司可大有来头。

image.png

之所以说和黄医药是一位大咖,原因有二:

一是因为其控股股东为长和(00001)实业,目前持有60.2%已发行股份,而长和实业是哪路大神?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进行合并重组再分拆的上市公司,大股东来自李氏家族,现任董事长为李嘉诚的大公子李泽钜;

二是和黄医药其实已经分别于2006年和2016年在英国伦敦交易所和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是一个真正的股市“老司机”了。

此次冲刺港交所虽说信心十足,不过最终能否拿到入场券还是要经过严格考核,如果成功上市未来表现还要看实力。

创新药研发?打脸

据招股书披露,和黄医药是一家处于商业化阶段的创新性生物制药公司,专注于开发和商业化治疗癌症及自身免疫疾病靶向治疗及免疫疗法,拥有全方位一体化的药物研发平台。而且这个研发平台阵容豪华,拥有超过420名科学家及员工的团队,和17年高效药物研发的历史。

此外还有一个经营成熟且有盈利的处方药及消费保健品业务(称为商业平台),凭借其广泛基础和专业知识,在国内复杂的医疗体系下销售药品。

按照这段叙述来说,基本可以给和黄医药一个画像——一个拥有强大研发团队的创新药公司,同时兼顾一点成药销售。

不过实际情况有点打脸。

最简单直接地看其收入组成,从过去三年的收入情况来看,这张表我们可以得到几个信息:

一是在招股书中占用大量篇幅大说特说的研发创新平台收入贡献比不足20%,而超过80%的收入来自于商业平台,也就是处方药和保健品销售,再具体一点,商业平台业务中收入八成来自处方药销售;

二是过去三年收入分别为2.16、2.41及2.14亿美元(单位下同),2018年的收入大幅缩水,同比下降11.2%。总收入的波动主要还是受到商业平台业务的影响,2018年商业平台收入同比降低15.6%。

image.pngimage.png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聊一下和黄医药的公司架构。智通财经APP观察到,根据公司主要业务方向,研发创新平台和商业平台,其附属和合资公司如图所示。

可以看到,其研发创新平台主要包括间接持有和记黄埔医药99.8%的股份;而在商业平台中,处方药业务主要包括上海和黄药业及国控和黄,分别持有其50%和51%的股份,消费保健品业务主要包括白云山和黄及和黄汉优,分别持有其40%和50%的股份,值得一提的是,白云山和黄即与广州白云山的合资公司。

到这里对于和黄医药又有了新的认识,即除了附属公司和记黄埔医药与药物研发有关系外,其余的皆为医药或保健品销售公司。

如果再加上收入结构,与其说和黄医药是搞创新药研发的科技公司,不如说就是一家医药保健品销售公司。为什么和黄医药在招股书中要使劲往创新科技公司靠呢?

image.png

主动求变还是被动转型?

具体原因其实在文章开始有提到,那就是生物科技公司可以未盈利就上市。而和黄医药也确实“不负众望”,过去三年分别录得净收益1456、-2296及-7129万美元,也就是说在申请上市之际,和黄医药还处在巨额亏损状态,并且这个亏损的幅度还在加大。

image.png

那赚的钱都花到哪儿了呢?在2016-2017年,最大的开支就是销售成本,占总收入比达到72%以上,研发开支占比约31%,作为一个以医药保健品销售为主营业务的公司来说,销售成本占比开支最大很正常,不过这一情况在2018年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

2018年销售成本仍然占比最高达到67.2%,但是可以发现研发开支已经大幅升到了53.3%。据招股书披露,这一年研发开支由7550万美元涨至1.142亿美元,主要是因为临床研究和实验相关开支增加2840万美元,以及雇员酬金增加1050万美元,其中临床研究主要是关于索凡替尼、HMPL-523及呋喹替尼项目支出。

简单来说,和黄医药在2018年大幅增加了新药研究的研发支出。从医药销售到医药研究的转型,原因仅仅是为了容易上市吗?

不尽然,从和黄医药的架构我们可以认为,公司想要通过医药销售获得现金,再补给到医药研究方面,那么至少在短期内,医药销售的业务要保持一定的规模,但实际上2018年的商业平台收入如前文所述,大幅缩水。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处方药的销售出现缩水,或许跟2017年出台的一项政策有关,即由国家卫计委印发的《关于在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推行“两票制”的实施意见(试行)》,宣告全国“两票制”的开始。

所谓两票制,是指药品生产企业到流通企业开一次发票,流通企业到医疗机构开一次发票。

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实则对于医药销售公司来说却很致命,因为两票制推行后,大大减少了中间销售环节,也就意味着药品销售溢价降低,收入和利润自然跟不上。

而这项政策在2018年6月之前,基本上已经在全国推行起来了,这也是为什么2018年和黄医药的商业平台收入缩水。

所以,过去的2018年,和黄医药到底是主动求变还是被动转型呢?大家可以自己想象。

image.png

资料来源于网络

创新药研发实力如何?

言归正传,不管和黄医药是销售公司还是科技公司,也不管它是主动求变还是被动转型,我们姑且认为它是一个创新药研发的科技公司,我们还得说说和黄医药的研发创新平台的核心,附属公司和记黄埔医药,它的研发实力如何呢?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和记黄埔医药于2002年创立于上海张江,目标就是创新药研发。地处我国的经济窗口上海,又在张江高科技园区,当年就连李嘉诚都十分看好,投资3000万美元。

据其官网介绍,和记黄埔医药专注于为全球病患研发治疗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创新药物,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的新药研发企业,尤其是关于癌症的免疫和靶向治疗。

癌症是困扰人类的重大疾病之一,谈癌色变绝不夸张,人类一直在抗癌的道路上探索。之所以如此受到重视,一是因为其死亡率高,人称绝症;二是发病人数逐年上升,使人们不得不正面面对。

从商业的角度讲,癌症的市场空间是巨大的。据统计,2018年,中国就有242亿美元的市场,预计2030年将达到1016亿美元的程度。

面对癌症,目前最常见的治疗方法就是放化疗,其次为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当然放化疗的效果十分有限,靶向治疗效果明显但是靶向药的价格也令很多家庭望而却步。不管是从效果上,还是人们的需求上,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的市场份额扩大是未来趋势。

image.png

这就正好对上了和记黄埔医药正在做的事情,这本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不过其研发成果和进度却让人失望。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和记黄埔医药目前最值得说道的便是去年年底发行的新药呋喹替尼(爱优特)了,该药的厉害之处在于除了对结肠癌的特效之外,还因为其为我国自主研发、首次发行的一类创新药。

不过亮点也仅限于此了,在公司的几大研发管线沃利替尼、呋喹替尼、索凡替尼、HMPL-523及HMPL-689中,大都还处于剂量探索中,和记黄埔医药的官网中显示,上市产品也仅有爱优特孤零零地待在那里。

而医药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研发周期很长。爱优特最早于2011年便开始了研究,历经7年才有成品上市,更别提这中间可能还有很多失败成果了。

因此就目前的研发情况来看,即便几大管线产品未来能成功,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有利润兑现,而和黄医药的商业平台也不知道能不能“补奶”到那个时候。

医药销售受阻,医药研发有限,即便是李嘉诚看好的公司,未来的上市之路想必也不太好走。

image.png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