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总面积只有5.6万平方公里,人口却达到近7000万,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发展最成功的区域之一,在中国发展大局中占据着重要战略地位,并拥有着广阔的市场潜力。随着大湾区持续的经济发展、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以及人口的长期增长所带来的在市政供水及污水处理方面的预期需求的增加,那些为当地“绿水青山”做贡献的企业发展壮大,有机会迈进资本市场。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近期向港交所递交招股材料的佛山水务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佛山水务”)是广东省领先的水务环保综合服务提供商。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以2018年的自来水供应及污水处理总能力计,佛山水务是佛山市最大、广东省第五大的市政水务服务提供商。
佛山水务招股书显示,公司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水务环保综合服务,包括自来水供应、污水与污泥处理及工程与建造。
采取BOO及运维项目模式的自来水供应业务为公司第一大业务,该业务为建设及运营自来水供应项目,并为其他公司拥有的自来水供应项目提供运维服务,目前,佛山水务拥有佛山禅城区、三水区、高明区及南海区金沙片区供应自来水的独家经营权,此外公司还向佛山顺德区新城片区供应直饮水。
公司第二大业务——污水与污泥处理业务,该业务采用BOT及运维项目模式,为按照适用的国家及地方标准处理及排放污水与污泥,公司建造及运营污水与污泥处理项目,并为其他公司拥有的污水处理项目提供运维服务。目前佛山水务向佛山禅城区、三水区及南海区的部份片区提供污水及污泥处理服务,并承接佛山及中国其他地区的工程与建造项目,并提供相关安装服务。
工程与建造业务则为,施工并建造市政给排水基础设施及环保基础设施,以及公共道路及市政景观附属设施,及安装住宅物业辅助水管及仪表设备。
除了水务环保综合服务,佛山水务还于2019年2月12日,收购了佛山绿能的全部股权,该公司在佛山市高明区经营广东省第五大生活垃圾填埋设施。该设施日设计生活垃圾处理量为2000吨。
截至最后可行日期,佛山水务有5个自来水供应项目、12个污水及污泥处理项目及1个生活垃圾填埋项目,其中14个项目为特许经营项目。特许经管权协议的期限一般为20年、25年或30年。此外,截至最后可行日期,公司有39个工程与建造项目,包括35个在建项目及4个计划建设项目。
业绩方面,于2016年、2017年及2018年,佛山水务分别产生总收益12.12亿元人民币(下同)、13.59亿元及20.23亿元,毛利率分别达到35.7%、37.6%和34.1%;期内溢利分别为13.6亿元、2.27亿元及3.34亿元;净利率分别为11.2%、16.7%及16.5%。
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盈利水平稳定,但现金状况波动较大,经营活动现金所得现金净额由2017年的4.36亿元降低至2018年的1.68亿元,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由2017年的2.02亿元下降至2018年的1.53亿元,截至2019年4月30日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又大幅增长至6.95亿元。
佛山水务在招股书中称,由于BOT项目在不同阶段的利润率不同,公司的整体利润率或会在BOT项目的建设阶段受到影响。倘若公司未来承接更多BOT项目,可能会导致公司的现金流与收益并不相符,因为公司可能没有现金流入与BOT项目建设阶段确认的收益相符,且公司的整体利润率及流动资金也可能受到影响。
具体来看,公司2018年经营活动现金净额减少主要原因有三,其一是公司根据若干服务特许经营项目收取应收款项,特许经营权减少人民币1.52亿元;其二,折旧1.32亿元,部份被合约资产增加4.56亿元所抵销,反映公司的业务增长。
由此可见,公司现金状况波动,并非完全归因于BOT项目的变动。从行业角度来看,污水处理项目未来有望为公司带来稳定的现金流入。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及用水需求不断增加,市政污水排放量于2014年至2018年以2.9%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于2018年达约600亿立方米。因此,随着中国市政污水处理能力及处理量不断提升,市政污水处理率从2014年的88.8%大幅增至2018年的94.7%。伴随城镇化推进、人口增长及经济发展,从2018年至2023年,预计市政污水排放量将以3.0%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相比欧美等地区的发达国家,中国的水费(包括管道水费及污水处理费)仍维持在较低水平,因此,中国的水费仍有足够的上升空间。
不仅如此,作为中国环保行业的核心部份,水务行业享有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国政府已颁布一系列激励政策以支持中国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包括《十三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以及于2015年4月2日颁怖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水十条着重于减少污染排放、提高生活饮用水安全及推广环境友好产业,并明确规定中国未来数年水污染防治目标。
综合来看,佛山水务处于一个体量庞大且为刚需的行业,加上有各种利好政策的背书,再凭借公司快速成长的业绩,公司若能成功“闯关”应当能引发港股投资者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