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大股东开启增持模式释放信心

从9月下旬开始,多家房企频频发布大股东增持公告。被增持的房企有哪些?增持的目的为何?增持行为又是否提振了公司股价呢?

本文来源于“克而瑞地产研究”微信公众号,作者朱一鸣、王映雪。

今年以来,上市房企股价呈现跌多涨少态势,整体板块市值明显下跌。从9月下旬开始,多家房企频频发布大股东增持公告。被增持的房企有哪些?增持的目的为何?增持行为又是否提振了公司股价呢?

01 房企及子公司重要股东密集增持

据统计,从9月下旬开始,房企及子公司重要股东密集增持公司股份,涉及碧桂园、恒大、禹洲、德信、宝龙、旭辉、荣盛、奥园8家房企,以及奥园健康、建业新生活和雅生活服务3家房企子公司。

由于大股东增持信息披露公告的自愿原则,仅德信、禹洲、荣盛、建业新生活和雅生活5家发布增持公告,其余房企的增持信息来自港交所披露易股权披露系统。

从增持涉及的股东性质看,大部分房企增持操作来自于控股股东,仅宝龙地产和荣盛发展的增持均来自公司管理层。其中,恒大与碧桂园控股股东增持金额大幅高于其他房企,分别增持43亿港元和26亿港元。

02 如何理解股东增持?

房企大股东增持原因主要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股东增持地产开发企业,向市场传递公司被市场低估的信息,提升投资者信心。过去几年,因为资本市场整体低迷、行业规模增长放缓、政策调控加强等原因,地产股的估值普遍较低。今年以来,由于年初的疫情黑天鹅,房企供给端被按下暂停键,市场重启后有所复苏,但是8-9月金融端受到“三道红线”融资新规的监管、需求端面临诸多城市限购政策升级,多轮冲击下上市房企市值再度走低。

8家被增持的房企中,仅恒大今年前三个季度估值上涨,其余7家估值均明显下降。其中,宝龙地产因为中期业绩超出市场预期而股价大涨,但其估值并没有上升。虽然行业仍有不确定因素,但是这些房企已处于价值洼地。控股股东增持行为可以提升股价的稳定性,增强偏好防御性、高分红企业的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

第二,房企子公司获得大股东增持,主要是因为看好其未来前景。疫情以来,房企的物管子公司因为稳定现金流、抵御周期波动、资产优质、高成长性而获得投资者青睐,雅生活和建业新生活的估值均超过30倍。但是经历了股价大幅上涨、10家新标的陆续上市之后,物业板块热度下降,多家企业股价波动回调,并出现分化迹象。在此背景下,雅生活和建业新生活的控股股东和管理层,作为对公司业务现状了解的最透彻的人群,其增持行为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可能意味着短期业绩提速或者长期市场前景广阔。

第三,重要股东增持还可以提振市场对公司新战略的信心。9月18日,奥园健康公告以6.91亿元收购连天美公司55%的股权,这家公司业务在长三角区域从事医美服务。奥园健康的大股东郭梓文以及3名管理分别在21日和22日增持公司股权,表态对公司设定的“物管+商业运营+大健康”协同发展战略的认同与期望。作为一家物业管理公司,奥园健康选择拓展医美业务,新的业务模式与其他物管企业明显差异化,市场对这一新的业务模式了解有限,故而股东及管理层通过增持行动,表达对物管、商业和医美三轮驱动战略的认可。

03 重要股东增持的效果如何?

从重要股东增持后房企股价走势看,股东行为对股价波动的影响力度有限,在一周左右的效果较为明显,而一个月后这种提振效果已被削弱。大部分房企股东增持后一日股价涨跌互现,平均微涨0.2%;但增持一周内除恒大外,其余6家房企股价均波动上涨,7家房企平均上涨1.6%。从3家房企最近一次增持结束后一个月股价走势看,增持带来的利好影响已经不再明显,禹洲股价涨幅收窄、德信股价由涨转跌。

重要股东增持短期利好上市房企,但是并不绝对。对于房企而言,可以通过增持股份短期支撑股价、提振市场信心,但是长期看来,仍需要加强企业运营管理、提升企业经营业绩和盈利,才能实现长期稳健发展。

总结:近期房企重要股东和管理层的增持行为,主要是出于稳定股价、看好行业与公司发展前景、提振公司新战略等目的。重要股东增持短期利好公司股价,然而这种利好对股价的支撑偏短期,房企仍需在战略运营上多下功夫,才能长期做好市值管理。目前房地产板块处于估值低位,从资金成本角度考虑,预计有需求的房企股东仍会继续增持股份彰显信心。

(编辑:文文)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