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威如:下一个10年,全世界都在做实验

作者: 智通编选 2019-12-15 10:09:07
未来10年,行业链条将如何演化?

本文来自“笔记侠”。本文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观点。

笔记君邀您阅读前,先思考:

未来10年,行业链条将如何演化?

如何透过数字化进行协作?

数字化时代,需要什么样的领导力?

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将基于过去十年来都在研究的平台思维,再加上这两年在互联网公司对于数字化的理解,跟大家分享一下,未来五到十年中国的商业界可能会经历的一些管理创新的问题,并且提供一些建议。

一、平台演化:从商业模式到数字化管理

首先,在大家共同经历的过去15年,我们看到了平台商业模式的崛起,根据一位哈佛教授的统计,目前全世界前100的大企业里,有60%以上的收入来自于平台商业模式。

我把平台商业模式至今的演化区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平台主要做信息流动和连接。譬如说我们看到的谷歌、百度搜索引擎让人很容易得到信息,或者是微信这种社交工具让人们很容易连接在一起。 这个时候的平台主要是线上产品服务线上消费者,这时网络效应变得特别重要。

网络效应意思是,当大家都用这个产品的时候,每个人的效用也跟着提高了,因此每个人都想加入更大的平台,得到更大的价值。

在这个世界里面我们看到“大者恒大,赢家通吃”的情况。第二个阶段的平台主要做交易。譬如说淘宝、亚马逊、唯品会等平台,在交易过程中促进了去中间化,也就是把中间本来不高效的环节去掉。

譬如农村的产品可以直接卖到城市,使得农民的收入可以提高,城市网民的支出也可以减少。

这段时间我们看到的是,线上的平台开始影响线下的一些资源布局及竞争格局,优步和爱彼迎让出租车市场和酒店格局被改变。而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第三阶段的发展,看到了更多的传统行业、B2B的行业、线下企业开始发展平台化。要么是透过合资,跟一个有技术的公司来创造;要么就是体外孵化或者体内成立一个新的事业部门来发展平台的业务。

在这个阶段,我认为未来的五到十年,我们会看到在产业界有很多以输出管理能力为主的平台出现。

相较于前面两个阶段,第三阶段的平台会依靠对整个行业的深度知识,提炼出一个比较有质量、比较重沉淀的管理工具,来帮助整个行业做升级。

我认为第三个阶段的平台不再是目前所流行的流量或交易,它们更多会是一种赋能与管理的平台,它能够带来整个行业的集体升级,提高整个行业的效率。

二、未来10年:全场景/全链路的数字化/互联化/智能化

我们再思考一下,如果我们把整个行业的链条给展开的话,你会发现过去五到十年大家比较熟悉的互联网化、数字化,其实是偏C端的营销信息的在线化,或者是分销渠道的在线化。

人们现在得到的消息有80%、90%都来自手机、PC这种线上渠道。

现在各行业平均可能有25%的产品是透过电商、线上的渠道交易商品。

因此在这样的过程里面,过去五到十年的互联网化和数字化,较多的发生在消费互联网、To C端的互联网。但是我们能不能预想,这个趋势会逐渐地从纯粹的C端开始往行业链路的上游发展?

譬如说物流的环节会不会出现更多的数字化、互联网化?

制造会不会出现更多的数字化、互联网?

研发会不会出现更多的数字化、互联网化?

然后,这2年来,新零售出现了,你怎么理解新零售呢?

我个人认为就是数据驱动的线上线下融合的做法,也就是把一部分的线上和你原来的线下重构、融合,产生一种有点新又有点旧的新物种出来。未来我们会不会在物流或者是制造方面也开始看到了更多的线上化、数字化,然后开始跟线下的部分做融合? 这个融合其实是整个世界都在进行的实验。

它是很难的,因为线上的逻辑跟线下的逻辑是很不相同。而且我们这代人大部分时间是生活在线下的世界里,对于线上的世界缺乏想象力。 我们现在的数字化世界,像不像我们到外太空去探索下一个地球?

譬如说,有一颗星球叫试探星,你是被派去试探星的种子人类,你要肩负着接下来的定居、繁衍的任务。 你到那边的时候一切都是新的,你如何建造一个世界?

有一部分是从原来地球的体制、关系开始建构,还有一部分可能觉得不够好,需要依据新的星球环境来建构,因此会有新和旧。

这批代表会互相辩论,到底哪些沿用旧的,哪些依照新的状况做发展?我觉得未来的数字孪生世界就有点像这样子。

因为数字化的世界现在还没有被开垦,一般人没有去过,所以很多时候要靠我们的想像力。那是一个虚拟世界,但它又要根植于我们现在的实体世界,它们连在一起。

这种连接我觉得未来五到十年会在各行各业看到。

像盒马鲜生做的事业,很多人不看好,很多人非常看好,因为它正在做一件还没有真正实验过的商业——把线上的渠道跟线下的渠道、线上的流程跟线下的流程融合在一起,服务同一批消费者,偶尔在线上,偶尔在线下。 随着各个环节的数字化,我们就有机会把线下的世界里面的全链路,搬到线上。

线下的连接方法将会更高效,因为更加虚拟和数字化后,它的连接会更容易,管理的调度能得到实时的反映。

因此未来五到十年,每个环节都会开始数字化,然后开始相连。

三、透过数字化进行协同

1+1>2随着数据的积累和算法的精确,我们将迈向智能化的世界。首先线上线下融合,再来是全链路的打通。你想想看,在这个过程中最需要什么?最需要的是协作。协作的核心在哪里?是同理心开始,你得尊重不同的专业。

线上或线下,物流、零售或者研发,大家从事不同专业,但是讲得都对,彼此之间要能够协作。

你必须要协作,因为要集体升级。

我们要思考到底如何做好集体的升级和协作?这不只是技术问题,因为它最后会回到根源:整个组织的利益、个人的利益和个人的世界观。因此这样的过程里面,我设想“以终为始”——在五到十年的未来,企业很可能建构出一个网格状的决策矩阵,这个网格中的每一个格子都代表着企业的一个客户。

这个客户经过了我们的渠道——线上可能有几百个场景,线下也有几百个场景——未来的企业会运营上百个碎片化的场景,那是我们接触消费者的地方。

这些消费者出现在哪里、买过什么、还有没有再买、感觉怎么样,我们都如数家珍的放在格子里面,千人千面。这样的决策会变得非常透明和清楚,但这是人的大脑没有办法应付的,因此机器智能会来帮助人类做决策。你继续想想,如果你是一家企业,你的资料库一片模糊,你根本不知道每个用户去了哪里、买了什么、想了什么,但是你的同行非常清楚,这两家会差十万八千里,像我们蒙着眼睛跟对方打架一样。 在未来的智能化世界,如果企业没办法以非常科学的方式升级决策,而是继续维持拍脑袋的决策方式,那么最后将变成两个世界。

可能有50%、60%的企业没办法跟上新的智能化决策过程。

四、数字化智能时代的领导力:升维与微粒化

怎么样能够得到一个立体的决策网格?

这个网格不止三个维度,可能有十个维度、百个维度、 N 个维度,这就需要有大数据。 大数据不是一家公司在行业里面懂得1%、2%的用户就能做出来的,它可能要更大的格局,因此需要协作。

协作需要有1+1>2的效果,只有建立在我们两个合作以后还可以创造增量的情况下,才最有可能合作。因此,我们怎样把资源投入到能够创造出网络效应的地方,才是关键。当大家把很多网点用同样的东西打通了以后,它所产生的价值是一个呈指数型上升的曲线,那时你才有可能创造更多的协同。

我觉得这也是早上陈春花老师所说的,数字化的时代将会是一个加速成长的时代。

为什么?大家想一想,我们投入的这些传统资源:土地、厂房、人力,是不能同时利用的,一个部门占了,另一个部门就要等着。

但是未来还有很多资源,比如数据,A部门用的时候,B部门和C部门都可以同时用,而且用的时候,都可以把自己得到的新数据放进去,所有部门都很欢迎,整个组织变得更协同。

大家一起用,大家共同提高它的价值,这是1+1>2。

五、工作关系多元化:复杂与多变

这给我们的启发是什么?

我们要想一想,企业到底要把资源、成本投在哪里?

应该投资在可以积累的、对未来竞争比较好、对于整个行业协同比较好的地方。

我发现了几个例子,在湖畔大学念书的贾伟所创立的洛可可是中国最大的工业设计公司,有一千个设计师。 但是创始人说希望把这些设计师如何接单、如何产生创意、如何交付等整个流程数字化。

设计服务现在还很贵,有没有可能把产品的设计从15万变成3000块?这个过程就需要更多的设计师。怎么办呢?如果让这个行业更多的设计师用我们研发出来的流程,大家一定很高兴。

洛可可也因此可以从头牌开始变成平台化,变成行业里面大家共用的工作台或者系统,这是他思考的方向。 另外在杭州的汉帛是做为ZARA、H&M等一些国际女装品牌代工的企业,他们研究是不是可以把裁缝师傅的动作通过IoT传感器进行分解,从而可以了解每个师傅擅长什么材质,让小批量的订单可以匹配每一个师傅的特长。

他们愿意分享给这个行业的上下游、合作伙伴、卫星工厂,让其他五万、六万名师傅用这样的系统。

为什么他们没有急着赚钱?你仔细想想,如果行业内更多的裁缝师傅用了它的系统,更多痛点就会被发现,比如说采购、库存,这都是商机。

别人越用你的系统,你的影响力就越大。

五年前他提出这个想法时,很多人都不太理解。但是在数字化时代,你会很愿意把你最领先的数字化工具分享给行业的上下游用。因为你帮助了他们,让他们能够成长,能够数字化,能够有效率,最后利他的结果是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让自己升维成为行业的平台。我觉得把这样的情怀和你的商业模式结合在一起,是一种最棒的事业,也就是说,你能够为这个社会创造价值,最后你还能够得到这样的果实。

这是我研究平台思维十几年得到的一个思考。

我认为数字化的管理工具正在帮助很多行业进行升维。

如果你的管理能力好,你愿意帮整个行业解决问题,你可以管理整个行业。

如果你把一个行业管理好,你就可能管理更多的行业,从而形成一个生态圈。

我认为,未来的组织结构是一个复杂、多元的图像。这个图像里,公司如果还有边界的话,将是一个圆圈的虚线,有组织结构,还有生态圈里的消费者。

但是消费者难道纯粹是消费者吗?消费者能不能成为我们公司最大的创新者?

比如说,特斯拉的消费者发现了特斯拉的短板,他不是批评特斯拉,而是帮特斯拉变得更加完满。消费者可能变成你的粉丝,变成你共创的伙伴,变成你最大的股东。员工还是员工吗?员工有没有可能不止是你的下级,还可能变成你内部合伙人、外部合伙人。

六、微粒化社会:数字化工具带来生产行为透明

有些大企业,它们已经是一万人的公司,加上周边有很多专业人士,自由职业者、创业者,可能有10万人在周围可以随时帮忙,再加上它的用户有几百万人,上千万人都可能变成粉丝、贡献者,整个生态圈都可能成为公司进行共创的伙伴。

我们一个公司管的就不止是一万人了,可能需要一个管理上千万人的机制。

这样的未来你靠什么来管理?我认为数字化的管理工具会特别重要,包括钉钉或者是企业微信、金蝶软件等等,有好多好多的管理工具,其实是帮助我们把整个管理流程变得更透明,把每个人的兴趣和专长看得更清楚。

如果你能够把它用起来,就能带来更大的价值。

七、用户旅程与产品旅程的可视化、可量化、可优化

我们现在已经能够比较了解一个客户行为的数据,从只是了解交易,变成了解整个闭环。

从有没有兴趣,到用户找谁互动,到最后做交易,交易以后有没有喜欢、有没有复购、有没有共创,都可以了解。 我也建议很多做B2B的企业,可以从产业链、生产端做数字化。

你可以从一个产品是如何被创造出来、谁通过的、谁的创意、通过什么机制创造出来、最后是爆品还是不是爆品,做个分析。

进入生产环节,原来是32道工序,你经过数字化、透明化分享优化以后可能变成25道工序,无形中减少了25%的成本,提速了25%。你也可以让生产的部分透明可视化,可优化。

八、平台化管理:新型组织的管理创新

我认为未来的世界会更要求我们创新管理方式,也就是说,关系变复杂了,很多已经超越了可以管理的范围,因此我们要把自己的能力给数字化。

这个数字化需要有一些工具和技术来帮助我们,管的不止是一个企业,还是一个产业、一个生态圈。我们需要的是全局观的视角。

这个过程怎么组织大家?结构上可能会出现从传统的、权威性的、三角形的层级组织,迈向更多的网络形组织、前中后台组织等等。

这些方式能够达到前台非常灵敏,后台非常稳定,中台在灵敏和稳定之间做更好的协同。

我们希望设计未来世界的人不只是只了解技术的人,因为那是非常冷冰冰的。我们希望组织又科技,又温暖,又能够有人性,有情感的部分。

绩效的考核很透明,真正了解每个人的贡献,贡献度都会被记录下来,你真正按照他的贡献度给他报酬。

九、科技与人性的协同升级

这个过程中需要的是文化的利他,因为未来的数字化,可以把人们的行为都看得很清楚,这时候我们到底是活得更好了,还是更不好了?

我们说科技的发展,它有可能被用来解救世界,也有可能用来毁灭世界。

因此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人性能够被更好地发扬,而不是抑制。

我诚心地建议管理者们要有极强的慈悲心和同理心,能感受到这个行业里面大家升级、冀求活下来的艰辛与痛苦,能够想体会自己的痛苦一样体会别人的痛苦,能够通过帮助别人得到更好的自己。

因此,我的理解是平台不是自己想做就可以做的,平台是所有的生态圈、参与者都支持你,你才做得成的。在这样的过程里,如何创造更多的利他与赋能?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地方。

总结:平台思维迈向数字化智能时代

总结来讲,我基于这十多年来对平台化的研究与理解,平台的确开始影响各行各业,但是平台绝对不只是一个商业模式,它希望创造的是一个开放、透明、协作的产业共赢生态圈。

同时,它也可以成为管理的思维,帮助我们的组织更多地发展人、成就人。

而这里,最需要的就是信仰与价值观,我们到底相不相信共赢、利他以及大爱是未来企业升级和个人升级的关键! 谢谢大家!

(编辑:程翼兴)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