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于懂财帝微信公众账号(ID:znfinance),作者樱珞。
5000年保险史,再生波澜。
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巴比伦就有了收取居民赋金,用以救济遭受火灾的人们的规定,最早的保险雏形开始问世。
1384年,在佛罗伦萨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份具有现代意义的保险单。这张保单承保了从法国南部的阿尔兹运到意大利比萨的一批货物。
中国古代也产生了类似保险的机构。镖局便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货物运输保险的原始形式。到了近代,随着与世界的交流增多,中国现代意义上的保险业也开始有了雏形。
一直到1978年,中国保险业才开始真正的商业化进程。
1996年,新华人寿、泰康人寿、华泰财险、华安财险及永安财险五家首批商业性、股份制保险企业成立。一个以国有制为主体,中外保险公司并存,多家保险公司竞争的保险市场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
保险不断的蝶变。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兴起后,保险的销售渠道和产品形式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创新。
虽然中国的现代保险起步较晚,但在互联网保险的发展上却极具优势。
以众安等为代表的新兴互联网保险机构,利用大数据等科技重构了保险的价值链。在这背后,有着互联网巨头和保险巨头的合作,也有着资本运作的加持。
互联网保险方兴未艾,在大胆创新的同时,也接受着监管严厉对自身的重塑。
1 | 地推与电销大军
与许多行业一样,保险业也是一个不断被科技重塑的领域。
电力的大规模应用触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而电话则是这一阶段代表性的产物。亚历山大·贝尔获得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用的电话机的专利权后的一个世纪后,电话成为了保险业的标配。
上世纪70年代末起,美国开始使用电话营销保险。1985年第一家专业电话保险公司成立。
保险电话营销,通过专用营销号码,以保险公司名义与客户直接联系,并运用公司自动化信息管理技术和专业化运行平台,完成保险产品的推介、咨询、报价、以及保单条件确认等营销业务。
相对于传统的面对面销售方式,电销有灵活、覆盖面广和成本较低的特点。因此,电销一直是保险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电话营销业务从1999年开始广泛应用于拨入电话,2001年开始应用于外拨。现在,电销渠道已成为了保险行业近几年来最具成长性的营销渠道。
在电话营销保险兴起的同时,保险行业的信息化也已开始萌芽。随着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普及,上世纪80年代,保险企业完成了电脑对手工出单最基本操作的替代,极大提升了整个行业的效率。
譬如,美国State Farm在于90年代采用了WebTone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大幅减少呼叫中心员工的数量的同时还让销售量增长了将近一倍,公司从一个小型汽车互助保险公司发展成美国名列前茅的保险公司。
同样也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金融科技开始起步。其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CNAPS)的开发建设。
当时,中国的支付系统还处在四分五裂的状态,以同城现金交易和低效的跨行异地直面交易为主。现代化的支付系统是现代化金融体系的基础。因此,从80年代末开始,央行着手设计新的支付体系。
1992年,央行正式启动CNAPS项目。2002年10月8日,大额支付系统成功建成上线,标志着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时代的来临。
此后清算总中心又相继建成了小额批量支付系统、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境内外币支付系统、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
它们所构成的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奠定了后来中国移动支付以及金融科技引领全球的基石。
国内的大型保险公司在20世纪末也开始普遍进行信息系统建设。比如,中国人寿于1997年开始在全国各地分公司采用美国科比亚的CBPS寿险综合业务系统。
2 | 网络保险兴起
新世纪前后,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全面兴起,对保险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更为深远的影响。
互联网保险最早出现在美国,美国国民第一证券银行首创通过互联网销售保险。早在1997年初,81%的美国保险公司至少有一个网址。
中国的互联网保险也在20世纪末开始萌芽。1997年,中国保险学会和北京维信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中国保险信息网,是我国首个面向保险市场和保险公司内部的专业中文网站,也是我国保险行业最早的第三方网站。
同年12月,新华人寿促成了国内第一份互联网保险单,标志着我国保险业迈进互联网融合的大门。2000年开始,国内的保险公司开始陆续建立官方网站,实现在线投保。
2000年8月1日,国内首家集证券、保险、银行及个人理财等业务于一体的个人综合理财服务网站——平安公司的PA18正式亮相。
同年8月6日,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成立国内第一家连接全国、连接全球的保险互联网系统。
9月22日,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的大型保险电子商务网站——“泰康在线”全面开通,这是国内第一家由寿险公司投资建设的、真正实现在线投保的网站,也是国内首家通过保险类CA(电子商务认证授权机构)认证的网站。
此阶段互联网保险作为销售代理而存在。
但由于互联网金融规章制度尚未健全,法治环境尚不成熟,人们对于互联网保险的认识不足,互联网保险对于保险公司业来说,更多是起到宣传及普及保险知识的作用。
随后, 2005 年 4 月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标志着互联网保险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随着互联网用户的爆发,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通过互联网来获取金融保险产品和服务,同时各保险机构也致力于通过创新实现新的网络渠道的营销,逐步探索保险电子商务营销方式。
2012 年,以保监会开始实施《保险代理、经纪公司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为标志,互联网保险走向专业化以及规范化。
这一年,平安人寿发布“ 平安人寿 E 服务” APP 客户端;国华人寿通过“ 淘宝聚划算” 销售平台推出 3 款产品,短短 3 天时间内就实现了 1.05 亿元保费收入;泰康人寿则分别与携程、淘宝等互联网平台合作打造互联网保险销售平台。
2013 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互联网金融理念开始渐渐深入人心。保险业也感受到了这股风气。
2013 年 11 月 6 日,由蚂蚁金服、中国平安、腾讯公司共同筹资建立的“众安在线”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正式开业,标志着我国互联网保险进入机构专营阶段。
同年,淘宝理财频道首次参与“ 双11” 活动,保险产品成为新主角。“双十一”当天,寿险产品的总销售额超过了6亿元,国华人寿的一款万能险产品在10分钟内就卖出了1亿元;生命人寿也在8小时内销总额破亿元。
这一阶段互联网保险在产品上基于电子商务及信息技术的发展需求开发了与此相宜的保险险种,多以短意险为主,部分寿险公司也尝试销售定期寿险、健康险、投连险和万能险。
在在销售渠道上,各保险企业主要依托官方网站、保险超市、门户网站、O2O平台、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等多种方式,开展互联网业务。
2014 年 8 月 13 日,“ 新国十条” 颁布,支持保险公司积极运用现代互联网技术进行创新。同一年埃森哲进行的调查显示,93%的中国受访者中表示已准备好网上购买保险产品与服务, 76% 已在使用智能手机与各种平台的提供商进行沟通。
这意味着保险科技化、数字化已成必然趋势,这个古老的行业再次被重塑。
3 | 科技保险
互联网金融爆发后四年,2017年,被誉为保险科技元年,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入渗透到保险业务流程中,推动保险创新不断深入。
根据韦莱韬悦的数据,2017年全球保险科技公司的融资金额达到了23亿美元(145.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达35.3%。
这一年,保险科技全面爆发的标志性事件就是众安在线的上市。
2013年11月,众安在线在上海成立,旋即成为备受瞩目的“明星”。究其原因,不止因为其是中国第一家持牌的互联网保险公司,更因为其投资者名单里聚集了蚂蚁金服、腾讯、中国平安三位中国互联网和保险业的巨头。
从诞生的那刻起,众安就注定了要成为中国保险业的革新者。
互联网保险不仅仅是保险销售渠道的转变,更是保险产品的更新换代。互联网保险并非简单地把传统的保险产品移植到网上,而是利用数据分析来满足投保人在不同生态系统中出现的保险需求,开发出适合互联网消费群体的保险产品。
随着电子商务日益兴旺,消费者退换货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于是,众安保险正式参与到退货运费险的产品设计和承保当中,很快便推出了依托于淘宝平台的“退运险”。
2014年“双十一”当天,众安以件均保费5毛钱的“退运险”创造了投保超过1.5亿件的记录,成为互联网保险产品爆发的里程碑。
在“退运险”火爆背后,支撑其业务逻辑的是复杂的算法模型。
最初,“退运险”的定价依据主要是消费者所购买产品的价格。随着“退运险”的普及,消费者的退货倾向和行为模式发生改变,定价模型开始进行升级,逐渐发展为根据消费者购买商品的退货历史记录定价。
加入“退运险”定价模型的数据越来越多。这些数据不仅来自保险体系内,还可能来自合作方、股东方,甚至是互联网的社交数据和行为数据,而定价模型不仅能确定合适的费率,还可以综合多种因素预测消费者未来的退货率。
运费险的定价也正在改变传统保险业完全由精算师定价的局面,中国保险市场上第一次出现了运用大数据运算的动态精算模型。众安保险在2016年将“退货运费险”的保障范围扩大到全电商平台。
今年3月,由众安在线及百仕达集团合资成立的众安虚拟金融获得了香港首批虚拟银行牌照。香港虚拟银行牌照允许机构在除了传统银行的三大业务“存、贷、汇”之外,还可以尝试理财、保险、黄金等互联网创新业务,含金量十足。
众安国际在获发虚拟银行牌照同时还发布了旗下品牌“ZA”,首推用户共创模式,注册用户即可成为ZA的种子用户,有机会直接参与ZA后续的新产品开发和流程设计过程。
众安国际总裁许炜称,在过往的金融产品设计过程中,用户无法提供回馈及参与其中。众安希望邀请用户一起改革传统的金融产品设计流程。在符合香港严谨金融监管框架的前提下,增添互联网互动元素,让金融产品体验更人性化。
4 | 互联网保险爆发
在众安保险等一批互联网保险公司的推动下,中国互联网保险市场高速发展,规模从2013年的11.7亿元人民币增长约16倍至2018年的1888亿元人民币。
今年5月,原中国保监会党委副书记、副主席周延礼出席活动时表示,互联网保险和科技的发展在中国应该是方兴未艾,从全球的保险科技发展的进程来审视,我国的保险业科技应用现在我们也可以有信心地说,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但是,在高速狂奔多年后,中国互联网保险呈边际收缩趋势:2017全年保费收入1,835亿元,同比下滑20.2%。2018年上半年延续下降趋势,但同比降幅收窄至12.4%,渗透率维持在5.3%的相对低位。
这意味着,中国互联网保险要保持发展优势的话,在下一个发展阶段,除了继续加速数字技术转型升级,利用新兴技术重塑保险行业的各个价值链及各个环节外,还应大力推动普惠保险。
2016年,国务院发布《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强调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提高普惠金融的广度和深度。此后,普惠金融乃大势所趋。
从保险业广度来说,目前中国保险市场集中在较富庶省份/地区。比如,北京、上海、江苏及广东(包括深圳)人口大约占全国17%,但寿险保费却占全国三分之一。
从深度来说,中国总体人均保费为2200元人民币左右,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根据瑞士再保的数据(按人民币计),2015年美国的人均保费达28000元,德国达17000元,日本达24000元。可见保险深度提升前景也很广阔。
对于保险机构来说,实现保险“普惠”意味着需要从广度上扩大覆盖人群,让消费者获得更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更好的服务,而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就是借助互联网和科技的力量。
科技的发展应用降低了保险产品触达客户的门槛,有效地提升了保险的覆盖面和社会的可得性,增强了整个社会风险的保障能力,也培养了用户的保险意识。而普惠保险的重要突破口之一就是相互保险。
在中国,相互保险的起步比较晚。内地第一家相互制保险公司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于2005年1月成立,但直到2015年1月保监会发布《相互保险组织监管试行办法》,相互保险才有了相应的规范性文件。
在此之前,我国的相互制保险大多是以“网络互助”的形式存在的。我国最早具备网络互助形态的平台始于2011年,即抗癌公社的前身互保公社。此后,网络互助平台在国内开始兴起。
这些平台的用户花几元象征性的会费成为会员,180天或更长观察期之后,可享受相应的赔付权利。当某一位会员身患重疾时,最高能获得大额(比如30万元)赔付,由平台的用户平摊。
抗癌公社、水滴互助、轻松互助、e互助、众托帮、壁虎互助以及夸克联盟等平台,采用的都是类似的“凑份子”模式。
与传统的重疾险相比,这种互助模式投保门槛更低,让有需求的人更容易获得保障。于是,市场对网络互助的需求便被激发了。在最高峰的2016年底,国内的网络互助平台数超过120家,总注册会员超过1000万人。
但是,这些平台不完善的信息审核机制给诈捐、骗捐提供了机会。而且,平台对资金的监管流程和机制透明化程度不够。这些问题最终引来了监管的关注。
2014年5月,保监会发文对《相互保险组织管理暂行办法》公开征求意见。2015年1月,保监会发布《相互保险组织监管试行办法》,对相互保险的性质和定义做出了规定。
2016年末,保监会还下发了《关于开展以网络互助计划形式非法从事保险业务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此后有高达1/3的互助平台轰然倒塌。
在监管要求日趋严厉的情况下,相互保险牌照成为了市场争夺的对象。2016年,包括网络互助平台在内,一度有超过30家相互保险组织申请相互保险牌照。
最终,有三家相互制保险组织于2017年获得了相互保险牌照,分别是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和针对建筑领域的汇友建工财产相互保险社。其中,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的发起人之一正是蚂蚁金服。
5 | 坎坷的“相互保”
一年后,相互保险迎来爆发。
2018年10月16日,相互保正式在支付宝上线。11月13日,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与京东金融合作推出的“京东互保”也开始低调内测。
“相互保”和“京东互保”的背后都有专业的相互保险公司作为运营,再加上区块链等技术的引入,保证信息的公开透明,更容易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的确,市场对相互保险的推出反应热烈:上线一天的京东互保已有3334人加入,而推出近一个月的“相互保”已有超1850万人加入。
不过,相互保险的命运有点坎坷:“京东互保”发布一天之后闪电下架;11月27日上午,蚂蚁金服发布公告称,相互保将升级为“相互宝”,定位为一款基于互联网的互助计划。
两款产品相继下架与改名意味着监管部门出手了。
根据信美方面透露的信息,“监管部门指出其涉嫌存在未按照规定使用经备案的保险条款和费率、销售过程中存在误导宣传、信息披露不充分等问题。”
与金融领域一样,未来,互联网保险必然要经历一个由严厉监管实现大浪淘沙的过程。
在日前召开的2019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的保险之夜分论坛上,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介监管部主任姜波透露了互联网保险监管办法的最新动态:即将更新,并很快会向社会征求意见。
姜波还透露了下一步保险中介的监管思路:“现在要全渠道监管,这个是防范金融风险的必然要求”。
不过,姜波也强调,对于互联网保险监管,将坚持监管审慎的原则,适应数字化、场景化、智能化发展的保险趋势,来完善监管科技,鼓励创新。
这意味着未来互联网保险在符合规范的前提下,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而要把握这个时代的机遇,保险科技将是关键所在。
普华永道《2017年全球金融科技调查》显示,45%的传统保险公司已与保险科技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以保险科技驱动创新将成为保险业“新常态”。
在最新的年报中,五家上市险企——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和中国人保均透露了“保险+科技”的战略布局。
头部公司积极加码保险科技,未来,行业集中特征将愈发显著。事实上,姜波还提到了互联网保险要坚持机构持牌,人员持证的原则。
这就是说巨头们,譬如,拥有相互保险牌照的蚂蚁金服和京东,优势将愈发明显。
波澜壮阔的中国保险,暗潮汹涌。
(编辑: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