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石油巨无霸沙特阿美的成长史

作者: 智通编选 2019-11-05 07:28:39
在吸引全球目光三年之后,沙特阿美的IPO终于启动,据称将于12月在沙特国内发行。

本文源自“清泉能源SpringEnergy”,作者:油涌如泉。

导言

三年多以来,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油价的波动,上市地点和估值两大关键问题迟迟不能确定,石油“巨无霸”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Saudi Aramco)(简称“沙特阿美”)的上市计划也一再变更。在吸引全球目光三年之后,沙特阿美的IPO终于启动,据称将于12月在沙特国内发行。全球最赚钱公司面临估值博弈,沙特阿美此番IPO或有望刷新全球最大IPO融资规模。

阿美和沙特阿美发展“大事记”

1988年是个分水岭。1988年之前,是阿美石油的时代,实际上是美国石油公司掌控沙特石油工业的时期;1988年,沙特政府(准确的说,是沙特王室)通过“赎买”,实现了对阿美公司100%的国有化,自那以后,阿美公司转变为沙特阿美公司,成就了世界上最大的国家石油公司,直到现在。

自1933年美国加州石油公司(雪佛龙公司的前身)进入沙特找油开始,直到进入21世纪,这前后的大约70年中,阿美和沙特阿美经历了如下“大事记”:

1933年: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公司(Socal,后来称为Chevron)获得了石油国王颁发的“特许权”,可以勘探沙特阿拉伯的东部地区。Socal为此特地注册成立了加利福尼亚阿拉伯标准石油公司(Casoc)。

1936年:美国德克萨斯石油公司(即后来的“德士古石油”,Texaco)获得了Casoc 50%的所有权。

1938年:在今天沙特东部省达兰(Dhahran)附近的达曼圆顶(Dammam Dome)上发现了石油,拉开了沙特石油工业大发展的序幕。至今,达曼依然是全球最著名的石油城市之一,堪比休斯顿。

1944年:Casoc的名称更改为阿拉伯美国石油公司(Aramco),简称阿美石油。

1945年:沙特境内第一座大型炼厂——Ras-Tamura炼油厂开工建设。R炼厂主要的装置有32.5万桶/天的常减压装置、22.5万桶/天的凝析油分离装置、5万桶/天的加氢裂化装置、10.7万桶/天的连续重整以及6万桶/天的减粘装置。直到现在,该炼厂的加工能力依然保持在55万桶/日左右。

1948年:新泽西州标准石油公司(后来的埃克森公司)和Socony-Vacuum公司(真空石油公司,又叫纽约标准石油公司,后来的美孚公司)获得了阿美公司的部分所有权。至此,阿美石油公司的股份由四家美国石油巨头持有,分别是雪佛龙(30%)、德士古(30%)、埃克森(30%)和美孚(10%)。

1973年:沙特阿拉伯政府收购(按“重置成本”的价格)了阿美公司25%的股份。 1974年:沙特阿拉伯政府将其在阿美公司的股份增加到60%。  

1980年:沙特阿拉伯政府获得了阿美公司的100%所有权。

1988年:阿美公司成为沙特100%的国有公司,并更名为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Saudi Aramco)。

1993年:沙特阿美公司接管了沙特阿拉伯营销和精炼公司(Samarec),这样,沙特阿美成为一下上下游一体化的石油公司。

1995年:沙特阿美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阿里·纳伊米(Ali al-Naimi)被任命为沙特阿拉伯石油和矿产资源部长。阿里·纳伊米是沙特历史上最显赫的石油部长之一,有关他的故事可以参见清泉此前的文章“纵横石油江湖七十载:透过《石油先生》领略‘沙漠雄鹰’阿里·纳伊米的传奇人生”。

1998年:沙特阿美公司、壳牌和德士古公司三方合资成立了Motiva EnterprisesLLC,这是一家位于美国东部和南部的炼油和营销业务。标志着沙特阿美开始走出国门实施跨国经营。 2002年:年沙特阿美公司和壳牌公司完成对德士古公司在Motiva股份的收购,自此,沙特阿美和壳牌对Motiva实施50-50的等权管理。

上世纪30年代:签署“特许经营权”合同,踏上茫茫勘探路

1932年,美国加州标准石油公司(Socal,即现在的雪佛龙公司)利用沙特国王伊本·沙特国王的密友哈里·圣·约翰·菲尔比的关系,获得了在沙特东部进行地质调查的许可。尽管将沙特阿拉伯自然资源的权利授予外国公司违反了伊本·沙特国王的“底线”,但他及他的子民对金钱的需求使他别无选择。经过谈判,1933年5月29日,国王的财政大臣苏莱曼(Abd Allah al Sulaiman)和Socal代表Lloyd N. Hamilton在吉达的王宫签署了特许协议。顺便说一句,苏莱曼是沙特历史上最著名的财政部长之一,彼时沙特石油对外政策制订和合同谈判签署均由他负责。
1933年11月,Socal专门成立了加利福尼亚阿拉伯标准石油公司(Casoc),代表其管理沙特境内特许权内的运营。最初的特许权从波斯湾一直延伸到西部的达纳省(包括该省)。1939年,特许权进一步扩大到约44万平方英里。
其实,在获得沙特的特许权之前,Socal已经在中东巴林有所斩获,发现了少量石油,并进行了商业开采和销售。彼时,Socal在销售其不断增长的巴林石油产量时遇到了一些棘手问题。Socal选择了与当时在中东地区投资和运营的美国兄弟公司“抱团取暖”,以解决面临的问题。1936年,Socal与德克萨斯石油公司(Texaco)达成了交易,成立合资公司。新的合资企业名为Caltex,负责管理德士古从中东到太平洋的所有营销资产。作为交易的一部分,德士古获得了Casoc50%的所有权。
达曼圆顶(Dammam Dome)是沙特东部省的一个特殊的地质构造,实际上是Dhahran附近的一组著名的石灰岩山丘,在这一地区艰难探索三年后,Casoc得到了“奖赏”,发现了“大象”。1938年3月,在达曼圆顶上开钻的第七口勘探井喷出了高产流油,标志着沙特石油时代的开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时受挫+战时辉煌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来临,打断了Casoc在沙特的行动。新建的Ras Tanura炼厂,仅生产了六个月,便于1941年6月关闭。战争期间,所有美国雇员的家属都被送回家了。

然而,就是在1940至1944年的战争年代,在Casoc新任总裁戴维斯(F.A.Davies)的领导下,逐步实现对Casoc管理结构合理化。戴维斯于1930年以Socal代表的身份访问了沙特,他于1940年8月当选为Casoc总裁,标志着该公司迈出了独立于Socal的第一步。Casoc在旧金山布什街200号设立了总部。1944年1月31日,Casoc更名为阿拉伯美国石油公司,即阿美石油(Aramco)。

战后的1940年代后期,见证了从阿美特许权扩大生产并建立“丰功伟绩”的辉煌。这主要是通过以下“三板斧”实现的。 

第一板斧:1944至1949年,阿美公司在通过为美国军方提供油料,其战略地位和政治地位迅速蹿升。正是二战,证明了石油这种“战略物资”的重要性。希特勒的失败,部分原因是石油短缺。美国政府为了从中东获得充足的石油供应,砝码不断向沙特和阿美公司倾斜。阿美公司获得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其原油供应量从1944年的2万桶/日增加到1949年的50万桶/日,增长了25倍。Ras Tanura炼厂的加工能力从5万/日提升至12.7万桶/日,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美国海军日益增长的需求。  

第二板斧,建设跨阿拉伯管道,打通通往欧洲市场的便捷通道。彼时,美国和前苏联均往欧洲出口石油产品。为了提升提高其原油相对于苏联和美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建设一条向西穿越阿拉伯半岛的管道,可以节省运输时间,还可以降低从波斯湾海上运输原油的成本。1946年,跨阿拉伯管道(Tapline)开始动工,这条全长1720公里的管道将Abqaiq油田(直到现在依然是沙特的第二大油田,今年9月,遭受无人机袭击的就是Abqaiq附件的油田地面处理设施)的原油输送到了黎巴嫩的Sidon地中海港。  

第三板斧:阿美公司其业务与新泽西州标准石油公司(埃克森公司)和真空石油公司(美孚公司)合并。一方面,当时埃克森公司和美孚公司在远东地区投资运营的规模实力强大;另一方面,选择与这两家巨头“联姻”,符合伊本·沙特国王的期望,因为国王想通过壮大阿美公司的实力,达到抵消英国在该地区影响力的目的。1948年12月,合并和新的股权分配协议达成。四方在Aramco和Tapline中的股份划分如下:Socal(雪佛龙)、Texaco(德士古)和Exxon(埃克森)分别拥有30%的股份,美孚公司获得了其余的10%的股份。  

此外,1948年,委内瑞拉政府决定将政府与外国投资者所得的比例从原先的30:70调整至“对半分”。1950年12月30日,沙特政府向委内瑞拉看齐,将政府的份额提高至阿美公司利润的50%(扣除勘探、开发和生产成本后)。尽管阿美公司对此非常抵触,但这是大势所趋。

1950~60年代:快速增储上产;围绕产量与标价,与沙特政府(OPEC)的博弈

阿美石油公司的业务扩张一直持续到1950年代,此后,步伐有所放缓。原油产量仅从1950年的76.1万桶/日增加到1959年的120万桶/日,尽管同期沙特探明可采储量增加了380亿桶,至500亿桶。
石油储量的增加主要归功于阿美公司1951年在陆上的加瓦尔(Ghawar)油田(截至目前仍是沙特和全球最大的油田)和Safaniya(萨法尼亚)海上油田的两个发现。陆上和海上发现是当时有史以来最大的发现,至今仍无与伦比。
1951年还是Tapline管道建成后运营的第一年。到1965年,Aramco通过Tapline向欧洲市场出口的原油量占其对欧出口总量的44%,而且对欧出口总量超过了距离较近的亚洲市场份额。  
与此同时,阿美公司充分吸取其美国在开展美国油田时,因采油速度过快而造成油藏亏空的教训。1950年代初,阿美开始实施沙特油田“压力维护”计划。1954年3月,阿美公司率先在Abqaiq油田开始使用天然气回注设施,并于1956年2月开始了类似的注水计划,以保持油藏的压力。天然气回注的另一个好处是,不仅阿美公司能够利用伴生气,而且伴生气也可以存储而不是从放空燃烧掉。  
上世纪60年代,由于原油出口量的增加和油价的上涨,阿美和沙特阿拉伯的收入均急剧增加。这期间,沙特加大了对其国内基础设施的开发,由于沙特对石油收入的“绝对依赖”,实现石油收入的稳定以促进长期发展至关重要。但是,与阿美背后的合作伙伴不同,沙特政府对决定其收入的两个因素(产量和价格)没有影响。于是,在1960年代,争夺控制权或“参与度”问题的斗争出现了。  
尽管阿美公司的总部已移至达兰,而且公司董事会中有两名成员由沙特政府指派,但阿美的实际控制权仍在四个合伙人手中。1960年8月9日,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董事长蒙罗·拉斯伯恩(Munroe Rathbone)单方面决定将原油标价缩减14%、降幅约7%,以提高其在欧洲相对于苏联原油的竞争力。这件事上,拉斯伯恩不仅没有和Aramco董事会商量,而且还拒绝了公司在Aramco董事会的霍华德·佩奇(Howard Page)的建议。其他公司也纷纷跟进,采取降价措施,这进一步加剧了沙特、委内瑞拉等产油国的愤怒。 
时任沙特石油和矿产事务总干事(相当于石油部长)、阿美公司董事会成员阿卜杜拉·塔里基(Abdullah H.Tariki)无比愤怒,即着手安排与其他生产国的秘密谈判。事实证明,筹备谈判对欧佩克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
1960年10月,在塔里基和委内瑞拉石油部长阿方索的推动下,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在巴格达成立,事实证明,欧佩克的成立对沙特控制阿美的斗争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1970~80年代:沙特王室开始启动“国有化”

1970年代初,原油市场的供应状况明显趋紧。1972年,阿美公司不仅成功地将日产量从120万桶前所未有地增加到600万桶,而且还成功地提高了标价。“量价齐升”使的沙特政府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可以就沙特“参与度”问题与阿美的四家合作伙伴进行谈判。

1972年3月,在采取一切可能的拖延战术后,阿美公司不得不接受沙特政府提出的“20%的国家参与度”原则,以换取政府停止单方面采取行动。该原则于1972年10月进一步细化,阿美公司同意将沙特政府的参与度从1973年1月1日的25%逐步提高到1982年1月1日的51%,并同意沙特政府以“资产的账面价值”支付转让费用。  

但在1973年,因沙特等阿拉伯国家对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发动的“石油禁运”获得成功,这使得沙特对阿美的议价能力大大增强。“参与度”谈判重新开始,一直持续到1980年。1974年,沙特对阿美的控股要求增加到了60%。并在在1976年至1980年之间,达成了沙特阿拉伯对阿美公司100%的收购协议,财务条款追溯至1976年1月1日。根据协议条款,阿美公司的合作伙伴此后继续为沙特进行“服务”,每桶收取18至19美分的服务费。 

1988年,法赫德·伊本·阿卜杜勒阿齐兹·沙特国王通过皇家法令正式成立了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Saudi Aramco)。该法令设立了由国王担任主席的最高委员会,并由该国石油和矿产资源部长领导董事会,担任沙特阿美公司董事长。除了国内政府官员和阿美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外,董事会还包括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公司的董事长,直到1990年代初。

1990~2000年代:在海湾战争中挺了过来,迈向新世纪

由于1990年海湾危机,沙特阿美成为全球石油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参与者之一。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短短几周内,公司的日产量增加了250万桶/日。这场冲突摧毁了科威特的石油生产设施,国际制裁使伊拉克无法进行石油出口,全球石油交易市场上一下子“蒸发”掉了450万桶/日的石油产量。美国《油气杂志》称之为“自世界石油以来世界上最严重的石油危机之一,仅次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实际上,正如《石油经济学家》杂志所判断的,由于海湾战争,沙特阿美公司的产量迈上了1000万桶/日的“超级水平”,而且“从石油供应危机中拯救了世界”。

海湾战争之后,公司开始实施“垂直一体化”战略,并于1993年6月合并了沙特销售与精炼公司(Samarec),变成了一家上下游一体化的公司。 在1986年起接替亚马尼担任石油和矿产资源部长9年后,纳赛尔(Hisham Nazer)于1995年被时任沙特阿美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纳伊米(Ali al-Naimi)接任。在纳伊米晋升后,负责阿美公司国际运营的副总裁朱马赫(Abdullah Jum'ah)升任沙特阿美公司代理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于产油国而言,1998年是动荡的一年,沙特也不例外。亚洲金融危机加上温暖的冬季,大大降低了全球对石油的需求。结果,完全依赖石油出口的沙特经济严重动摇。彼时,阿卜杜拉王储约谈能矿部和沙特阿美,结果是该国的石油和天然气行业重新向外国公司开放(自1975年对油气工业实行国有化以来,该行业向外国竞争对手开放)。

石油价格在1999年有所反弹,但在“9·11事件”之后,油价再次大幅下跌。沙特经济“过山车”式的发展使得该国对经济多元化的需求持续增加。此外,沙特决定放开天然气领域的管控。2001年5月,沙特宣布三个主要的天然气项目对外开放,计划吸引总额打250亿美元的外国投资,但沙特阿美是控股方。后来有八家外国公司陆续对上述天然气项目表示兴趣,但最终没有一个成功。  

2001年,《石油情报周刊》(PIW)连续第13年将沙特阿美公司评为全球顶级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朱马赫(AbdullahJum'ah)表示:“日益激烈的竞争将鼓励我们在各方面保持最佳状态,并与石油行业的主要参与者保持高水平的合作。”

(编辑:宇硕)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