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LI.US)陷入舆论旋涡

作者: 智通编选 2020-09-09 10:53:04
9月7日晚,有汽车博主爆料,理想ONE再次发生“断轴”事件。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utoR智驾”,作者 王硕奇,36氪经授权发布。

理想汽车(LI.US)的高销量出乎所有人意料,一时间行业内的争论似乎又回到了十年前,关于新能源技术路线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从使用场景来说增程式电动车确实在现阶段更加适合于消费者,但从技术角度来说,无疑是纯电动或者是更加先进的氢能源更有优势。

理想汽车的增程理念还需要被更多的理解。

目前的理想汽车就如同一年前的蔚来(NIO.US),隔上几日就被推到风口浪尖。

而在9月份的时间点上,理想汽车发生了两件有争议的事情,理想ONE再一次断轴了,创始人李想“言辞犀利”的关于“为什么不能是增程式”的演讲引来了很多行业内人士隔空对话。而今天媒体报道大众汽车中国CEO冯思翰公开表示站在环保的角度,增程式电动车是最糟糕的解决方案。

没错,是最糟糕的解决方案,似乎是有意回怼李想。

断轴、不环保、当众爆粗口,李想和他的理想汽车近几日来一直陷在舆论场上。

是祸也不是祸,用郭京飞的话说“这是红了呀!”

理想的车主都喜欢马路牙子

9月7日晚,有汽车博主爆料,理想ONE再次发生“断轴”事件。

博主称:

“理想ONE又断轴了。车主自述:车子正常行走,没任何碰撞,然后就………这是第几起了?理粉又该找什么理由呢?”

曝光的视频显示,一辆理想ONE在雨天打着双闪,停放在花坛旁边,左前轮已经脱落,翼子板损坏,疑似发生撞击。

距离相关微博发布后的一小时内,理想汽车就通过官方微博进行事故澄清和说明。经过事故现场勘查和行车记录仪回放,用户是在下雨的时候没注意前方路况,以51km/h的时速撞到道路中间的水泥花坛。理想汽车的售后团队已经与用户在现场确认了事故原因,并且车主也已经报了保险进行维修,并在用户群里做了澄清说明,感谢各位的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加上这一起事故来看,已是理想ONE自新车交付以来遭遇的第4起轮毂脱落事件。

这4次事故根据理想汽车的回应均定性为由于碰撞固定建筑物导致,但以理想汽车总计交付14656辆的数据做基数,这个比例不算低。

对于网间的评论和质疑,理想汽车曾在8月16日引用汽车之家的数据,和官方悬挂用料数据来佐证理想的悬架系统非常安全和可靠。

但结合之前包括大众速腾、福特翼虎、福特蒙迪欧、别克昂科威的断轴事件来看,仅仅有速腾属于材料上的简配导致,其他皆为设计不合理。

因此让消费者更加担心的不是用料,而是设计的问题。

这些事件需要理想汽车认真对待,从态度和反应而言,理想汽车的操作事实上是专业的也是及时的,在面对外界质疑时也坦然的。

这一点宜理性看待,而无需对理想汽车有过多苛责。

真正的舆论场发酵的是李想在公开场合爆粗口一事。

李想开炮

8月29日在成都举办的理想汽车用户日上,理想创始人李想在演讲时连续骂了三个“TMD“来回应外界对增程式汽车的质疑。

从交付一万辆理想ONE到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理想汽车的发展状况也算是顺利。在面对特斯拉等竞争对手的打压,以及消费者对增程式插电混动技术的质疑下,理想汽车CEO李想多次发话,这次他更是以“情绪发泄”的形式来作出回应。 

李想面对记者采访说:“我先说难听的话,一帮搞X技术的,天天冲我们叽叽歪歪,什么增程电动是个落后的技术,请问,他们搞出来屁技术了?对,让一群毫无用户思维,完全不关心用户的这帮人,天天的研究技术路线,什么技术路线啊?胡说八道!”

这之后,李想在朋友圈再次就这一事件评论,他提到:“别收点小黑钱就没完没了的在知乎在微博上黑理想ONE和增程电动技术。”

站在旁观者立场,李想有这样的底气,一方面有销量支撑,一方面也是李想或许已经厌恶一遍遍重复回答外界这样的质疑。

爆粗口肯定有情绪因素,情有可原,但无论场合还是方式都存在不当之处。

作为一家上公司的创始人兼CEO,李想在造车技术路线选择上显然经过了深入的思考和摸索,从放弃小型SEV到今天坚定孤独地拥抱增程路线,李想和他的创业团队肯定比这些通过写文章来分析增程路线的写作者体会更为深刻。

在汽车产业技术路线上,事实上政府已经在政策层面上判了内燃机的死刑,在为产业划上纯电动技术路线图的时候,增程路线也是这一路线图的一部分。

这没有歧议,但在这一前提下探讨增程模式和纯电模式优劣却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即拥抱纯电动汽车路线是不是即一棒子将内燃机打死?

用油就一定是落后的?

事实上持这一观点的人上至政府高层下至纯电动汽车制造者,可谓赞成者甚众。

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舆论背景,所以国内不少人提出全面禁燃的建议,甚至借助国外讨的所谓禁燃时间表来对标国内划定禁燃时间表,而像海南这样的省市已经在政府层面设定了禁燃时间表,剥夺了当地消费者购买燃油车的权利。

我们说李想爆粗口不当是因为理论、技术探讨无禁区。而指责批评者拿黑钱也过于诛心之论。

但是我们同样认为纯电路线就是彻底禁止内燃机、禁油同样是绝对化,不理性的。

换言之,我们需要抵制一部分电动汽车企业和团体乃至个人成为推动禁燃令这样意图通过政策手段剥夺消费者在当前阶段购买燃油车的天然权利。

我们甚至认为,即便电池技术、充电技术有了突破性进步,在特定区域、特定时间,纯电汽车仍有短板。

内燃机全面退出人类出行将是一个漫长的阶段。

李想的粗口引发了行业的讨论,从这个意义而言并非坏事。

中外隔空喊话

针对李想的言论,不少车企负责人在不同场合进行了隔空喊话。

9月7日,大众汽车中国CEO冯思翰公开表示了他对增程式电动车的看法,他认为站在环保的角度,增程式电动车是最糟糕的解决方案。目前多数汽车企业已经放弃增程式电动路线,也有像理想汽车这样的企业坚持研发与生产增程式电动车。

它的这一观点今天被广泛引用做为批评李想和理想汽车的论据。

相比而言,爱驰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付强的看法角度更客观一些。

付强在近日的“老付有话说”的视频中给出了自己的观点:"油电增程是“理想”的,但不是最理想的。"

以有点噌热点的方式发表对增程技术路线的看法。

付强在视频中表示,消费者的需求和技术路线是两个事,以当下消费者所能接受的技术路线而言,燃油车比任何一个新能源车都要有竞争力。从汽车市场的销售数字就能看出,95%(的消费者)还是选择燃油车。

“从未来科技或技术路线引领需求来看,我们肯定要跑在消费者的前面。这个前面就是纯电或油电增程,电耗优化后得到大大降低,用更小的电池包就能达到更长的续航里程,这才是未来的方向。未来,应该用‘电’一种方式,就可以终极地消除消费者的里程焦虑症,而不是用妥协的技术路线来消除消费者的里程焦虑症。油电增程是‘理想’的,但不是最理想的。”他说。

付强所言消费者的需求和技术路线是两个事是这一路线探讨的核心。

今天在纯电动汽车市场,无论是站在风口上的特斯拉还是众多造车新势力和老势力推出的电动汽车依然无法避免三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1、电池起火迅速导致的逃生时间短和灭火难题;

2、续航受温度影响导致的里程长短变化不稳定问题;

3、充电设施不足影响电动车非城市出行的不便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时间,而这时间显然不是一两年的问题,而是一个可见的一个五至十年的阶段。

而这正是增程式电动汽车的市场所在。

纯电是未来的趋势并无人否认,但智驾君曾经在其首款车型亮相时采访过李想,这位耿直的少年并没有否认纯电的趋势,他彼时也坦言未来如果纯电技术成熟,理想汽车也会推出纯电车型。

增程式的意义

对于技术路线应该保持开放的态度,每一种路线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不应该一棒子打死一直是智驾君的基本观点。

就地位来说,根据2018年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增程式车型统一划归为插电混动进行补贴。也就是说,插电混动享有什么政策,增程式车辆就享有什么政策。

目前除了北京之外的限牌城市,依然能享受指标优势。

而增程式的优点莫过于在目前条件下解决了续航焦虑的问题,它相较于纯电确实还有污染,还需要内燃机的加持,用油发电额效率依然算不上高。

但纯电真的环保吗?中国发电大部分依然是煤电,也会造成污染,只不过污染源从车变成了发电厂,两厢对照,氢能源相较于纯电车型或许是更好的新能源行驶,那中国的技术路线是不是要全面转向氢燃料电池呢?

环保只是汽车转型电动化的一个因素,更直接的原因是电动化代表着更高效、更智能化平台、性能更强的技术优势。

只是不少传统电动车企一直借环保之名以道德绑架的方式要求消费者接受电动车,同时接受它糟糕的续航里程和驾驶体验。

而理想ONE确实解决了不少当前电动汽车的短板。

8月理想汽车共交付了2711辆,创单月交付量新高。

1月到8月,理想汽车总计交付14656辆,理想ONE的累计销量已经超过同级竞争对手蔚来ES8、特斯拉Model X、等新能源中大型SUV,成为细分市场的销量第一名。

这可以说当前的消费者对于增程式新能源车的接受程度好于纯电车型吗?

也未必,毕竟现在衡量的时间太短。总计一万多的销量尚不足以说明成功,而我们上文提到的各种事故也在考验着这这新生企业。

几天前有人发问:为什么质疑蔚来的声音少了?

原因很简单,蔚来背后有了更多资金的支持,ES6造车品质传递的口碑助推销量一直在增长。

如果把这个问题放大一些,为什么没人再骂马斯克吹牛,特斯拉在破产了呢?

在质疑中成长是每一个创新者的日常。

舆论场永远是短视的,只有穿透迷雾,才能看到未来,只是这样的人又能有多少呢?

所以只能不强求,走自己的路。

(编辑:张金亮)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