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光大证券。
一、在线教育(2C)
学而思、新东方、卓越教育等基本上所有辅导机构相继停课,转为免费赠送在线课程。新东方为全国中小学用户免费提供100万份新东方在线春季班直播课程;学而思网校将于2月10日起推出从周一到周五与校内时间同步的全年级各学科免费直播课和自学课;跟谁学+高途课堂向20000名武汉中小学生捐赠2000万元寒假正价直播课;网易有道起向武汉市中小学生免费提供寒假线上课程。
K12在线直播行业宏大空间,将是未来N年教育产业黄金赛道。K12培训约万亿市场,中小学线下培训业务的快速增长支撑了好未来和新东方目前约230和180亿美元市值,好未来和新东方2019财年约25.63和31.0亿美元收入。从市场空间来看,K12培训行业中,行业头部机构的线下培训业务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一二线城市线下门店数量占比预计超过90%,一方面线上培训需求随着政策对于线下管控而激增,另一方面,巨头机构在海量三四五线城市渗透率较低,K12在线直播行业2018-2019年起处于快速增长趋势。从行业竞争格局来看,K12线下培训行业估计至少约80万家培训机构的情况下,诞生了两家千亿市值的龙头公司;K12在线行业中,有能力全国性大范围布局的公司约数十家,竞争格局相对更集中,大空间更有机会诞生大市值企业。
建议关注:好未来(TAL.US)、跟谁学(GSX.US)、新东方在线(01797)、有道(DAO.US)、思考乐(01769)、卓越教育(03978),以及优质产业公司猿辅导、作业帮、火花思维等。
二、教育信息化(2G2C)
教育信息化从业公司可以为学校和老师提供远程教学工具和课后作业辅导服务,助力学校实现停课不停教、为各年龄阶段学生提供生涯规划、金牌助教、英语线上听说训练评测,古诗词欣赏等服务。
建议关注可以快速上线“云课堂”,拥有在线教育解决方案,以及覆盖众多中小学校的优质公司:网龙(00777)、zoom(ZM.US),以及优质产业公司腾讯课堂、清北网校。
三、重点公司分析
新东方在线:相较行业大多数公司“大班直播”的方式,新东方在线的东方优播主要采取“线下体验店+小班直播”的模式。我们认为网校的运营本质在于服务而非产品,东方优播扎根三四线城市,虽然发展速度较慢,但是获客成本较低、小班授课且授课老师承担辅导职责,所以学生的服务体验较好。我们看好K12在线直播行业未来长期发展趋势和新东方在线在品牌、师资、渠道方面的积累。
立思辰:新高考改革后,语文重要性大幅增强,得语文者得“天下”。语文培训市场规模巨大,马太效应显著。立思辰深度布局大语文业务。截至2019年9月30日,立思辰直营学习中心增至144个,加盟学习中心增至222个;2019H1直营收入8785万元,加盟收入3318万元;报名学生约13万人次。加盟业务2019年超预期发展,2020年会推出两条加盟线,一条主线是豆神大语文,另一条是在三四线城市推出的“小小课堂”双师加盟,针对除语文外的其他学科,地理范围覆盖更广。目前公司旗下豆神大语文线下课程(王者班、常规班、1v1面授课)全部由系统自动导入线上直播课程,保证学员学习不受影响;并且向全国中小学生免费提供部编版语文“春季同步学”线上系列课程。
视源股份:万屏时代空间宏大,全球智能显示交互龙头深度布局会议市场。智能交互显示行业全球潜在市场近万亿元,公司作为全球电视显示主控板卡第一的龙头企业,依托于在智能显示领域超过20年的深厚积淀,积极布局下游教育、会议、汽车、智能家居、医疗等细分领域。视源通过希沃交互智能平板布局全国教育信息化市场,通过MAXHUB会议平板布局全球本地和远程会议信息化市场,在这两个领域均已成为中国市占率第一的龙头公司。希沃产品已覆盖全国各省份80万间教室,数据来源广度和累积数据规模全国领先。希沃通过研发多款教学应用“发现教学小数据”,在贵阳一中等学校,希沃提供的分析数据已成为管理者决策的重要参考,为未来希沃进行AI赋能的精准教学奠定基础。
盛通股份:盛通股份作为素质教育行业龙头,未来定位为“机器人教育+编程教育+人工智能启蒙教育”,在线下面授业务启动“三年千店”计划同时,积极布局在线教育业务且并购在线少儿编程巨头VIPCODE。公司也将继续通过投资和并购等方式,在STEAM教育、创客教育、美术教育、体育教育、艺术教育等领域进行布局,未来有望在青少年普及编程教育学习的浪潮中深度受益。
新开普:新开普是国内高校信息化领域的龙头企业,目前已经打造了中国高校移动互联网第一入口。新开普将深度受益于教育信息化行业红利,与蚂蚁金服的战略合作将进一步打开公司的业务成长空间。阿里系在医疗信息化领域入股卫宁健康、在金融信息化领域入股恒生电子,新开普是阿里系在教育信息化领域入股的唯一一家上市公司。我们看好新开普旗下的中国高校移动互联网第一平台完美校园与阿里系的深度融合。
佳发教育:佳发教育可以为学校和老师提供远程教学工具和课后作业辅导服务。教育信息化:市场参与者众多,聚焦细分领域优质公司,佳发教育在考试信息化领域市占率约60%。新高考个性化发展需求促使智能班牌、排班选课系统等新的产品服务形式出现。考试信息化+新高考智慧教育,驱动公司业绩大幅增长。
中公教育:事业单位教招行业正在变革,中公教育持续寻求规模增长。公务员是中公教育的1.0业务,教师是2.0业务,事业单位3.0业务、考研是4.0业务。除了招录人数增长之外,行业正规化率和透明度提升也是需求端爆发的关键,众多考试从省考变国考、教招从校考变区考。1、渠道方面:县级市2876个和高校2663所,目前过千家门店仍有巨大提升空间。2、产品服务方面:协议班是中公在过去3年领跑行业的核心战略,协议班从70%总流水占比提升到可能~80%占比,通过率提升也是利润率提升的关键。3、人员方面:超过4万人了,连锁经营服务行业下,培训收入与人员人数正相关。目前国考公务员面试已经推迟,中公也将部分线下班次转为线上。中公在线业务布局已经非常完善,2016-2018线上收入1.79/2.81/4.4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07%/58%/58%。
教育信息化以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教育公平,教育信息化2.0时代着力构建智慧生态。教育信息化1.0时代以“三通两平台”为核心,改善教育机构基础设施水平,布局设备、软件、内容等产品资源,提升师生技术应用能力;教育信息化2.0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全两高一大”为目标,构建智慧教育生态,提高师生信息技术素养。教育信息化产业链包含电信运营商、产品供应商、系统集成商(渠道商)、政府、使用者(学校、家长、学生等)五个环节。
行业需求和供给:政策红利、科技进步和制度完善三大动力催生海量市场。(1)需求端: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已从2005年的2.82%提升至2017年4.4%;教育信息化的经费投入占比也从2009年4%增长至2017年8%。预计2020年B端财政预算投入约3900亿元,C端市场空间2200亿元。B端市场中,K12、幼教和高校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占比分别约76%、18%和6%。(2)供给端:教育信息化行业厂商众多,2014-2017年,教育信息化收入规模呈持续上升趋势,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71%。随着教育信息化进入生态构建时代,企业全面布局硬件、软件和解决方案,目前国内教育信息化从业企业收入前5名的分别是视源股份、网龙、科大讯飞、立思辰、全通教育。
产品布局和渠道网络:目前教育信息化产品布局以“三通两平台”为核心,不同教育阶段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侧重点不同:(1)K12教育阶段拥有24万所学校、1040万名教师、1.69亿名中小学生,以应试教育为纲,以提升教学效果为目标,是最重要的教育信息化需求来源;(2)高教阶段拥有2596所高校、160万名教师、2894万名学生,致力于实现资源共享和业务流程优化;(3)幼教阶段拥有机构23.98万所,250万名教师,4414万名学生,信息化建设聚焦寓教于乐,注重展示互动。由于目前K12信息化中toB业务为主流,以政府招投标为主,因此以区县为单位建设渠道网络,成为产品推广的关键,龙头企业多采用代理合作的模式迅速实现大规模区域覆盖,高教、幼教信息化产品推广更为市场化。
行业增长动力及公司成长路径:信息化需求全方位升级及以终端为入口的智慧教育生态构建。行业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信息化需求的全方位升级:(1)终端设备的升级迭代、(2)数据分析服务的深度推进、(3)开放平台+优质内容的生态构建、(4)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拓展应用领域、(5)双师课堂等新模式的兴起。公司成长路径主要围绕以终端为入口的智慧教育生态构建:(1)地域扩张、(2)硬软件融合发展、(3)优质内容收费、(4)B端覆盖带动C端收入、(5)资本红利及并购扩张。
风险因素:教育政策变化、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市场竞争加剧。
目录
1、投资聚焦
1.1、报告源起
报告源起一之政策红利:教育信息化2.0时代开启,聚焦信息化生态构建。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2012年9月,时任国务委员刘延东指出“三通两平台”为“十二五”期间教育信息化建设目标,教育信息化进入1.0时代。2018年4月,教育部正式下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将教育信息化2.0定位于“互联网+教育”的具体实施计划。要求“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在教育信息化1.0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目标,着力打造教育信息化生态。
报告源起二之市场空间:教育信息化行业政策红利持续,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制度的完善带来源源不断的信息化建设需求,具备海量市场空间。2010年起,国务院、教育部每年都会发布政策支持教育信息化行业发展。此外,AI、大数据等热点技术不断提升“互联网+教育”应用场景的用户体验。2018年全国广泛推进新高考改革,完善人才培养考核机制,也带动了“班牌”等硬件设备、“走班排课系统”等软件系统的信息化建设需求。在政策、科技、制度三重利好下, 2020年整体市场规模有望超过6000亿元:
(1)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不断提升,占GDP的比重已连续六年保持在4%以上,教育部2011年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各级政府在教育经费中按不低于8%的比例列支教育信息化经费,因此B端教育信息化财政预算在2020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近3800亿元;
(2)C端投入受益于B端市场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目标和规划,2020年我国幼儿园、中小学、高等教育的在校生目标分别为4000万人、2.12亿人、3300万人,我们按照未来每位在校生在体制内的年均内容、服务和终端的支出资金50元、1000元和100元的保守数字来计算,2020年教育信息化C端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200亿元;
(3)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依赖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经费,高校信息化建设经费稳定在1000万元/校/年左右,该部分投入在2020年将达到280亿元。
报告源起三之产业集群:主板、港股、新三板市场具备大量优质标的。在主板市场中,除了科大讯飞、视源股份、凤凰传媒、中南传媒、皖新传媒等公司依托于原有业务积淀布局教育信息化市场之外,全通教育、立思辰、拓维信息等上市公司均通过产业并购布局教育信息化行业;港股市场的网龙通过自身业务发展和外延并购拓展教育信息化版图;新三板市场涌现出新道科技、金宝威、金智教育、清睿教育等数十家优质的教育信息化公司,大部分公司拥有约2000~5000万元净利润的体量。我们预计未来将更多的教育信息化公司挂牌新三板或者成为主板上市公司的并购对象。集硬件、软件、解决方案于一体、实现产品线的延伸成为目前教育信息化公司业务拓展的总体趋势。
报告源起四之竞争优势:好产品和强渠道构建龙头企业坚固壁垒。教育信息化的产品已覆盖幼教、K12及高教,其中K12阶段的教育信息化产品以提升教学效果为主要目标,关注应试场景;高教信息化涉及到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各个方面,及信息系统建设和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为主;而幼教信息化针对的应用场景相对简单,目前多集中于展示互动,由于教育机构的信息化实施水平有限,企业需要根据客户需求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可靠、易集成的好产品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由于K12教育信息化市场份额占据教育信息化市场的76%,为教育信息化行业的最重要细分市场,而K12教育信息化行业渠道依赖性强,是典型的强资源型行业,渠道网络布局能力成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1.2、创新之处
市场首篇全面分析K12、幼教、高教信息化的深度报告。从需求、供给、产品、渠道四大维度对K12、幼教、高教各细分领域进行分析,通过测算各细分领域的市场规模,分析各细分领域产品和渠道上的竞争优势,明确聚焦K12信息化龙头企业,关注K12、高教信息化成长性标的的投资逻辑。
对A股、港股、新三板所有教育信息化公司的财报进行指标梳理。全面梳理A股、港股、新三板所有教育信息化公司,并对典型企业教育信息化收入进行拆分,通过业务收入规模、增速、占比、毛利率等财务指标判断教育信息化业务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在企业内部战略地位不断提升。
系统归纳教育信息化行业增长动力和公司成长路径。在对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发展历程、需求端、供给端的情况进行详尽分析后,结合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明确行业增长动力来自信息化需求全方位升级,公司成长路径围绕智慧教育生态构建。
1.3、研究框架和投资建议
本篇报告从需求端、供给端、产品端和渠道端四个维度全面分析教育信息化行业。从需求端来看,2010年起,教育信息化行业的政策红利不断;AI和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在不断重构教育体验,升级教育教学模式;新高考教改等制度变革更是催生了新的信息化硬件和软件需求。从供给端来看,教育信息化行业市场参与者众多,企业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产品逐渐多元,业务覆盖区域不断拓展,企业发展势头良好。从产品端来看,教育信息化产品覆盖K12、高教、幼教等各个阶段,为教育机构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目前主流的解决方案包括智慧教室、智慧校园、常态化录播等。从渠道端来看,K12教育信息化渠道依赖度较高,高教和幼教市场化程度高,K12领域龙头积极卡位B端渠道优势。
教育信息化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为好产品、强渠道、广数据。教育信息化本质是科技行业。
(1)好产品:短期拥有高可靠性、高标准化的教育产品的企业有望跑马圈地,中长期拥有从硬件、软件、系统、服务、资源全业务线布局的企业更有生命力。
(2)强渠道:高校和幼教的教育信息化市场相对较为市场化,幼儿园和高校具备较高的自主决策权,而市场份额最大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是一个以区县为单位的强关系型市场,渠道的作用至关重要。
(3)广数据:具备好产品和强渠道的企业,得以实现广泛的硬件设备覆盖和系统软件布局,并基于硬件和软件优势积累教学过程中的大量关键数据。从未来趋势看,得数据者得天下,拥有学生学习行为数据的企业将在AI精准教学的趋势下,拥有最广阔的发展空间。按照“好产品、强渠道、广数据”三个维度去进行公司筛选,我们认为教育信息化龙头公司视源股份拥有强大竞争优势。
2、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公平,构建智慧生态
2.1、什么是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教育信息化的技术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其基本特征是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协作性。教育信息化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公平与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两大重点,也是社会关切的民生问题之一。
教育信息化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方式。由于历史积累、地理环境、思想意识、人员素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呈现明显的不平衡态势,东西差距、城乡差距明显。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目的就是要通过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普及应用,突破时空限制和技术壁垒,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向贫困、偏远地区输送,提高当地的教育质量和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信息化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1)教育信息化集顶尖的学校资源、优秀的教师资源和丰富的素材资源于一体,能够实现资源的跨区、跨校传播和分享,解决资源分布不平衡的现状。(2)教育信息化能够突破教育环境的时空限制,有助于加强课堂与现实世界的联系。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将教、学、练、管等环节信息化,简化了传统教育教学环节中大量的繁琐环节,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3)教育信息化能够满足老师课堂教学的多种需求。信息化的教学反馈不仅能够节省大量时间,也有助于老师获得全面的反馈信息。智能教学设备能更加生动地展示抽象概念,有助于学生理解。(4)教育信息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构建的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和工具,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有利于他们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2.2、教育信息化1.0:三通两平台为纲,产品布局为先
“三通两平台”是我国教育信息化1.0时期建设的关键。“三通两平台”是2012年时任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的“十二五”期间教育信息化建设目标,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以及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三通两平台”首先完成各级各类学校的宽带接入“校校通”及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等硬件建设“班班通”;其次以“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载体推进优质的数字教育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教研活动中的普遍应用,通过“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为国家教育决策及地方应用提供数据支持;最后建成一个集社交、资源、管理功能为一体,覆盖教师、学生、家长三方的网络学习空间体系“人人通”。
1、宽带网络校校通。“校校通”的实质内容包括(1)基本解决各级各类学校的宽带接入条件和(2)基本完成各级各类学校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建设。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是指:(1)为学校建设能上网的多媒体教室;(2)为教师提供一套基本的软件工具和教学资源;(3)一定比例的教师配有计算机并且经过培训能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备课授课。“校校通”主要由电信运营企业为学校建设并提供优惠的宽带网络接入服务,学校按协议付费使用。校内的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建设,主要由政府资助学校完成,中央财政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
2、优质资源班班通。为每个班级安装多媒体设备仅仅是“优质资源班班通”的基础,我们认为“优质资源班班通”就是要使基本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的学校中大部分班级的课堂教学能够使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能够通过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班班通”主要服务于教师,功能包括:教师备课、同步导学、网上题库、家校互动、学科教研、扩展资源、班级管理、本地资源等。“班班通”费用全国不一,郑州等地区的价格为300元/班/年(30元/月,10个月,扣除寒暑假),由教育局或学校支付。
3、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我们认为,“网络学习空间”不能简单理解为在资源网站开通实名注册的个人空间,其功能主要包括社交平台、资源超市、服务平台和管理平台。“人人通”按照使用群体来划分,可以分为管理应用(校长等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应用、学生应用和家长应用。“管理应用”和“教师应用”主要由教育厅/局和学校进行支付;而“学生应用”和“家长应用”主要为学生/家长提供同步导学、测评提升、专项培优、课外拓展、辅导答疑、家长学堂、信息互动及教育社区等综合性信息化服务,不同地区的收费标准各异一,郑州等地区的费用为8元/月/人,主要由家长支付。
4、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平台的建设主要以“云服务体系”为核心。“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是运用云计算技术构成的覆盖全国/全省/全市的、多级分布的、互联互通的、为“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提供技术支撑和网络服务的云服务体系。“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与“网络学习空间”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割裂;“网络学习空间”既是“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组成“细胞”,又是“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对象。
5、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平台建设的首期目标主要是为教育管理公共服务提供准确的数据。平台建设的基本构思是“两级建设,五级应用”,通过应用系统收集和汇总数据。“十二五”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学生、教师、学校办学条件三个系列的数据通过应用系统完整地建立国家数据库。
总结来看,以“三通两平台”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业务主要有云平台、网络和系统,系统的建设具体包含终端、应用(服务)、资源(内容)三个方面。
教育信息化业务之一:云平台。云平台是教育信息化得以实现的有力支撑,云平台不仅集成了教育信息化的各种软件应用,还能对各个业务子系统的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是实现教育信息化功能、深挖教育信息化价值的关键。
教育信息化业务之二:网络。“宽带网络校校通”要求基本解决各级各类学校的宽带接入条件,由电信运营企业为学校建设并提供优惠的宽带网络接入服务,努力实现所有学校接入互联网、带宽满足信息化教学需求。实现了网络的接通和覆盖,才能完成云平台与子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互动。
教育信息化业务之三:系统(校园信息化系统),涉及终端、应用(服务)和资源(内容)三个方面。
系统子业务之一:终端。终端业务包括交互智能平板、电子班牌、电子书包等硬件设备。
(1) 交互智能平板:交互智能平板是为中小学教育量身打造的多媒体教学终端设备,平板中内置授课客户端软件,使教师能够一键登录享受云平台上海量教育资源和教学应用,满足互联网与多媒体环境下的高效教学需求,并通过教师的高频使用打造有粘性的教育生态系统,实现“班班通”功能。
(2) 电子书包:电子书包则是面向学生设计的移动终端产品,内置客户端软件,在教室中可与交互智能平板实现数据的传输和授课互动,实现“人人通”功能。
(3) 电子班牌:针对新高考走班排课的需求,悬挂在班级门口,学生可通过在感应区刷卡,了解自己的课表和课程教室。由于走班排课为教师进行班级管理带来了难度,因此,电子班牌还设置了考勤的功能,实现“班班通”功能。
系统子业务之二:应用(服务)。应用可以分成针对“班班通”业务和针对“人人通”目标两大类。针对“班班通”业务的软件需适配交互智能平板、班牌等主流的教学用硬件设备,实现的功能包括授课资料展示、板书辅助书写、教育资源管理、考勤记录等等。针对“人人通”业务的软件需适配电子书包等移动终端产品,实现的功能一般包括:教学资源查看、作业提交等。
系统子业务之三:资源(内容)。教育资源包括幼教、K12教育、高教等各个教育阶段的相关素材资源。教育信息化的资源素材包括试题库、试卷素材、媒体素材、文献素材、课件素材、教学案例素材、常见问题素材和教育资源索引八个大类。优质的教育资源对于保障教育公平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环节。
2.3、教育信息化2.0:实现“三全两高一大”,构建智慧生态
“三全两高一大”是我国教育信息化2.0的基本目标。2018年4月13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指出,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三全两高一大”的实现将推动从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转变、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
教育信息化由1.0向2.0的升级,是由“专用资源服务”向“大资源服务”的转变,致力于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实现人人能学、随时随地可学的美好愿景,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是由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提升师生信息素养的转变,努力实现人人拥有信息化的思维方式,人人具备使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学习生活问题的基本能力素质,让信息化思维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由融合发展向创新发展的转变,在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基础上,建设智能实验室、虚拟医院等智能学习空间,加强教育机器人、教学助手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动新技术下的教育模式变革和生态重建。
教育信息化2.0坚持育人为本,关注点由业务、行为、流程向学习者转变,以人为本、从人出发、归结于人,构建以人为中心的全新教育生态;教育信息化2.0坚持融合创新,从常态化应用向全方位创新转变;教育信息化2.0坚持系统推进,以“三全两高一大”为基本目标,实现教学与管理、技能与素养的协调发展;教育信息化2.0坚持引领发展,教育信息化体系的建设有利于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推动教育改革,形成新时代教育的新形态、新模式和新业态。
2.4、产业链:面向教育机构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教育信息化产业链包括电信运营商、产品供应商、系统集成商(渠道)、政府、使用者五个环节。其中电信运营商主要负责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及互联网覆盖和宽带接入;产品供应商主要负责配套终端硬件产品、软件产品及内容的提供;系统集成商主要负责软硬件产品的整合及一定区域内集成化产品的销售;在体制内公立教育机构进行教育信息化采购时,政府机构,如教育局等,负责制定采购决策;而产品最终的使用者则是学校,包括教师、学生及家长。
在产业链中,电信运营商和网络设施服务提供商负责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市场格局高度垄断。宽带等网络设施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环节,电信运营市场由移动、联通、电信等运营商垄断;网络设施服务市场则由华为和中兴占据领导地位。受益于“光进铜退”、农村宽带建设、教育信息化十二五规划等国家级政策红利,学校等教育机构的网络建设快速推进,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截至2016年6月,我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已达87%。
产品供应商的提供的产品各有千秋,市场格局较为分散。教育信息化产品较为多样,既包括交互智能平板、电子白板、录播设备等硬件,也包括考试系统、阅卷系统、英语自动纠音等系统软件,还包括教学课程等内容资源。正是由于产品类型较为多样,目前教育信息化产品供应商市场格局较为分散。目前,硬件厂商普遍选择布局软件产品,并将硬件和软件产品打包销售;软件厂商较多,以教育信息系统研发及软件应用开发为主;内容及服务提供商则以在教育及培训市场有着多年积累的企业为主。
系统集成商集成整合产品供应商的产品,并且负责集成化产品在区域内的销售,需要具备较强的整合能力和当地资源。由于产品供应商的产品类型多样、各具特色,使用方学校不具备较强的系统集成能力,需要系统集成商对产品进行整合并作为接洽方参与政府部门组织的招标活动,中标后向学校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据中国教育装备网统计,我国目前共有12000余家具备资质的系统集成商,但是级别较高的一级集成商不到300家,二级集成商不到1000家,具备高级资质的优质集成商较为稀缺。
在体制内公立教育机构的信息化建设中,教育局等政府部门作出采购决策并支付相关经费,学校及教师、学生为产品的最终使用者,付费者与使用者相分离。在绝大部分地区,教育信息化的招标由地方教育局统一组织,教育局利用财政经费为项目付费,因此产品的用户体验和性价比并非决定项目中标与否的唯一因素。学生、教师等最终使用者距产品供应商的距离较远,使用意愿、使用水平具备一定的不确定性。针对这一痛点,视源股份等教育信息化产品供应商推出了设备使用率统计软件,收集产品使用数据,支撑产品迭代及客户服务。
民办教育机构及高校直接负责内部教育信息化的采购决策,注重产品的性价比。与体制内公立教育机构不同,民办教育机构及高校直接作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采购决策,这些机构较为看重产品的性价比,倾向于购买性能良好,物有所值的产品及服务。
3、需求端:三大动力驱动海量市场,K12信息化规模巨大
3.1、驱动力之一:政策红利,国家战略
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建设。2018年4月召开的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强调,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必须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要努力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教育信息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从2010年至今,国家已制定和发布了多项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政策。从2012年至今,每年的2~3月,教育部均制定当年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供各教育厅(教委)、部内各司局和各直属单位使用和执行。
从2010年提出教育信息化至今,教育信息化经历了从试点阶段的基础设施建设,到普及阶段的教育应用,再到提高阶段的学校整体发展,师生利用网络开展学习的成功过渡。
3.2、驱动力之二:AI和大数据等前沿科技重构教育体验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持续促进“互联网+教育”发展,IT巨头加大相关技术研发将持续助力教育行业创新发展,不断提升用户体验。科技与教育融合持续加深,国内互联网教育产品模式包括平台类、工具类(家教平台等)、内容类(题库等)、服务类(网校培训、作业答疑等)、社交类(课表共享等),美国教育科技产品大致可分为与前沿科技结合的产品、学习管理系统类产品、云端学习系统以及游戏化学习四类产品。比较国内外在线教育产品,我们可以发现科技重构了学习体验,比如通过硬件和软件的结合来增强可视化程度,嵌入自我创作元素寓教于乐,通过记录学生学习过程形成学习特征曲线以推进个性化学习,通过在线学习增进游戏化元素等方式全方位构建用户良好的学习体验,通过课程、课表分享帮助学生了解课程安排和有更多机会认识一起上课的同学。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增强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在线课程模式等正在进一步迭代在线教育的形式,不断推进着互联网教育平台向纵深发展,促使其更加高效、智能且个性化。
(1)大数据+教育:专业的云计算技术将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产生的大数据可视化,建立科学的分析模型,导出分析结果,学习动态轨迹清晰实时地被记录,形成最大程度规模化的用户个性化教育方案,驱动在线教育个性化发展趋势。
(2)人工智能+教育:在数字校园的基础上向智能校园演进,构建技术赋能的教学环境,探索基于人工智能的新教学模式,重构教学流程,并运用人工智能开展教学监测过程、学情分析和学业水平诊断,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多维度综合性智能评价,精准评估教与学的绩效,实现因材施教。
(3)AR/VR+教育:增强现实与3D动画交互技术结合实现影像合成,通过生动的模型,有趣全面的结构概念和细节,降低学生理解复杂抽象问题难度,使学习更直观与有趣。拟用“VR+教育”模拟出不同的教学环境、教学结构、教学设计,真正做到以每一个学生为中心,给不同的孩子提供个性化、私人定制的教学服务。
(4)在线课程+教育:在技术和政策的支持下,在线教育产业整体回暖,表露巨大潜力,K12教育仍占比较大。过去20多年,我国在线教育产业先后经历了远程教育平台出现、传统培训学校布局线上、互联网公司涉足三个阶段。2015年开始,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增长虽然有所放缓,但增长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根据易观智库数据,2017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约2502亿元,CAGR为56.3%,整体出现回暖迹象,表露出在线教育的巨大潜力,预计2018年中国互联网教育市场规模将达到3180亿元。在线教育领域的各个细分市场中,据中国教育行业白皮书(搜狐教育)预测, 2017年在线教育领域的各个细分市场中,K12教育的市场份额约25.1%,市场规模约629亿元。
目前,在线教育领域的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在线辅导、在线题库和作业答疑。
a. 在线辅导:在线授课、在线讲解的方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重复学习录播课程加以巩固,并通过在线答疑,及时在非在校时段解决问题。同时,家长陪读也不再成为难事
b. 在线题库:题库类产品以刷题切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离不开大量的练习,门门功课门门练,光是带着这么多厚厚的练习册,已经是很重的负担。同时,在传统的练习册上做题,事后需要老师或者学生自己再花时间批改,并且学生需要自己将错题重新单独整理,定期有规划地加以复习,工作量十分繁琐。而现在的题库性产品,一个产品融合了各科练习,资源大,种类多,覆盖题量和类型远超过一本练习册,并且能即时给出正误判断,自动整理错题,定时提醒复习和巩固,极大减轻了学生们的体力和脑力负担。
c. 作业答疑:作业答疑类产品是从拍照搜题工具发展而来,用户只需将题拍照放到指定搜索框,软件即可自动在线搜索本题解法,并配有详细解题思路和过程。学生在校学习的内容更新十分迅速,家长未必能解决学生在各科学习中的疑难,但是又无法做到24小时都有各科老师在身边。答疑类产品解决了学生做题过程中的这个障碍,即使没有老师,一拍一搜,思路也可轻松找到。
3.3、驱动力之三:新高考教改的产业变革
2018年全国大范围启动新高考,个性化成教育发展重点,预计未来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将成为教育信息化行业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从2014年上海和浙江率先启动高考改革试点,到2017年两地超过34万高考生迎来首次新高考,2018年将有第三批共18个省份加入新高考队伍。相较于以往“3+X”的考试性质,“3+3”的新形式打破了文理科的壁垒,也要求学生需要更早地考虑毕业以后的方向,明确自己的兴趣,K12在线平台整合各类教育资源,一对一、多对一的辅导模式帮助学生及早的找到自己的方向。6选3的教学组合众多,学习方式、复习策略和志愿选择的组合问题,给校外培训补习广阔发展空间。尤其是在选修课方面,大部分学校相对缺乏相关选修学科的“顶尖”级教师,或者开展程度有限,学生很难短时间深刻的了解一门学科,而在线教育打破学校之间的地域束缚,在线授课等方式实现了优质教师、教学资源的共享,使得学生能在短时间得到更专业的教育和培养。
走班排课成新高考必然趋势,智能排课系统加速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高考之前每个班级有固定的课表,一个班的学生一直在一起上课,而新高考实施之后,即使是一个班的学生,选择的考试科目组合也是不尽相同的,这样学生走进固定的科目教室上课替代老师走进固定的某个班级授课就成了必然趋势,学校教学需要构建多层次的课程体系、推进分层教学和走班制,而走班制的排课对于传统的人工分班显得工作量过大,智能排课系统应运而生。智能排课系统通常运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和相关算法,支持丰富的排课条件设置,操作简单,一般经历“创建排课任务、录入排课数据、设置排课条件、自动排课、手动调整”几个步骤,就能得到满意的课表,并且数据开放,支持excel数据的导入和导出,可以方便地与学校信息化系统数据集成或转换。简单的说,智能排课只需要选择好该课程的任教老师、排课时间,就可进行排课,如果有上课时间冲突或者是任教老师冲突,系统会自动检测出来,提高精准性。并且排课可以选择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等不同模式,满足学校的不同教学需求,有效避免教学的混乱,学校的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智能排课系统完成资源的科学调配,对学生考勤、考务与成绩等相关环节进行全面的数字化管理,真正实现“一人一课表”。
新高考个性化发展需求促使智能班牌、排班选课系统等新的产品服务形式出现。班牌一直是作为班级的标识,传统班牌形式单一,内容固定,更改麻烦,智能班牌在教育信息化和互联网+的结合下应运而生。智能班牌更加注重老师和学生的沟通交流和及时数据交互。学校为每个教室配置一台智能班牌,用来实时显示学校通知、班级通知,可设置集中分布式管理,自由控制每个终端;主页显示班级全面的基本信息,包括天气、班名、课程表、值日表等。在新高考制度下,学生的课表各不相同,学校也需要根据选课结果和教师资源进行统一排课。班牌可以让学生轻松查看自己的选课结果,而走班排课系统则可以让学校合理的对课程进行安排。此外,有的智能班牌还加入课堂反馈功能,学生可刷卡自动登陆系统,对所上课程进行课堂反馈,教师及时了解教学反馈,有效地保障教学和课堂质量。通过智能班牌,打通了智慧校园、学校和教师、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家长,学校和家长之间的互动通道,真正的将智慧校园落地,丰富和创新了教学生活。
3.4、三大动力驱动教育信息化领域拥有海量市场空间,K12教育信息化市场规模巨大
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经费投入主要来源于B端教育财政预算、C端学生的付费和高校的教育信息化经费,2020年整体市场规模有望达到6000亿元。
B端教育信息化财政预算逐年提升,2020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近3800亿元。近10年来,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不断提高,目前已连续六年保持在4%以上。教育部2011年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各级政府在教育经费中按不低于8%的比例列支教育信息化经费;2012年正式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则提出要在教育投入中加大对教育信息化的倾斜,保障教育信息化发展需求。2018年2月26日《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明确指出,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启动教育信息化 2.0行动,在“三通两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教育信息化的转段升级,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的整体目标和应用水平。根据我们对市场的抽样调研,目前各级政府在B端教育信息化方面纷纷加大投入,按照未来三年内8.5%、8.5%和9%的投入比例简单估算,2018年国家财政性教育信息化投入规模约3,132亿元,2020年达到3,863亿元。
教育信息化的2B2C模式有望为C端市场打开广阔的成长空间,2020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200亿元。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目标和规划,2020年我国幼儿园、中小学、高等教育的在校生目标分别为4000万人、2.12亿人、3300万人,我们按照未来每位在校生在体制内的年均内容、服务和终端的支出资金50元、1000元和100元的保守数字来计算,教育信息化的2B2C模式下,潜在的C端市场空间预计约2200亿元。
除了财政预算和C端收费,高校信息化建设还依靠学校自身的相关经费,该部分投入在2020年将达到280亿元左右。根据《中国教育网络》的统计,我国高校平均每年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在1000万元左右。按照平均每所高校1000万元/年计算,2020年国内高校数量达到2800所左右计算,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学校投入经费在2020年将达到280亿元左右。
如果按照不同的教育阶段计算,2020年我国幼教、K12、高教信息化的市场规模分别约为400亿元、4700亿元、1100亿元。由于民办教育机构对于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较少,如果按照B端幼教、K12、高校信息化在教育信息化财政投入的比例分别在10%、70%、20%计算,2020年C端幼教、K12、高校信息化的收入规模20亿、2000亿、40亿左右计算,再充分考虑到高校自身投入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2020年我国幼教、K12、高教信息化市场规模分别在400亿、4700亿和1100亿元左右。
4、供给端:市场参与者众多,聚焦全方位布局
4.1、市场参与者众多,业务规模不断扩大
教育信息化行业拥有众多的市场参与者。根据产业调研情况,目前从事教育信息化业务的公司约有数百家。目前针对B端(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行业的主要参与公司包括:(1)传统的教育信息化公司:拓维信息、科大讯飞、中教股份、颂大教育、星立方、联汛教育、立思辰、佳发安泰、新开普、天喻信息、清睿教育、华发教育、良华科技等;(2)教材和教辅发行出版厂商:凤凰传媒、中南传媒、皖新传媒、北教传媒等;(3)内容提供商:包括爱学堂等;(4)部分传统的线下课外辅导培训机构:好未来(入股学科网)、佳一教育(通过课外辅导领域所积累的数学教学内容提供资源服务)等;(5)互联网公司:腾讯(微信智慧校园)、阿里巴巴、百度、跟谁学等;(6)传统的校讯通业务公司:全通教育、拓维信息。
教育信息化市场的竞争格局高度分散。目前教育信息化产业的上市/挂牌,且业务具备代表性的公司主要包括视源股份、网龙、立思辰(收购康邦科技和敏特昭阳)、科大讯飞、佳发安泰、新开普、三盛教育(收购恒峰信息)、拓维信息(收购海云天科技)、天喻信息、全通教育、清睿教育、新道科技、金智教育、颂大教育、中教股份和星立方17家,2017年教育信息化业务营收共计约135.12亿元,在2017年规模约为3,000亿的教育信息化市场中占比不到6%。
2014-2017年,教育信息化公司的收入规模呈持续上升趋势,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71%。其中,硬件业务收入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7%,软件业务收入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81%。行业内不同公司的教育信息化业务收入的平均毛利率约为51%,但因为软件业务毛利率明显高于硬件业务,毛利率波动幅度较大(波动区间为20%-90%)。大部分公司的教育信息化业务营收占比逐渐提升,2014年相关公司教育信息化收入仅占合计收入比重的25.6%,2017年已提升至42%,凸显了此项业务在公司内部的重要战略性地位。
4.2、产品逐渐多元,全面布局硬件、软件和解决方案
集硬件、软件、解决方案于一体、实现产品线的延伸成为目前教育信息化公司业务拓展的总体趋势。教育信息化产品种类丰富度的提高、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产品服务有助于整合数据信息、提高产品的兼容性,提高用户体验,从而最大程度地增强客户粘性。
作为教育信息化行业的龙头企业,视源股份旗下的希沃教育依托母公司强大的软硬件开发能力,为客户提供智慧教室、智能校园和智囊学区三大全方位解决方案。每种解决方案中都包含具体的软、硬件配套产品。以智慧教室中的双师课堂为例,该方案基于交互智能平板、摄像头、麦克风的硬件产品以及配套的远程教学和希沃白板5软件系统,为客户提供了一套涵盖课堂直播、互动、资源共享等功能的解决方案,可有效地支撑远程课堂教学、教师协作教研,促进区域教育资源的均衡化。三盛教育起步于电子设备的生产,于2016年收购恒峰信息100%股权后持续发力教育信息化业务。目前公司主营业务划分为智能教育装备及服务业务(包括智能教育装备与智能教育服务)和精密制造业务两大板块。凭借自身强大的红外式触摸屏供应能力和恒峰信息在教育行业深耕十余年积累的软件研发优势,三盛教育目前推出了完善的交互式触摸书写屏应用方案和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方案,实现了在教育信息化业务领域从硬件到软件,再到“软+硬”的一体化解决方案的靓丽转型。
4.3、拓展业务覆盖区域,致力全国化布局
近年来,部分教育信息化公司不断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业务拓展,努力提升市场占有率。诸多教育信息化企业依托于各自的资源禀赋,在继续巩固各自的优势区域和教育较为发达的华中、华东、华南地区外,将业务逐渐向全国拓展。2017年的收入构成中,清睿教育(江苏)等教育信息化行业巨头公司的销售收入区域分布比例逐步改善,主动降低公司所在地区的收入占比,提升在其他地区的市场份额,并进一步扩大客户群。而以科大讯飞为代表的教育信息化公司则在多种智慧教育产品线上发力,从而实现市场的蔓延式扩张。
清睿教育:扩大全国中小学市场,服务用户大幅增长。2017年,清睿教育在在华东地区的营收占比为38.95%(-5.29pcts),而在西北和华中地区的营收占比分别上升至9.78%(+7.85pcts)和22.21%(+5.45pcts)。公司产品主要面向中小学市场,截至2017年底,清睿教育通过500多家经销商对产品和服务进行推广,并为累计29个省、305个城市、逾16,000所学校提供智慧学习空间服务,公司通过这些学校为1,600万学生和300万家长等终端用户提供智能听说教练服务。与2016年底相比,清睿教育覆盖的城市数量增加了85个,学校数量增加近6,000万、学生数量增加约590万,用户市场持续扩大。
科大讯飞:“1+N”全产品体系“数管齐下”,市场扩张精准迅速。目前,科大讯飞已形成“1+N”教育产品体系,通过底层统一的服务能力,实现向N个教育应用场景(智考、智学、智课、智校等)提供统一的“用户+资源+数据+桌面”服务,并在每条细分产品线上实现市场的大规模扩张。(1)截至2017年,科大讯飞智慧考试产品在全国10余省市累计测试2,000万人次;普通话考试累计机测3,320万人次;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支持了6个地区约7万考生的英语口语考试;(2)个性化教与学平台智学网目前已覆盖全国32个省级行政区超过12,000所学校(含68所全国百强校),在实际教学实践中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同时,智学网的商业化运营在近1,500所学校进行试点,增值服务的付费用户快速增长,全年营收超过1亿;(3)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和“云、网、端”的运用,实现课前、课中、课后精准教与学的智慧课堂产品目前已覆盖全国31个省、271个市,帮助教师更加高效地进行课堂场景教学。
5、产品端:覆盖全教育阶段,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5.1、K12教育信息化:提升教学效果,应试场景为主
中国中小学学生数量众多,公办学校为主流。目前,由于我国小升初和中高考的应试淘汰体制,所以中小学是青少年发展的关键阶段,我国中小学阶段共有24万所学校、1040万名教师、1.69亿名中小学生和3.4亿名家长。参考国家统计局数据,(1)截至2016年,我国初等教育(小学)共17.8万所,初中5.21万所,高中1.34万所,我国初等教育(小学)在校生人数9913万人,初中阶段教育在校生人数4329万人,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人数2367万人。
K12教育以应试为纲:公立教育课堂学习为核心,课外培训为辅助。应试教育体制下,以公立教育和课堂学习为核心,学生成长具备不可逆性。中国的教育体制以“应试教育”为纲,在K12阶段需要应对高考、中考、小升初等等,由于中国家庭大部分均为独生子女,中高考经常能够影响一个人乃至全家人的命运,所以教育的试错成本极高。因此,多数情况下,公立教育体系中,老师具备极强的话语权;在课外培训体系中,学生接受课外培训,往往就是为了考试通过或者提升成绩。搜狐教育近期做的网络调查显示,K12阶段的家长在帮助孩子选择教育服务/培训机构时,72.8%的家长选择了“注重教学效果”。
K12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教室教学、学校管理,并以提升应试效果为部署目标。对于K12阶段的教育信息化,依然需要服务于中高考等考试,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准和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如通过答题器等设备跟踪每一个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并实时将数据反馈给教师,有助于教师针对疑难问题进行反复强调讲解。此外,随着“3+3+1”的新高考政策的推行,“走班排课”等教学资源管理场景的作用更加重要,K12教育信息化在学校管理上的应用也逐渐增多。此外,对于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也需要对硬件设备搜集到的数据加以统计分析,指导学校的信息化工作部署。
K12教育信息化包括三种商业模式:2B、2C、2B2C。K12(6~18周岁)行业包括2B(体制内,校内)、2B2C(体制内,校内)和2C(体制外,校外)三种业务模式,K12教育信息化行业以“公立教育”为核心,商业模式主要包括2B和2B2C。我们把教育厅、教育局、中小学校(小学、初中、高中)收费定义为B端业务,把从学生、家长、教师收费定义为C端业务。(1)2B(体制内)业务模式:教育信息化企业向中小学校提供教育信息化的系统、产品和服务,费用由教育厅和教育局(公立学校)、民办学校进行支付;(2)2B2C(体制内)业务模式:教育信息化企业基于体制内的教育信息化系统和终端,向学生、家长、教师和学校管理者提供相关的服务,教师和管理者的服务费用由教育厅/局或学校支付,学生和家长的服务费主要由家长进行支付;(3)2C业务模式(体制外):线下培训机构或者在线教育公司针对学生提供相关的产品和服务,产品和服务费用主要由家长进行支付。
5.2、高等教育信息化:实现资源共享,优化业务流程
我国高校数量及高校在校生规模均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6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数量达2596所,同比增长1.4%;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数量达到2894万人,同比增长2.8%。
教育信息化有助于将高校拥有的优质教育资源进行共享。高校具备优质且稀缺的教育资源,尤其是985、211等国内名校,在优势学科方面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教育信息化可以将这些优质的教育资源进行共享,让校外人士也有机会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先后成为国际平台edX、Coursera的亚洲高校成员,超过120所高校先后实施了MOOC建设项目,几乎所有的“985”高校都参与其中。目前,在MOOC平台上开设的课程逾500门次,据不完全统计选课人数近300万。
教育信息化可以协助高校优化内部业务流程。相较K12阶段的学校,高校平均在校人数更多,涉及的业务流程更加复杂,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业务流程的优化具备重要意义。据搜狐教育调查显示,截至2016年,90%的高等院校建立校园一卡通系统,88%的高等院校拥有校园安全监控系统,74%的高等院校建立了统一的身份认证系统和科研管理数据库。建设智慧校园成为趋势,通过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深入挖掘数据的内在价值,进一步凸显信息资源的创造与利用,促进了知识与智慧的传播分享。
目前我国高校信息化以学校经费采购为主。与K12阶段教育信息化不同的是,除部分财政经费外,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投入资金还来源于高校的教育经费,学校通过平衡各项开支,可自行列支教育信息化经费。结合校园的信息化需求和资金情况,可自行委托第三方招标机构,进行校园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招标。
5.3、幼儿教育信息化:寓教于乐,注重展示互动
我国学前教育机构数量及适龄儿童规模均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6年学前教育机构数量达23.98万所,同比增长7.2%;学前教育在校生数量达到4414万人,同比增长3.5%。
幼儿教育阶段以启蒙教育为主,幼教信息化能够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教育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幼教信息化聚焦提升教学的趣味性,通过使用鲜艳色彩和卡通形象,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此外,由于幼儿年龄较小,无法完全准确的向家长传递幼儿园相关的信息,幼教信息化也较为注重信息的展示互动,及时向家长传递相关的信息。如朗朗教育推出的智能园牌、智能班牌,均将信息的展示互动作为产品的主要功能,利用信息化手段完整准确的展示幼儿园的相关信息,如园所公告、今日食谱、幼儿作品、考勤统计等,使得幼儿园、家长、幼儿的沟通更为顺畅。同时,这些交互设备良好的交互性能,也能降低幼儿对园所的抵触情绪,更加积极的参与到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来。
公立幼儿园的教育信息化费用来源于教育财政经费,而民办幼儿园的教育信息化经费来自于园所收取的学费等费用。公立幼儿园的教育信息化经费来源与K12公立学校类似,商业模式主要包括2B和2B2C。而民办幼儿园的教育信息化经费,来自于园所收取的学费等费用。当前幼教信息化的发展速度落后于K12教育信息化和高等教育信息化,而民办幼儿园的教育信息化投入低于公立幼儿园的教育信息化投入。
5.4、重点解决方案介绍
5.4.1、解决方案一之:智慧教室
智慧教室面向教室中的教学场景,致力实现教学过程的智能化。智慧教室面向教室中的教学场景,运用交互智能平板、答题器、电子书包等设备,并搭配软件应用及信息系统,致力实现教学过程的智能化。在智慧教室中,各种教学资源,无论是静态的图片、文档,还是动态的视频、音频等媒体,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无线终端在交互式智能平板上方便地实现多方位、全面的即时分享,课堂教学信息触手可得。所有的手机被允许并“强制”要求带入课堂,成为课堂学习必备工具,满足安卓、苹果、微软等操作系统各版本无缝接入。平板、手机、笔记本等移动终端通过WIFI接入后,可以方便地实现不同终端之间学习成果的展示与分享。
以行业龙头企业视源股份的“希沃”系列为例,智慧教室方案包括互动课堂、智慧课堂、双师课堂三个子方案。互动课堂方案以交互智能平板为核心设备,配套移动授课终端、视频展台、反馈器等硬件产品,及无线网联、班级优化大师等软件产品,真正实现互动式课堂。智慧课堂方案基于教学云平台服务,以学生学习终端为载体,帮助学生进行课前知识点自学,课后作业巩固,配套路由器等硬件产品和希沃易课堂系统。双师课堂方案基于交互智能平板、摄像头、麦克风以及配套的远程互动教学系统,可以有效地支撑远程课堂教学。
鸿合推出的“鸿合i学”智慧教室解决方案,实现了多种设备的接入和多个系统的集成。凭借教育行业多年的研发优势,将“鸿合i学”打造成为集多平台、多产品于一体的教育一体化解决方案。主要由交互大屏、电子书包、路由器、充电车等硬件,配合鸿合i学PC端、教师Pad端、学生Pad端、教师移动端、家长移动端等应用系统组成。提供了覆盖教、学、练、考的信息化教学与个性化学习服务,帮助老师轻松构建课前、课中、课后更加完善的教学流程。
目前,提供智慧教室解决方案的主流企业都以交互式智能平板作为智慧教室的核心硬件。通过比较行业领先企业提供的智慧教室解决方案可以看出,包括希沃、鸿合、弘信等企业的模式都是以交互智能平板或电子白板作为主力硬件,搭配其他多媒体设备或智能终端,以搭建出功能特点不同的智慧教室类型。
根据各家公司智慧教室解决方案的不同侧重点,通过搭配不同的周边设备,还可以实现智慧教室的其他功能。这些设备包括了移动授课终端、投影仪、多媒体设备、视频展台、反馈器、电子班牌、VR设备等。
例如,(1)视频展台不用扫描图片,直接通过摄像头识别并投影出图像画面,也可以直接投影实验的示范操作过程。使用视频展台与直接板书相配合的方式讲解数学、物理等注重思维过程的学科例题;也适用于学校积累的大量旧幻灯片、投影片,将视频展台的背照灯打开,就可以方便的投影这些资料,其效果比使用幻灯机演示时放大倍数更高、效果更清晰。
(2)希沃为互动课堂开发的反馈器,可以让老师在课堂上发起签到、单选题、多选题、抢答、抽选等活动,学生通过反馈器及时参与,让课堂更高效。此外,反馈器还支持自动组班,实行走班制教学的课堂亦可使用。
(3)弘信的未来教室解决方案(希沃易+未来课堂)关注于结合3D设备和VR虚拟现实技术,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立体,让学生能身临其境的学习知识,更好理解深奥难懂的知识点。
(4)“电子书包”这一新型教育信息化产品作为学生用户的终端设备,已得到家长、学生和学校的认可。电子书包是以学生为主体、个人电子终端和学习资源为载体的,贯穿于预习、上课、作业、辅导、评测等学习各个环节,覆盖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环境的“移动数字化学堂”。
随着智慧教室解决方案的硬件设备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配套软件的开发和推广成为新的行业增长点。其中,希沃除了交互智能平板市场占有率行业第一,也向客户提供应用软件、周边产品及增值服务,旨在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一体化解决方案,力争实现从“产品”向“智慧教育整体解决方案”的升级。鸿合联合中科院自动化所成立了“智能教育联合实验室”,确立以“教育云”为主题的研究方向。
5.4.2、解决方案二之:智慧校园
智慧校园是以统一门户的形式,呈现基于智能平板、班牌、电子图书借阅机等智能设备搜集的数据信息,向老师、家长、学生和管理者提供综合信息服务。智慧校园解决方案是包括感知层、基础网络层、教育平台、系列化智慧服务在内的综合性架构。智慧校园以云计算为核心,以高性能的宽带网络统一承载,向老师、家长、学生和管理者提供智能感知、协同应用、深度融合的综合信息服务,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提高管理效率,促进教育创新。
智慧校园的核心特征是师生不同角色的个性化服务、校内各应用和服务领域的互联和协作、学校与外部世界间的交流和感知。智慧校园具有三个核心的特征,一是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全面的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基于角色的个性化定制服务;二是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服务融入学校的各个应用与服务领域,实现互联和协作;三是通过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学校与外部世界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
智慧校园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多媒体教学发展阶段、数字校园建设阶段、智慧校园建设阶段。智慧校园是对数字校园的进一步扩展与提升,它综合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智能感知、商业智能、知识管理、社交网络等新兴信息技术,全面感知校园物理环境,智能识别师生群体的学习、工作情景和个体的特征,将学校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有机衔接起来,为师生建立智能开放的教育教学环境和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改变师生与资源、环境的交互方式,实现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创新服务。相比传统数字校园,它更强调对师生用户的行为、位置、时间、工具的感知和用户服务的体验,即5A(Anywhere、Anytime、Anybody、Anydevice、Anyhow)。
智慧校园整合云平台将用户统一身份认证、统一信息门户、个人空间进行整合性建设,井进行整合结果的可视化呈现。通过构建校园的统一智慧教学应用和管理中心,向下实现对各级智慧教学管理应用的信息交换和整合管理,向上提供面向管理决策者的一站式管理应用和决策指挥。
整合平台提供统一门户管理、统一基础管理、统一身份认证和个人空间管理等服务。整合平台实现统一用户认证、同一账号登录、统一入口功能,从而实现各业务系统的单点登录,实现统一身份管理、权限管理和分级授权机制。同时,统一安全认证支持安全加密认证,支持账号重复登录设置,可允许或避免多账号重复登录。整合平台统一的基础信息库提供学生基础信息、教室基础信息、学校基础信息、学期管理、年级管理、年级班级设置、学科设置、课程设置、教师任教设置、教师分组设置等基础数据设置功能。整合平台为第三方应用提供标准接口,实现第三方无缝接入,实现数据同步。同时,整合平台还能够与市、区教育局教育资源管理平台对接,将其中的管理与教学应用引入校园平台,并将自身数据上报区域平台,实现与区(县)教育平台的互联互通。
工作门户通过整合不同应用平台对各个信息系统的数据汇聚管理和挖掘分析,提供面向不同用户角色的一站式体验,构建面向管理和信息的应用闭环。针对不同的用户角色,提供不同的工作门户,具体包括校长门户、教师门户、职工门户、管理门户、学生门户、家长门户等,实现业务整合和业务流转。通过可视化方式掌握来自各系统、涵盖角色需要的的实时数据,实现对业务态势的掌握;通过重要公文流转管理,实现内外部管理协同。
佳发安泰利用数据通讯技术、图像编解码、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智能处理技术等手段,在学校范围建立全方位视频联网智能监控系统。智能监控系统将校园环境监控、重要楼宇监控和教师监控纳入其中,集视频指挥、系统管理、视频监控、报警联运于一体,以学校安全视频监控联网报警为切入点,构建社会面综合信息采集、处理、反映平台,通过与公安、应急办等政府部门的联网联动达到综合管理,在维护学校正常学习、工作、生活秩序,创造宁静、平安的校园环境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5.4.3、解决方案三之:常态化录播
常态化录播指的是将日常教学场景录制成视频,并保存至服务器或通过网络提供直播与点播服务。其中,常态化指的是教师授课常态化和视频录制常态化,即录播系统根据事前上传的课表对教师的常态教学过程自动进行录制,日常整个过程无需人为控制。常态化录播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从多维度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对整个教育行业有着重要意义。
常态化录播由教室录制终端、录播管理系统和教学管理中心三部分组成。
(1) 教室录制终端:负责整个课堂场景的声音和图像采集。在图像的采集方面,大多数常态化录播解决方案提供商会在教室的特定方位安装2-4个高清摄像机,分别负责不同教学场景的采集,使得教师的移动或者学生的站立和就座的动作能够被自动检测到,并对此进行自动跟踪和特写处理,同时可以兼顾教学内容的录制(如PPT等),从而可以将录制更加场景化,有效地克服传统录播场景单一的弊病;在声音的采集方面,录播系统的声音采集可直接对接普通教室已有的多媒体音频设备,将无线话筒和多媒体设备的汇集并传输给录播一体机,实现现有资源的充分利用。
(2) 录播管理系统:录播管理系统是常态化录播的中心组成部分,可实现课堂管理、教室管理、用户管理、服务器管理、资源分类和共享和备份管理等功能。它的实现路径如下:首先,学校的教务系统为录制管理服务器传输排课计划等基础数据,形成录课计划并通过集中录制服务器组传达给录制终端,由录制终端完成上课期间的自动录制。在录制结束后,录制终端将视频传到录制服务器进行编辑和整理,后者将其自动分类后上传到资源管理应用平台,学生、教师等用户可以通过该平台按需点播相应的课程视频。
(3) 教学管理中心:教学管理中心是服务于各级教育管理者(包括学校管理者和政府教育部门等)的教育管理平台。教学管理中心通常配备有大屏显示系统,可接入全校范围内的课堂场景,方便管理人员进行教学管理、课堂教学秩序监督和教学观摩等。
视源股份旗下的希沃教育推出的录播评教解决方案是行业内领先的常态化录播产品。它集硬件和软件于一体,配套的硬件产品包括交互智能平板、触控录播主机、4K高清摄像机和全向拾音麦克风,配套的软件产品为录播云资源管理云平台。“1个麦克风+2个摄像机+3根网线+4个景位”即可快速完成部署,通过全自动录播、远程导播、在线巡课、实时直播、便捷评课等功能,可满足班级日常的教学需求,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共享,实现真正的常态化。
6、渠道端:渠道为王,各有千秋
6.1、K12教育信息化:以区县为单位的强资源型市场
K12教育信息化行业渠道依赖性强,是典型的强资源型行业,渠道网络布局能力成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K12教育以公立教育为主,因而从推广模式看,教育信息化企业主要采用政府招投标的方式,企业通过中标和承建平台性质的项目背书,连接区县市的教育资源,从而获得更多的B端收费来源。教育信息化的资金多来自教育部、教育厅、当地财政局等三级甚至多级来源,受地方性财政影响大,因此,拥有强大的渠道对接政府或学校,并扎实巩固维护B端客户资源,成为教育信息化公司在地域上纵向扩张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K12教育信息化的从业企业纷纷聚焦以区县为单位的强关系型的渠道网络构建。视源股份教育交互智能平板“希沃”通过与当地优质经销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迅速拓展业务规模。公司目前已与5000余家经销商签订合同,75%左右的交互平板产品由经销商销售,在华南、华东等地销量显著提升,目前产品已经覆盖80万个教室。此外,希沃产品的售后服务由联想旗下专业公司阳光雨露负责,阳光雨露在多地设有分公司,拥有2个大型呼叫中心,2个中心库房,服务网络遍布全国72个城市,拥有2000 余家服务站能够快速响应希沃用户的售后服务需求。
拓维信息致力在B端渠道的积极卡位。拓维信息拥有全国最大校园服务渠道,覆盖16个省,近2,000人服务运营团队,服务3万所中小学及1,800 万学生及家长用户。高考服务覆盖18 个省教育厅,市占率超过58%,中考服务覆盖超过140个地市教育局,市占率逾35%,考试及评价数据处理量超过2亿人次。公司通过15年多媒体课程服务构建全国幼儿园渠道;超过200人服务运营团队覆盖1.5万所幼儿园。公司与公办名校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基于在线直播、录播学习平台,向二、三线城市覆盖,目前已覆盖150所学校,30多万学生。此外,公司通过与公办校合作办学模式,沉淀、补齐教学、教研能力。同时,公司拥有超过1,500人的地推团队,遍布120多个地市。
立思辰强大的渠道网络助力业务由To B向To C延伸,通过合作代理打通B端渠道,通过应用研发巩固C端市场。立思辰的渠道布局中,(1)持续拓展B端渠道:2017年,公司积极开拓区域教育业务,以山东、湖北、河北、河南为重点拓展区域,成功与多地各级政府签订“共同推进智慧教育建设发展”合作协议,同时积极洽谈区域教育PPP项目,2018年3月,公司成功中标3.4亿元的河南鄢陵县基础教育提升暨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建设PPP项目,涉及学校共计175所,订单的逐步释放将为公司后续发展保驾护航;(2)B端渠道赋能C端应用普及:立思辰针对公立学校对教育信息化产品的不认同的痛点,发挥自身强项学科的作用,通过英语和数学学科,规模化地提高学生成绩,获取B端客户的认同感,为C端应用的普及打下良好的基础。立思辰计划在5年内,教学服务板块保持每年50%营收增长,规模化付费应用(购买500个以上教学服务付费账号的学校)能达到12,000所公立校。
6.2、高教信息化:B端业务高度市场化,C端业务发展空间广阔
高校教育信息化高度市场化的特征使得行业内企业的渠道扩展竞争更为激烈,龙头企业多通过在B端、C端双管齐下实现市场份额的增长。与传统的高校教育信息化模式下高校作为服务的购买者不同,现代化的高校教育信息化覆盖的是整个高等教育生态圈,包括高校、教师、学生及生态内企业都成为潜在的服务消费者,整个高等教育生态圈市场空间巨大。目前,高校教育信息化龙头企业纷纷通过完善前端营销体系、借力资本市场等方式扩展B端渠道,进一步夯实高校客户资源基础;同时,通过打通互联网平台渠道、挖掘C端用户背后的社群经济价值来实现C端渠道的扩张。
新开普注重营销渠道的前端布局,拥有成熟的销售渠道和客户服务体系。新开普在全国开设了30多家分支机构,目前其高校市场占有率逾40%,2017年新增中国人民大学等100余所高校一卡通客户,新增持卡人用户100余万,智慧校园基础平台新增31所高校客户,中标31所高校教务管理系统,“完美校园”已与国内900多所高校合作,覆盖用户1000万人。同时,公司通过2015年收购迪科远望科技和树维信息科技积极扩展B端高校客户渠道。
新道科技采用创新营销方式,通过举办比赛加强与院校的合作,巩固高校渠道优势。其中“新道杯”沙盘大赛截至2017年已有逾2000所院校、近5万支队伍和超过20万学生参赛。
金智教育多业务发力渠道扩张。公司的智慧校园服务及运营开放平台已累计在146所高校推广运行,“今日校园”入驻高校65所,注册用户达30万人,“安心守护”已累计为300余所高校提供安全运维及运行监护服务。在智慧校园应用领域和在线教育业务通过提升技术水平,与行业标杆企业合作,共同打造精准服务的“互联网+高校”服务生态圈。
6.3、幼教信息化:公立园政府招标,民办园自主采购
幼教教育信息化领域中,针对占比较少的公立幼儿园的渠道多以政府招标为主,针对占比较大的私立和民办幼儿园的渠道市场化特征明显。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公立资源稀缺,民办幼儿园在幼儿园数量和在教职工人数上已超公立幼儿园,未来,民办幼儿园将成为我国学前教育的主导力量。同时,民促法为幼儿园盈利空间的扩大提供了可能,幼教信息化将为幼儿园通过课程升级来招生提费提供了动力。因此,得益于学前教育的充分市场化,幼教教育信息化也呈现出明显的市场化特征。
以朗朗教育为例,凭借全国性的经销商网络布局优势,基于针对性的渠道拓展计划,公司目前已有600多家优质经销商,服务于20,000多家终端幼儿园所,通过渠道下沉、择优募新的方式逐步对经销商渠道进行扩展和优化,并采用定量激励、定向培育等方式助力经销商成长。通过巩固经销商渠道,公司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双方的资源优势,从而实现产品的快速分销和收益共享。
7、行业增长动力:信息化需求的丰富和升级
总体来看,教育信息化行业的增长动力来源于信息化需求的丰富和升级,主要包括终端迭代、大数据测评、平台型生态、人工智能与双师课堂等方面。
7.1、增长点一:终端设备的升级和迭代
电子白板结合计算机和投影仪的功能,实现无纸化教学,提高视听效果,激发学生兴趣,加强师生互动。教师和学生用白板笔甚至手指就能够代替传统粉笔功能,既避免粉笔产生的各种危害,又节省资源,实现健康、环保、节能的教学模式。使用电子白板可以在丰富的多媒体资源上随时书写、标注、涂色等,提高学生注意力,加强学生理解,激发学生兴趣。电子白板主要有背投式、复印式、交互式、红外式和光学电子白板,单价在1300元到2万元不等,不同品牌、不同类型、不同型号价格差距较大。
交互智能平板集成了电子白板、投影机、幕布、电视机的多种功能,集中解决了屏幕书写、文件标注、视频播放等多种需求,在教育教学中广泛应用。交互智能平板硬件部分由触摸定位识别系统、显示系统和智能处理系统三部分组成,由专业软件系统做支撑,由触摸系统对手指或笔进行坐标定位,实现对智能处理系统的控制,单价在万元以上。
未来,终端设备的升级迭代将依然成为行业增长的动力。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及教学需求的延伸,预期将有种类更多、功能更为丰富的终端设备出现。随着设备的升级迭代,产品单价有上升空间,而产品种类的不断增加也将提升单教室的收入贡献。
7.2、增长点二:数据分析服务的深度推进
大数据时代影响下的教育产业将迎来深度变革。教育产业1.0阶段,本质是“服务”产业,以“教师”为核心,线下培训机构或者在线教育公司均以“时间”收费。教育产业2.0阶段,将基于大数据,以“学生”为核心,因材施教,以“效果和效率”考量标准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视源股份提出“发现教学小数据”的理念,通过对师生数据的“静默”采集,为教与学的提升和管理提供数据服务。集教学数据分析、教师综合评价、教学管理分析决策于一体的平台类软件“希沃信鸽”基于过程数据的采集,为老师提供有过程细节、有改进方向的发展性评价。同时,教学小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也能帮教师补全学生信息,让教师更好地关注每个学生。“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之后,配合“提分资源”将有望实现因材施教和“精准提分”。在老师备课、授课、课堂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数据的无感采集,并通过智能化分析,将教学过程数据智能转化为可视化报表,为管理者和老师提供多维度师生数据,并通过报表分析,班级、学校横向对比等方式,帮助老师和管理者洞察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支撑有效的教学管理决策。
7.3、增长点三:开放平台+优质内容的生态构建
“开放平台+优质内容”的智慧教育生态圈闭环渐现。教育云平台运营商可以通过“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把优质的教育资源(内容)对接到老师、学生和家长。优秀的教育云平台运营商正在致力于打造开放的教育生态,不仅单独搭建内容团队进行教育资源的制作和维护,还可以与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平滑对接,更可以引入第三方公司的内容资源进行C端收费的平台分成。
爱学堂利用自身内容提供商优势,开发中小学专属在线教育云平台“爱学云”。爱学堂拥有6000多节趣味动漫课程、18000多节名校名师讲堂、200万题库资源以及名校名师和教育专家,由国内顶级名师精心制作的精品全科课程,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乐趣,让课堂知识更加生动精彩。爱学堂在近300人的专业研发团队和百度腾讯等公司技术骨干的支持下,搭建教与学的智能平台,专属的在线教育云平台采用前沿混合式教学,给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步调,多元化学习体验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翻转课堂线上线下相结合,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学习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在课堂。
7.1、增长点四: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拓展应用领域
人工智能有望深度改变传统教育模式。2006年深度学习兴起,人工智能迎来了黄金发展期。从2013年开始,谷歌、Facebook、IBM、百度、科大讯飞均重金布局人工智能(AI)产业。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在一定场景之下,用机器替代人工的工作,基于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技术,优化模式化的教育教学流程。人工智能技术还有望实现向学习者提供定制的相关知识,使得基于个体知识结构的终身学习成为可能。同时,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与VR/AR等技术相结合,提升学习的沉浸式体验。
科大讯飞已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口语评测、试卷评阅领域。作为我国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引领者和龙头企业,科大讯飞的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优势持续提升,讯飞超脑在语音合成、语音识别和语义理解、口语翻译、机器评测等方向均取得显著的阶段性成果。在机器评测领域,科大讯飞从口语评测进一步向纸笔试卷评测延伸,在正式承担了广东英语高考的全部口语评测任务后,基于“讯飞超脑”和试卷扫描识别的中英文作文自动评分技术在重点考试的实际数据验证上已达到与人工专家评分高度吻合的水平。
7.5、增长点五:双师课堂等新教学模式兴起
双师课堂模式引入远程互动系统,实现优质师资共享。双师课堂是指一名学生配有两名老师,一名是主讲老师,是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果显著的“明星老师”,是清北名师,或是杯赛教练,抑或是网课名师等;而另一名是学习管理师,也是经过严格选拔和专业培训的优秀老师,负责课堂上对孩子的管理和监督,查看孩子的笔记,听课的情况,批改作业等。主讲老师通过相关设备远程给孩子们带来课程,学习管理师在教室里进行配合和跟进。
双师课堂模式受到学而思、新东方、尚德、书人、高思等国内多家顶级教育机构认可,发展迅速。2015年起,学而思开始试水“双师课堂”,其中南京和北京的双师课堂拓展最为迅速,北京地区已将一些名师线下班转换为双师课堂培训班。新东方2018财年Q2双师课堂的覆盖城市已达到23个,在银川、绍兴和湖州新建的三家学校和三个学习中心推出双师模范课堂,在13个已有城市和10个新城市试行新型双师课程。
双师课堂对教育信息化提出了新的需求,对网络传输的带宽要求更高,还需配备视频会议系统、答题器等设备。由于双师课堂需要实时传输教师授课的画面,占用的带宽将达到2M甚至更高,对于网络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授课教师在的录播教室,需要配备交互平板、摄像机、音视频硬件终端等;对于学生在的教室,需要配备显示器、摄像机、音视频硬件终端设备、答题器等。双师课堂的投入较大,每个教学点的月接入成本在万元左右,年度每个教学班级的投入成本在10万元左右。
8、公司成长路径:以终端为入口的智慧教育生态构建
总的来看,公司成长路径主要围绕以终端为入口的智慧教育生态构建,通过地域扩张、硬件软件深度融合,对优质内容进行收费,利用B端设备的入口效应带动C端收入放量,充分利用资本红利及进行并购扩张等。
8.1、公司成长路径之一:地域扩张
大部分教育信息化企业均从具备地域资源的优势地区起步,逐步拓展业务覆盖区域,因此地域扩张成为公司成长的重要路径。
颂大教育注重教育信息化业务的跨地区拓展,目前已覆盖了全国超过50个城市和400个区县。颂大教育已经构建了以华中地区为中心、各地子公司为依托的全国性营销网络体系,教育信息化业务目前已经服务超过70个城市、400个区县、12000所学校和超过2000万师生。2015年,颂大教育新成立了河南颂大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武汉颂大印象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厦门市知育教育信息有限公司等3家子公司。此外,颂大教育还与湖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签署“湖北-新疆远程同步教学系统建设捐赠项目”协议,构建湖北-新疆教育共进平台。
8.2、公司成长路径之二:硬件与软件融合发展
“软件+硬件”一体化,构建教育生态成为公司成长的重要驱动力。
软硬一体化表现之一:传统的硬件产品制造商纷纷布局软件领域。原因在于:(1)硬件产品的毛利率低,传统的硬件产品生产商若单纯依靠硬件产品,则很难在价格战中赢得一席之地。只有在推出硬件产品的同时兼顾软件的开发,才能通过软件产品的高毛利率去弥补硬件产品的相对盈利不足。(2)软件产品的灵活性大,更迭周期短,软件可以不断重构硬件的能力,超越用户的需求,通过短期内软件产品的升级换代和长期内硬件产品的迭代才能在增强用户的粘性,塑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IDC发布的《2017年Q2中国软件定义存储及超融合市场跟踪报告》表明,教育行业已位居软件定义存储应用领域第三位,同比增长约52.8%。这表明教育信息化正加快向软件定义存储架构的转型。(3)由硬件产品延伸至软件产品、打通硬件和软件的产品全链条是教育信息化公司以B端为起点,布局C端内容与服务业务的必经之路。如果企业单纯依靠硬件集成而缺少核心的软件,就无法真正地切入教与学的环节,相应地也无法得到学生和老师的个性化数据,教育信息化也就无从谈起。
网龙旗下的教育品牌华渔智慧教育坚持“VR+”教育战略,目前的产品已从硬件为主成功过渡到“硬件+软件+内容”三位一体的智慧教育生态体系。例如,网龙于2018年4月宣布推出的AI智慧助教软件——101教育PPT,可无缝搭载PPT所有功能与操作方式,拥有海量资源,高度匹配教材章节,并以智慧硬件——网龙同学派为载体,突破传统课堂单向的教学模式,实现一对一智能课堂控制、教学数据即时反馈、教学评估、数据分析等,真正切入教学环节。
8.3、公司成长路径之三:优质内容收费
用户对于优质内容进行付费的习惯正在逐步培养。优质内容需要依靠品牌的口碑和内容的长期打磨,免费的标准化教育资源和单一的配套教师资源已无法满足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多元化的需求,全面的教学资源、全国范围内的名师课程资源和基于大数据生成的个性化学习解决方案将会获得更多的青睐,基于此,B端和C端用户对内容的付费意愿也会更强。
全通教育的教育信息化业务致力于打造 To B 的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为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分别提供区域级智慧教育解决方案和智慧校园解决方案。公司自2015年正式发布了to B端的全课云平台以来,不断对云资源进行扩容,升级打造涵盖资源平台、教育办公系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等模块的全课云。目前,其教育云资源库涵盖K12全学科35个教材版本,约350万课件资源,逾10万套微课程,320万条题库,且保持每周8,000条以上更新,实现与各应用的互联互通,为教师创建教学资料和科研成果资源的共建共享环境。
8.4、公司成长路径之四:B端覆盖带动C端收入放量
目前,许多教育信息化公司纷纷依托于自身较为成熟且强大的B端业务逐渐进军C端领域,通过B端业务大规模覆盖学校后,在商业模式上选择向C端收费。但是在大部分的教育信息化公司中,B端业务大多是其营收的主力,这也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1)传统的B端业务通常表现为学校或者政府为教学设备买单,造成了付费者和使用者严重脱节的问题,最终的用户需求有可能无法真正得到满足;(2)B端教育装备的购买通常是一次性的消费行为,产品迭代和升级带来的盈利空间增长空间有限。相反,包括课程资源、教材教辅等在内的、直接面向学生、家长等个人消费者的C端教育产品,是针对具体的用户画像而研发和生产的,能够通过精准捕捉C端用户的刚需提升他们的付费意愿,从而进一步提升公司的营收能力。因此,我们认为,教育信息化领域的C端业务将大有可为,是教育信息化公司的重要成长驱动力。
B端的覆盖能力决定C端业务的扩张,“渠道+流量”是C端业务变现的重要逻辑。目前来看,B端用户是帮助公司向C端用户推广定位于个人的产品的重要渠道,因为教师、家长、学生一般都是基于学校的推荐去使用某种客户端产品,因此,只有抢占了大量B端市场的教育信息化公司才能够获得包括学生和教师的个性化数据在内的稀缺教学与学习资源,逐步开展内容平台运营和大数据挖掘服务等增值服务。因此,拥有强大地推渠道的成熟B端教育信息化公司将有更多机会对接更多的互联网流量入口,实现流量的有效变现,从而在向C端业务转型的过程中占据更有利的竞争地位。
视源股份旗下的希沃教育推出的班级优化大师(EasiCare)是针对学生课堂行为管理的软件,旨在为教师、学生建立一个高效、有趣的课堂。班级优化大师通过引入奖励机制、及时给学生发送点评奖章来调动班级学习氛围,同时,教师和家长可以随时可查看学生的行为评价数据,并允许家长参与教学,从而建立起“教师+学生+家长”C端闭环。班级优化大师作为希沃典型的C端业务,可以和B端业务灵活结合使用,已成为公司新增的成长驱动力。例如,教室内安装的希沃交互智能一体机可以和班级优化大师进行完美结合,把对学生的评价情况不定期地进行展示,在学生内部形成互相鼓励的习惯。目前,班级优化大师有PC版、手机版、网页版三种版本,灵活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且教师端永久免费,家长端的基础功能(查看学生在校表现、接收老师发布的通知、作业、与其他家长私聊等)全部免费,但家长可自主选择开通付费的订阅服务(查看基于大数据开发的学生智能评测报告、购买相关课程等),预计该产品将随着希沃其他产品的导流而增加更多的付费用户,盈利空间有望提升。
8.5、公司成长路径之五:资本红利+并购扩张
直接融资能力和间接融资能力提升带来的资本红利助力公司版图扩张。虽然教育信息化投入属于政府财政支出项目,但是目前部分省市的财政收入压力较大,所以教育信息化业务的拓展需要公司具备较强的资金实力。(1)直接融资能力:众多K12教育信息化企业在登陆主板或者新三板后,均成功完成了融资助力企业发展。其中,视源股份、颂大教育自登陆资本市场后分别共计募集资金7.72亿元、5.15亿元;(2)间接融资能力:相关公司在登陆资本市场后,银行授信额度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教育信息化行业海量的市场空间、分散的竞争格局和多元化的业务发展空间为上市公司提供了广阔的外延并购空间。众多主板上市公司均成立教育产业基金进行教育产业的布局,旨在打造全产业链或者细分领域的“教育生态和平台型公司”,同时,诸多教育信息化公司也纷纷进行多元化布局。2016年至今,K12教育信息化行业中的主要公司已完成和待完成的并购案例有12起。例如,华发教育于2017年收购河北蓝益(465万元收购100%股权),有助于华发教育充分利用河北蓝益作为教育信息化系统集成商在唐山及周边地区积累的广泛的客户资源,促进公司在河北地区在业务上的深度整合,卡位校园入口,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市场份额;三盛教育通过收购广州华欣4,915.87万元收购广州华欣19.6%股权)将深挖触摸行业的业务优势,助力公司教育培训解决方案的发展。同时,通过收购恒锋信息(80,600万元收购恒峰信息100%股权),三盛教育将实现智能教育装备与教育信息化的有机结合,将三盛教育具有竞争优势的交互式电子白板等智能教育装备提供给优质的教育信息化系统集成商,延伸下游客户渠道,有利于未来将智能教育内容引入既有渠道中,从而打造智能教育服务生态圈。
(编辑:郭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