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三季报回顾:资产质量稳定,盈利表现回暖

作者: 中信证券 2020-11-02 09:02:10
四季度之后看明年存在较为确定的机会,行业当前逐步进入配置窗口期。

本文来自微信号“中信证券研究”。

三季度上市银行资产质量稳定、盈利表现回暖,对应了后疫情时期经济的稳步修复,以及货币政策、监管取向的常态化回归。今年上市银行坏账加大确认和处置,有利于“净表”,从而奠定2021年业绩恢复性增长基础和估值提升空间。四季度之后看明年存在较为确定的机会,行业当前逐步进入配置窗口期。

核心要素稳定,盈利小幅回暖。

1)收入要素稳定,上市银行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5.2%(上半年同比+6.3%),利息净收入(+7.5%)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6.7%)均保持稳定,当季债市波动和汇兑损失扰动其他非息收入较为明显;

2)拨备贡献盈利,拨备计提力度逐步向常态回归,前三季度拨备对盈利的拖累幅度由上半年的17.1%收窄至14.6%。受益于此,上市银行归母净利润增速由上半年的-9.4%回暖至-7.7%。相比而言,三季度大行和部分股份行盈利提升幅度更大,城商行盈利水平仍有普遍回落。

资产负债:结构优化为先,资本充足回升。

1)扩表策略分化。三季度上市银行资产增幅1.8%为同期中枢水平,其中大行增幅2.0%高于均值,主要是政府债券发行与配置较多,三家股份行和大城商行当季出现“缩表”,反映高息存款监管下部分银行的资负结构再调整。

2)资产结构优化。银行间流动性和广义流动性“一紧一松”下,上市银行继续以信贷和投资为主要投放方向(季度环比+2.4%/+1.4%),三季度同业资产继续压降2.7%。

3)资本充足回升。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环比提高0.18pct至14.07%,除当季外源补充提速因素外,内部强化资本节约亦有较大贡献,19家银行三季度风险资产系数下降。

息差:负债成本节约,助力息差边际企稳。

期初期末平均法计算,上市银行三季度净息差环比提升1bp。

1)负债端正向贡献明显,测算上市银行三季度计息负债付息率下降9bp,外部高息产品监管和内部负债主动管理均有正向作用。

2)资产收益率惯性下行,测算三季度生息资产收益率小幅下降7bp,较二季度降幅13bp有所收窄,反映重定价带来的滞后影响。展望来看,当前息差走势企稳的积极因素正在积累,存款基础扎实、具备负债优势的银行,下阶段息差表现或将继续占优。

非息收入:中收加速恢复,投资活动波动仍偏大。

1)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速回升:前三季度上市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6.7%(上半年同比+5.6%),三季度宏观经济环境进一步改善,预计零售相关的中间业务修复更为显著。

2)债市及汇市波动拉低其他非息收入:三季度债市波动加剧,当季上市银行公允价值变动损失124亿元(去年同期实现收入83亿),投资收益亦较上季度下降68亿元至528亿元,此外当季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剧,部分银行汇兑损失增加较为明显。

账面资产质量指标趋稳,整体拨备覆盖充足。

1)资产质量整体可控:三季度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环比小幅上行0.03pct至1.50%,大行不良率上升更为明显,主要是提前应对后期延期还本付息政策的退出。

2)行际间资产质量分化延续:具备客群优势和区域优势的银行资产质量更优,如宁波、邮储和南京等银行不良率持续保持行业较低水平。

3)拨备覆盖率总体稳定:三季度上市银行拨备覆盖率小幅下降5pct至217%,宁波、常熟、杭州、招行和邮储拨备覆盖充足,风险抵补能力良好。

风险因素:

宏观经济增速大幅下行,银行资产质量超预期恶化。

投资观点:三季度上市银行资产质量稳定、盈利表现回暖,对应了后疫情时期经济的稳步修复,以及货币政策、监管取向的常态化回归。

今年上市银行坏账加大确认和处置,有利于“净表”,从而奠定2021年业绩恢复性增长基础和估值提升空间。四季度之后看明年存在较为确定的机会,行业当前逐步进入配置窗口期。

个股方面,首选具备特色商业模式和可持续客户、业务模式和盈利趋势的优质银行,如招商银行(03968)、平安银行、常熟银行;关注弹性品种,如杭州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06818)、南京银行。(编辑:mz)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