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君临策”,以下内容为智通财经节选
国际油价在经历持续低波动率后出现连日下跌,布伦特原油从46美元/桶回落至42美元/桶,WTI原油则重回40美元/桶下方。
从基本面看,7月底以来,石油市场正在逐步从短缺转向过剩,供需错配带来的下行风险正在显现。
需求角度,公共卫生事件冲击下,全球石油消费的修复并不顺利。前有航空需求深受其害,后有二次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出行。
5月份全球复工以来,欧美的成品油消费恢复至公共卫生事件前的八成左右,但航空煤油需求持续低迷。而且,可能的二次公共卫生事件还会阻碍油品消费的复苏。
近一个月以来,欧洲公共卫生事件出现反复,其中西班牙和法国公共卫生事件明显升级,在公共卫生事件没有完全结束的情况下,全球石油需求复苏的动力趋弱。
供给角度,全球供应减产的一致行动力也会受需求疲弱的预期而减弱。
一方面,OPEC+市场策略从“保价格”转向“保份额”,9月5日,沙特宣布今年10月份的官方石油售价(OSP)全部环比继续下调(除销往地中海的重质原油环比上调0.3美元/桶),销往亚洲的幅度最大,与9月相反。
这背后既有沙特和科威特的主动式增产,也有伊拉克和尼日利亚不及预期的补偿减产。
另一方面,40 美元/桶以上的 WTI 价格给了北美页岩油喘息之机,页岩油产区新井单产在4-5月份快速下降后已经再创新高。
根据美国安全和环境执法局公布日报,截至9月4日,墨西哥湾原油的停产率已经下降至不到11%。
今年4月份,OPEC+减产协议生效之前,供应无约束,叠加需求下滑,供需错配导致油价大跌。目前需求增长动力趋弱,OPEC和非OPEC供应可能增产竞价,供需可能再次错配。
提醒大家关注油价下跌概率增大的情况下,大炼化企业的超额收益机会。
炼化行业处于石油化工全产业链的中上游,可细分为炼油和化工两部分。炼油产品主要包括石脑油、各类成品油(汽油、柴油、煤油等)、液化石油气和沥青等;石化产品包括乙烯、丙烯等基础化工原料和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合成材料。
全球炼化行业具有资金、技术、规模壁垒高的特点,有点像面板产业。当前正在向大型化、规模化、炼化一体化、基地化为标志的“四化”发展方向迈进。
而凡是“钱、规模、技术”三拼的产业,基本都会成为我们的天下。
例如我国“炼油-PX-PTA-涤纶长丝”产业链在过去的十年快速扩张,涌现出一批优质的炼化一体化民营企业,经历了扩张和整合期后,产能向头部企业集中,行业集中度较高,例如PTA行业CR4高达60%,涤纶长丝行业CR4高达50%。
这些行业虽然周期性强,但其中的龙头公司多是长坡厚雪,值得多加关注的。
天风化工团队根据年报信息拆分了上海石化、恒力石化、浙江石化19年加工单吨原油盈利情况,具体如下:
上海石化原油加工规模为1600万吨/年,19年炼厂全年稳定运营,加工单吨原油对应EBT(税前利润)为115元/吨;
恒力炼化原油加工规模达2000万吨/年,18年四季度建成投产,19年经历负荷爬坡阶段,严格意义上说炼油装置并未达到全年满负荷运行状态,恒力石化加工单吨原油对应EBT为574元/吨;
浙石化一期项目原油加工规模同样为2000万吨/年,该项目19年5月常减压装置投入运行,19年底炼油、芳烃、乙烯及下游化工装置打通全流程全面投产,浙石化一期项目加工单吨原油对应EBT为297元/吨。
展望未来,原油下跌对炼化企业形成利好,在消化掉高价原油后,炼厂效益有望进入红利期,炼厂效益显著增厚。
红利主要包括:
1)沙特OSP(官方原油售价)对亚太炼厂的让利;
2)原油成本大幅降低,石化产品跌价幅度远小于原油,加工价差扩大;
3)以及我国成品油“地板价”政策带来潜在超额受益。
复盘2014-2016年原油跌价周期中企业盈利变化也可以印证我们的猜想。
由于页岩油产量激增,OPEC产油国拒绝减产,叠加原油需求低迷,导致2014-2016年油价持续性下跌。
选取台湾化纤、台塑石化以及韩国SKInnovation三家石化企业作为观察样本,毛利率上升趋势滞后于油价下跌,毛利率高点滞后于油价低点出现。
存在滞后性的原因之一是油价突然大幅下跌会导致存货减值,对毛利率和净利润有所拖累;其次是由于企业需要消耗前期的高油价库存,在高成本原油库存消耗完毕后,低油价带来的成本优势将逐步显现,炼化企业或将进入低成本原油的红利期。
综上,建议持续关注恒力石化、荣盛石化等大练化企业的投资机会。
(编辑:杨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