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人重磅电话会议纪要:特斯拉(TSLA.US)的自产电池黑科技到底是啥?

作者: 安信证券 2020-02-24 20:15:53
Musk声称的颠覆性黑科技到底是啥?无钴是否是真的无钴?

本文来自安信证券。

时间:2020-02-23 20:00

主讲:安信电新 邓永康/彭广春

一、核心要点及投资建议---安信电新 邓永康

各位投资人大家晚上好,我是安信电力设备新能源的邓永康。这段时间电动车产业链非常热闹,在“钢铁侠”颠覆完燃油车之后,继续在颠覆我们的动力电池技术。特斯拉(TSLA.US)宣称将在2020年四月份电池日发布颠覆性的电池技术,Musk声称的颠覆性黑科技到底是啥?无钴是否是真的无钴?无钴≠LFP,还有啥潜在正极材料?何为干电极?与湿电极的颠覆优势在哪里?成本和技术如何颠覆现有电池?超级电容又是何物?如何与锂电池组合进行车载应用?

就这些问题,我们近期与产业链的相关公司和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结合我们长期以来动力电池领域的研究积累,刚刚完了一份深度报告。报告的要点和投资建议如下:

工艺创新:传统的锂电池制造使用含有粘合剂材料的溶剂NMP,将其与负极或正极粉末混合后,把浆料涂在电极集电体上并干燥;Maxwell的干电极工艺使电池的负极和正极不使用溶剂,而是使用粘合剂和导电剂代替溶剂。干电极工艺除了制造的灵活性外,与湿涂层技术相比,在高温电解液存在的情况下,干电极的内聚和粘附性能更优越;同时,干电极的无溶剂方案通过解决了负极补锂工艺,允许电池在不损害物理性能和电化学性能的前提下具备更高的能量密度、更好的放电倍率性能、更长的循环寿命。

性能优势:能量密度可达300Wh/kg,未来可能突破500Wh/kg,相对于如今250Wh/kg附近的顶级NCM锂电池,这是化学技术上的重大改进;寿命方面,可以将锂电池的寿命延长1倍以上;干电极工艺在动力电池领域的技术科拓展性还可以进一步加快下一代无钴正极(预计依然为高镍低钴NCA材料,钴含量低于3%)、固态电池的发展。

成本优势:通过取消溶剂的使用,干电极工艺无需湿法电极的涂覆干燥工艺的昂贵设备,工艺极其环保,叠加能量密度的提升可以大大节省制造成本。一般而言,干电极技术可以将电池成本降低10%到20%+,每辆车最高可节省2000美元动力电池成本。

投资建议:重点推荐Tesla“干电极+超级电容”组合潜在受益标的:赣锋锂业(01772,氢氧化锂龙头、布局固态电池)、贝特瑞(硅碳负极)、璞泰来(硅碳负极)、新宙邦(Maxwell电容器化学品供应商)、当升科技(高镍正极送样Tesla)等;

同时,本土电动车产业链既会因进入特斯拉产业链而分享先进技术红利,也会受到特斯拉的鲶鱼效应而快速提升自身技术与工艺水平,我们持续重点推荐:宁德时代、恩捷股份、科达利、先导智能、德方纳米、三花智控、宏发股份、旭升股份、嘉元科技等。

二、深度报告讲解----安信电新 彭广春

各位投资者大家晚上好,我重点汇报下我们这份深度报告对超级电容、干电极技术及相关的性能和成本方面的颠覆性创新。电动汽车痛点主要有三个方面:续航里程、成本、寿命。成本方面,目前三元的售价在0.90元/Wh,整车企业希望电池系统的成本能够做到0.60-0.70元/Wh的水平。续航方面:现在好一点的车可以做到600公里以上。寿命一般是可以做到8年16万公里,但是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电动车的残值特别低,还是归结于锂电池的寿命偏短,而特斯拉干电极的技术可以彻底颠覆这三个目前电动车传统的痛点。

特斯拉收购的Maxwell其实是一家超级电容的制造商,一开始为了提高超级电容的生产效率,并且降低它的制造成本,就发明了无溶剂的干电极生产工艺。后来通过这几年的技术升级和技术拓展,将干电极技术拓展到了锂电池电极的制造工艺中来,可以大幅地改进锂电池的性能和制造成本。

据报道,Maxwell在2019年5月份被特斯拉议价55%收购之后,干电极技术有望于2020年底在特斯拉的自产电池上会得到规模化量产的应用。根据Maxwell自己的数据来看,他们展望2022年干电极的市场空间可能达到数十亿美金的规模,未来会有一个爆发式的增长。

首先我先介绍下Maxwell的超级电容产品,超级电容器主要的特点就是功率密度特别高,可以做到5000W/kg的水平;放电时间也可以做的特别短,大概十几秒可以把电充满;循环寿命可以达到50万次;温度有一个特别大的优点,可以在零下40度的水平下可以进行正常工作。

超级电容器的缺点在于能量密度比较低,而且储存的容量跟锂电池相比实际上是非常有限的。锂电池可以存储较高的能量,但是像负载输送高功率能力方面会有限制。两者相结合,超级电容器可以会弥补大功率应用场景中的锂电池这方面的缺点。Maxwell现在已经在吉利、兰博基尼这些客户里,特别是在车型的起停,还有制动这方面有比较好的应用。我们估计特斯拉即将发布的新电池有可能是干电极和超级电容的组合,可以互相弥补这两个电池的缺点。

再来看干电极技术,我们认为干电极对特斯拉电池的作用可能会更大,这可能才是Musk所谓的对电池技术的颠覆性创新。下面我重点介绍一下干电极的工作原理。

我们现在的锂电池的正负极材料和制造工艺,主要还是把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含有粘贴剂的溶剂,还有导电剂混合成浆料,然后浆料再涂布在铜箔或者铝箔上,最后再通过烘干把溶剂给蒸发掉这样的形式来做正负极结构上的制造。

从成本结构拆解来看,电极制造占比电芯制造成本39%左右,电极制造的工艺当中涂布和烘干环节它的制造成本占比大概可以做到54%,这样测算下来也就是说涂布烘干在整个电芯制造环节,它整个制造成本占比高达21%,就是这个环节的成本占比实际上是非常高的。

而且这个较传统的锂电池的湿法涂布的技术有很大的缺点,就是它的溶剂毒性非常大,而且特别不环保,电极材料和溶剂之间的反应实际上能够大大衰减电池的寿命,我们现在分析下来,在烘干的环节上,它的制造的设备耗费非常高昂,对电能的耗费也是非常高昂的,然后制造成本也是偏高的。

干电极在这方面有比较大的改进,就是干电极工艺非常简单,全部都是以无溶剂的方式在执行,主要就是分三个步骤,一个是干粉混合,第二个部分就是粉末成膜,第三在薄膜的基础上集成到铜箔或者铝箔的集电极层上。

我们现在来看,实际上它整个工艺是非常环保的,整个工艺创新不使用溶剂,跟湿法涂层的技术工艺相比,它在高温电解液的情况下,干电极的内聚和粘附性能更加优越,整个干电极的无溶剂方案可以通过解决负极补锂的工艺,允许电池在不损害物理性能和电化学性能的前提下,具备更高的能量密度,还有就是有更好的放电的性能。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循环寿命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做到更好。

在成本方面,干电极的制造工艺它的设备实际上跟传统的湿法涂附的工艺相比,设备支柱比较低,而且没有溶剂烘干的环节,能量使用更少,还有溶剂本身成本节省起到很大的作用。

最后就是溶剂,传统的锂电池制造要去进行回收,这个回收成本实际上也偏高,这里的环节叠加起来实际上是可以很好地去解决成本下降的问题。

从性能方面来看,无溶剂可以很好解决负极补锂的工艺难题,可以通过无溶剂的干电极的技术可以显著地提升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刚刚提到SEI膜,一般锂电池在第一次充放电的时候正极材料里有一些锂离子与负极和电解质发生化学反应形成SEI膜,而且这个SEI膜会随着电池长期的循环会持续增长,就不停地消耗锂离子,会造成电池容量的损失跟寿命的衰减。

产业里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提出负极补锂的工艺。但是负极补锂这样的工艺跟传统的锂电池相比有一个比较大的缺点,就是存在锂粉在空气当中引起粉尘爆炸的风险,而且锂金属或者锂粉可能会跟溶剂进行化学反应,这个实际上是非常不安全的化学反应,导致现在产业并没有大规模去量产负极补锂的工艺。

但是从Maxwell的技术反应来看的话,Maxwell的干电极工艺因为没有溶剂,它能够很好地解决负极补锂的工艺难题。而且公司在干电极补锂这一块布局了很多发明专利,预计特斯拉这一次自产的锂电池会规模化采用这样的工艺。

小结一下,干电极主要在性能和成本方面会有一个颠覆性的优势,跟传统的锂电池相比,在性能优势方面,能量密度实际上可以做到300wh/kg,未来也有可能会突破500wh/kg的水平,跟现在市场上大规模量产的三元锂电池相比,这个能量密度优势会非常明显。

在寿命方面,可以将锂电池的寿命延长一倍以上,干电极这个工艺在电池领域的技术拓展性,可以加快下一代无钴正极的发展。无钴正极实际上就是说以前市场上有人关心以为是磷酸铁锂,实际上除了磷酸铁锂,正确的无钴正极还是高镍的方向。

根据我们了解情况,主要的发展方向还是NCA的高镍正极,也有可能是其他的一些技术储备,像富锂锰基,还有就是像镍锰添加一些钛元素的趋势。

根据Model 3的拆解报告做了分析,现在Model 3 使用的21700 NCA电池的含钴量约5%,国内的NCM 811含钴量大概在10%,我们预计特斯拉的无钴正极可能还是高镍低钴,但是钴的含量在21700 NCA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甚至可能远远低于3%。未来3-5年的周期看,也有可能会有一些彻底无钴的技术去做这样的战略规划或者说储备,这个是技术性能上的优势。

干电极在成本上有一个比较大的优势,就是它取消了溶剂的使用,而且省掉了涂布干燥环节的设备投资,叠加能量密度的提升,就是我们发现电池可以降本10-20%的幅度,也就是根据Maxwell自己的公告,一辆车最高可以节省2000美金的电池成本,所以电池的成本改善实际上是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总结下来,特斯拉的这一款干电极技术在性能跟成本方面它会给传统电池会带来一些颠覆性的创新。不过,特斯拉的专利实际上都是公开的,Elon Musk并不吝啬于向他的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分享这些专利技术,因此特斯拉的颠覆性黑科技反倒会推动整个产业跟它一起去做这样的技术进步。

三、投资者交流----邓永康、彭广春

Q:现行主流的电池技术是否都可以用干电极技术,比如包括磷酸铁锂?

A:干电极实际上只是工艺层面的创新,而不是在材料层面进行创新,因此可以广泛应用于所有的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体系上。按照Maxwell公开的专利和论文,干电极技术在NCA、人造铁锂、三元材料的正极,在硅碳和现在我们电池是常用的人造石墨、天然石墨负极,都做了大量的实验,干电极都可以进行大规模的应用。而且还在高镍实验的基础上,它的寿命和性能有比较大的提升。材料层面创新是特斯拉另外一个团队在做,特斯拉在跟三元材料的发明人进行的合作,在这方面会有材料上的创新。

Q:干电极工艺会不会影响是选择磷酸铁锂还是NCM或者NCA?

A:从工艺上来讲,这几种电池都可以使用。但对特斯拉来说,肯定是用最先进的材料体系去跟最先进的工艺结合,不然对特斯拉说有点大材小用。

Q:请问一下负极补锂的比例和对锂的用量整体提升的百分比?

A:锂的用量测算,我们现在估计下来大概可能是在5%-10%的幅度,但现在还没有具体它的技术参数,所以说在这方面的测算我们现在也在进行,后面如果测算好会去做一个分享,但现在来看它具体的技术实验参数和各方面还是比较欠缺的,我们后面会去做这样的工作。

不光是补锂,从正极材料来看,无钴/低钴可能有会有多个正极材料技术的储备,这里面就不排除富锂锰基。如果用富锂锰基,它的锂用量会有大幅的增加,这个是正极材料体系。再拉长周期来看,干电极技术是有可能把固态电池的技术给引进来,固态电池实际上负极直接用的就是金属锂金属,如果是这样的话,锂的用量就会有非常大的提升。当然,富锂猛基和固态电池还需要较长的时间,可能要5年以后。

Q:锂用量提升5%-10%是基于什么样的假设?是负极补锂吧?

A:对,这个说的是负极补锂,长期来看还有富锂锰基。我们之前写过正极材料的一个深度报告,就是把全球的正极材料的竞争格局都做了分析,而且对下一代电池的正极材料的布局、潜在的一些技术都做了详细地分解,你可以参考一下我们的深度报告,里面有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详细介绍。

Q:干电极工艺和无钴化的趋势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联系?

A:实际上干电极工艺跟正极材料体系并没有实际的关系,如果一定要搭配起来使用的硬连接的关系,就是有可能干电极技术还主要用在高镍低钴的技术上。因为现在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现在Model 3在大规模应用的松下21700电池的钴含量就是5%,已经很低了;国内这边现在也有这个体系,但钴的含量大概是在10%。所以说,国内这边LG如果销量特别高的话,对钴的用量还会有一些提升。但是长期来看,它可能在NCA的技术上进行进一步的技术创新,有可能把钴的含量做到3%以内。

Q:干电极的工艺是不是会推动硅碳负极的发展,这两个有直接的关联是吧?

A:对,因为它可以很好地解决硅膨胀的问题,硅膨胀主要的问题带来循环寿命的衰减,那现在它可以通过干电极的工艺,可以把寿命延长,硅的用量可以提升,这样再跟正极材料去相匹配是可以把负极的克容量有一个大幅度提升,这样整个能量密度可以无限往上提,我们现在看Maxwell的公开文件大概可以做到500wh/kg以上,目前量产可以做到300。

Q:Maxwell在干电极技术的研发投入情况?

A:这块我还没有去关注,但是它的专利我通过全球的专利搜索平台查了一下,Maxwell成立以来到现在一共大概有154项专利,并且它的专利实际上在工艺方面非常多,这也是特斯拉看中Maxwell的一点。不过,对特斯拉来说,它的专利实际上是公开的,我们觉得这个对产业的冲击短期有一点,但是长期所有的产业都可以用它所有的技术进行成本或者性能的提升,跟着特斯拉一起去实现对电池技术的革命。

Q:干电极效果这么好且特斯拉愿意公开,那为何国内和海外的电池企业没有去推进呢?

A:这里面是有问题的,就是你刚才说的专利公开,它一开始是不公开的。而且Maxwell一开始发明这样的工艺主要是为了改善它的超级电容器的制造成本,后来发现在锂电池领域可以有比较好的应用,就拓展到锂电池领域,这也是后来Maxwell被特斯拉看中原因所在。

这里面提到以前锂电池企业的性能提升都是集中在材料体系去做技术迭代,比如说从333,523到811,大家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材料体系领域,可能忽略了在物理层面,也就是说制造工艺方面的成本创新。但是今年产业内也有一些改变,比如说CATL跟BYD推出的的无模组方案,实际上也是在物理方面,就是制造工艺上的改进。化学层面的改进实际上比较难,可能前几年大家的精力放错了方向。

还有一点就是Maxwell跟电池实际上是处于两个行业,电池企业可能就没有关注到有这样的非常好的技术。为什么马斯克关注这一点呢?因为马斯克当时念大学的时候学的就是超级电容,对超级电容有比较好的了解。Maxwell在超级电容这一块,应该是全球最领先的企业,Elon Musk在研究Maxwell的时候发现了这样的技术和潜在的应用场景,很快速把Maxwell给收购了,把这样的专利给先把握在自己手里。而且特斯拉收购的溢价非常高,50%多的收购议价。

Q:电池企业的专家,如LG、宁德时代,他们是怎么看待这些问题的?

A:电池企业实际上现在对这个技术的关注度是挺高的,而且也是感觉很突然的,出来这样一个黑科技。真正像特斯拉在电池日上公布这样的技术,最终是什么样的形势实际上大家都很难去猜测,因为它保密程度是非常高的。但是特斯拉的官方也进行了一个很小的信息披露,比如说用超级电容跟干电极,那我们就再去根据它收购的企业公开的专利或者说根据它发表的学术论文去推测、分析他的技术。产业内实际上关注的真的还是比较少,就是像LG化学,我跟他们专家交流这方面内容,目前来说他们对这方面也觉得很新奇,大家都在等待特斯拉创新,就是它真正做出来一个什么东西。马斯克跟乔布斯很像,他可能不停地变魔术,变出你意想不到的东西出来,这也是特斯拉的宝贵之处。

Q:超级电容器在公共交通工具也能尝试过,但是一直都没有进行规模量产,肯定有它自己固有的缺点,这些缺点能否匹配乘用车上长续航的要求呢?干电极加超级电容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吗?

A:超级电容可能跟锂电池去搭配的模式,我们目前也是做大胆地猜测,但现在特斯拉最终是什么样的模式我们也很难了解到。根据它现有的技术的猜测,它有可能是把超级电容跟锂电池相组合,弥补互相的缺点,发挥各自的优点。

比如说超级电容实际上跟吉利,跟GM都有项目上的合作,就是在汽车的能量回收方面,就是能够把能量储存在超级电容里,进行高功率释放的时候超级电容可以得到应用,因此在这方面会有一个比较大的能量节省或者说性能的提升,因为特斯拉追求的目标就是将超级电容当成车的加速器。目前电机跟电池的技术,已经做到相对极致了,为了进一步去提升性能,我觉得Maxwell的超级电容是有用武之地的。

而且超级电容器在能量的回收和制动这方面,也可以去改善锂电池使用的效率,目前也有成功的应用案例,在吉利,甚至兰博基尼都有乘用的应用案例,目前分析下来还是可以,但是具体是什么样的应用方式我们目前也还在学习探讨中。

Q:干电极工艺上的变化对电解液的影响大吗?

A:干电极工艺是跟电解液的关系大不大,根据Maxwell公开的一些论文和专利及实验数据看,电池在电解液的环节,比如说电解液处于高温的时候,对一般传统的锂电池是不利的,但是它干电极的工艺,电池的性能跟寿命实际上都有一个很好的表现。但是我们现在判断下来,有可能在电解液里环节传统电池的体系里不敢大规模使用的一些添加剂或者配方,在特斯拉干电极技术里可能会得到更好的应用,比如说它为了提升电池的性能,所以我们觉得从长期来看在电解液这个方面有强大的技术储备的企业实际上是有很大的受益,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壁垒。

Q:特斯拉提到了无钴化的问题,那比如未来做到富锂猛基,是否还需要做正极材料前驱体?

A:锂电池最终无钴有可能是一种宣传意义上的无钴,可能还是会应用高镍低钴的正极材料体系,这个实际上就是高镍的趋势,主要还是氢氧化锂比较受益,。而对于钴领域我觉得短期的影响还比较小,长期来看如果有一些技术说彻底把钴的元素给抛弃掉,就不得而知了。

富锂锰基有前驱体,但是没有钴的前驱体,有锂的前驱体。富锂锰基这个材料到大规模运用的时间可能会很长,目前在商用的情况下并没有看到哪家电池企业直接用富锂锰基的材料,从趋势上未来三年或者五年左右可能陆陆续续会有一些商用,但是当前肯定还是高镍低钴的路线,大体是这样的情况。

Q:干电极可能会改变电解液的添加剂,有没有具体是哪些添加剂?

A:特斯拉官方也发了一个新闻,就是说具体的电池成分要等到电池日去公布,我们也还在学习了解中,目前还没有确定 的信息。

Q:硅碳负极可以提高能量密度,我想问下硅的含量可以提高到多少?

A:目前来说我们现在常用的是比例是5%左右,最理想的状态就是用纯硅,但是现在真正配方的比例估计要等到电池日那一天进行公布。从技术发展的路径来看,终极的方案是用金属锂来做负极,就是固态电池的形式,但是现在来看硅碳负极的可能性更大,但这里面的配方比例我们现在还没有了解到。

Q:干电极技术之后会慢慢过渡到固态电池的阶段吗?

A:短期内应该不会,固态电池产业内也有研究,可能需要5-10年的周期。对特斯拉来说,它肯定还是希望把现有的产业链完全完善和利用起来,而不仅仅是说为了颠覆这样的技术。如果一下子就去做固态电池,跨步有点大。但是干电极这个技术本身可以直接过渡到固态电池,但是根据松下那边公布的电池的战略,大概是在2030年规模化应用固态电池,也就是10年以后。

Q:请问电解液用量有没有变化?隔膜方面会不会有其他的影响呢?

A:实际上我们根据Maxwell的公开专利,还有它的公开的一些学术论文看下来,实际上干电极对隔膜跟电解液是比较中性的,干电极技术主要的改变还是在正负极,电解液的配方有可能会有一些改进,但是现在还是比较难去了解到它的用量和这方面的参数,因为这些东西还要等到电池日去跟踪。而且我觉得核心的参数信息在它的电池日上也未必能公开,可能它只是公开一下它电池的一些性能,也就是说结果,但是具体实现过程它不一定也能去进行分享。不过特斯拉公布之后,我们是可以通过海外的一些专业的电池拆解机构是可以拿到一些实验数据,到那个时候可以了解到用量和配比。

Q:干电极技术可能使电解液和隔膜发生一些结构改变,但会不会发生颠覆性的变化?

A:现在这个技术跟隔膜和电解液比较中性的,不存在好坏之分。

Q:听说去年松下NCA的产品,在钴含量5%以上就不太能起到稳定的作用,想请问下特斯拉的无钴还是延着NCA这条路线吗?

A:是的。我们通过海外的专业汽车行业的对标公司的拆解数据,得到特斯拉的Model 3的21700电池的钴含量就是5%,镍含量就是90%,不是说松下做这样的技术储备,实际上已经规模化的应用了。

特斯拉跟松下合作这么多年,在NCA的体系和技术上,特斯拉肯定还是有比较大的技术储备,沿着这条路继续往下走的可能性也会比较高。钴含量降低之后,有可能会引入一些其他的技术元素来稳定它的结构,最主要是铝吧,铝替代结构稳定性的作用,但是未来也有可能有一些新的元素,比如说金属钛,也有可能是其他的,基于现在的信息,我们很难去判断。

但是从正常的逻辑来说,它有这么多年的应用案例,有这么年的量产经验,它肯定还是沿着已有的技术做技术迭代和技术进步,而不会说突然用一个它不熟悉的技术,因此我觉得它可能还是沿着NCA的方向去做迭代。

Q:国内目前在NCA材料做的好的有哪些公司?

A:当升科技和容百科技,当升有给特斯拉送过样品,具体的情况和进度,大家可以去上市公司和产业里再去做做调研。

Q:刚刚您提到干电极可能对硅碳负极用量提升比较大,这个体量的量级和现在比较大概是什么水平?

A:这个具体它的技术参数我们现在还不了解,我们只是把控了它的方向去做了预估,但是具体的参数要等特斯拉自己在电池日上进行宣布。

Q:超级电容的应用场景应该是高功率、高能量,是不是应该主要考虑特斯拉的皮卡或者电动大巴作为主要应用场景?

A:超级电容是高功率,但不是高容量,容量密度比较低,但是它的寿命、循环次数,还有它的高功率放电的能力是非常好的,我觉得它的能量密度偏低,有可能在它的大巴车上有比较大的应用,但是乘用车领域也不排除这种可能性,因为它可以改善整个车的性能,就是具体它在哪一款车型上去进行这样的应用,我们现在只能去猜测,真正的应用可能要等到它电池日会去做这样具体的披露。

Q:加入超级电容是普遍性应用的方案,还是对特定领域才可能应用这个方案,比方说高档车?

A:个人判断也有可能在它特别强调使用性能的车型上,比如说超级跑车上可能会采用非常颠覆性的技术,就是把超级电容用在这里,因为超级电容最大的优点可以快充,就是可以几秒钟把电充满,还有就是可以把功率密度做的特别高,相当于锂电池的5-10倍,这里面我觉得它可能优先在它最高级的车型上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比如说MODEL3的平民版,可能会考虑成本上的因素,因为不可能每辆车都做到加速度特别好,性能体验特别到位,我觉得可能优先在它高级的车型上,比如说它的超级跑车上可能有一个比较大的应用,但是这种技术如果在超级跑车上应用特别成熟之后,有可能切换到平民化的车型里来。

Q:电池+电容会不会对电池的要求降低?

A:并不存在这样的强逻辑关系。

Q:干电池技术对于目前SMP溶剂、导电剂和粘贴剂的影响?

A:SMP完全彻底不用了,导电剂我觉得应该影响不大,还是传统的碳的导电剂,,也有可能是比较高级一点的石墨烯,但改变不大。在粘贴剂,应该Maxwell会用新的粘贴剂,它具体的名字叫聚四氟乙烯的化学材料,像负极材料那边的SBI的粘贴剂可能也会替换成PTFE。还有负极材料的CMC应该也会取消掉。

Q:请问一下特斯拉的干电极和超级电容,大概什么时候会量产或者使用?

A:我们根据现在了解的信息,应该特斯拉的技术在今年底、明年就开始在它的电池生产线上开始应用起来,大规模应用我们根据Maxwell它自己做的展望,可能在2022-2023年的时间段达到全球数十亿美金的市场空间,我不知道它的单体成本是多少,但是根据这个体量来算的话,它的渗透率应该是非常高的,这是它自己的展望。

Q:如果说国内厂商也要使用干电极,他们对现有产线的改动会比较大吗?

A:我觉得前期投资的一些设备,特别是像烘干机和搅拌的环节可能会有一些影响,但是特斯拉的技术是朝着简化的方向去发展的,对电池企业来说它就相当于简化自己的工艺,所以对电池制造企业来说我觉得还是影响比较小的,主要就是把以前复杂的东西简单化,而且它对制造场所场地的大小要求实际上非常小,不像以前用巨大的烘干机和巨大的搅拌机。

对电池企业来说去做这样的转型或者技术上的切换,实际上代价是比较小的,毕竟是往简单的方向去了,以前的那些投资可能现在不好说,因为有可能会带来一些浪费,但是这个肯定也还是比较前期的技术。我觉得干电池技术也要有过渡的过程,有可能真正在传统电池厂那边大规模的应用可能也要到3-5年,3-5年之内肯定还是特斯拉来引领其他的电池企业,所以说短期我觉得影响还没有那么大,主要还是以现有的电池体系跟制造工艺为主。

Q:涂布机还会用吗?

A:会用,但不是跟以前一样的涂布形式,有可能是换一种涂布形式。

Q:特斯拉宣告的所谓无钴电池可能只是生产工艺上变革,感觉下来不能说是太颠覆的事情?

A:无钴和干电极,是两个层面的创新,这是两回事,不能混淆。特斯拉的创新是分两步,一个是物理层面的创新,还有一个是化学层面的创新。干电极应该是物理层面的工艺创新。化学层面的创新,比如说它材料体系的迭代是另外一个研发团队在做的事情,就是它跟三元材料的发明人的团队签了5年的合作签约,就是给特斯拉去做这样的新电池体系的研发。

Q:干电极的创新,是否只是工艺创新以增加寿命和能量密度?

A:对,虽然是两个层面的创新,但是这个创新肯定是互相依赖的,就是谁都不能离开谁。材料体系创新之后肯定是需要工艺跟进,如果工艺不去做创新的话,材料体系创新了可能是不会得到很好的应用。一个材料体系被发明出来,总归要想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制造出来。现在的工艺创新可以让负极的硅碳可以得到很好的应用,它对材料上的创新是起到促进或者说它是一个基本的基础工作。

Q:那您觉得特斯拉把它这种创新实施怎么做呢?

A:现在是自产电池,媒体也报道了,特斯拉在美国那边还收购了一个锂电设备的企业,给它做这样的制造工艺的设备的设计和工艺的改进。目前在美国特斯拉自己搞了一条生产线,后面它的规模会不会扩大还是说只是一个做示范的作用,把技术转让给其他的电池企业,现在还不好说。

另外从特斯拉马斯克的风格来看,他的专利最后应该都会公开,就是他希望别人跟他一起去改变新能源汽车的行业的发展。我觉得对其他的锂电池企业来说,应该是不需要去交这样的专利许可费。本身这个干电极的技术的专利保护应该也差不多大概只有5年的时间可能就过了专利保护期了,就是5年以后可能所有的企业都可以用。

Q:特斯拉对电池的用量这么大,自建电芯肯定跟不上交付需求,而且等到5年以后大家都可以用这个专利。从这个角度来看,等于说特斯拉的干电极的对现有的体系技术也不会冲击很大?

A:也不好说,最终特斯拉最终它自己什么样的战略决策,要等到它电池发布会,去看它长期的战略规划,现在很难去做这样的判断。还有就是我刚刚提到了,如果特斯拉做的话,那实际上专利跟工艺它只是一个理论上的基础的概念,但是你真正把它用到实处,怎么去把它做好,这个还是有很多东西在里面的,我觉得特斯拉走得靠前的话,应该其他的电池厂即使可以用它的专利,也不一定能用好它的技术,也有可能有这样的风险存在,比如说特斯拉专利虽然公开了,但是现在全球的整车厂也没有一家的DMS能赶上它,也没有一家智能驾驶能赶上它,虽然它的技术专利是公开的,但是还是它在引领。

Q:特斯拉的干电极实际上本质也是一种三元减少钴的用量,是这样的路线是吗?

A:对,或者说至少没有抛弃锂跟镍的正常发展的趋势。特斯拉官方也说了,肯定不是自己做磷酸铁锂。咱们想想,特斯拉和马斯克他每次搞发布会都会带来创新和惊喜出来,这次动静这么大,不至于最后出个铁锂方案吧。我们判断,它肯定还是沿着高镍方向。

风险提示:下游销量低于预期、技术迭代不及预期等。(编辑:孟哲)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