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原奶短缺持续,行业面临“原料荒”,各大乳企异地“抢奶”的同时,纷纷投入建设自有牧场。但某牧场总经理向财联社记者介绍,现在从海外进口奶牛更加困难,而自有奶牛育种周期长,自建牧场难以在短期内产出原奶,预计原奶短缺的情况仍将持续。
财联社记者梳理资料发现,仅今年上半年,光明乳业(600597.SH)、西部牧业(300106.SZ)、天润乳业(600419.SH)、伊利股份(600887.SH)、蒙牛乳业(02319)、新乳业(002946.SZ)等乳企纷纷通过自建、收购或参股大型牧场等方式布局上游奶牛养殖,增加自给率,总投资额度合计已超40亿元。
乳企异地“抢奶”难持续
原奶短缺之下,各大乳企纷纷远距离异地“抢奶”,以保证原材料充足,但收效有限。
事实上,“抢奶”现象往年也时有发生,但似乎今年尤其严峻。业内人士向财联社记者介绍,往年6-7月,因气温升高奶牛产奶量下降,因而是高价抢奶发生的高峰期,但今年“抢奶”比往年发生的早,且频率也比往年高了很多。
上海浦东希迪牧场的负责人金德华告诉财联社记者,“今年原奶已经到了严重紧缺的程度,往年伊利、蒙牛、明治不会到我们这里来要奶源,但今年已经来了好几次,高价要奶源,上海本地的光明乳业也开始从宁夏拉来原奶。”
对于乳企的异地“抢奶”价格,金德华介绍,“至少会高出地方指导价1/3左右。”今年上半年,上海地区的原奶指导价是4.03元/公斤,来上海抢奶的企业给出的价格基本都在每公斤5元以上。
如此高的价格,奶农是否会心动?金德华表示,下游乳企与上游牧场一般都是常年合作,比如:希迪牧场与光明乳业签订了常年供奶协议,这种合作关系中,大多数牧场还是会信誉第一,首先保证常年合作客户的供应。
近年来,随着原奶紧缺的持续,乳企为了确保生产需求,与上游牧场签订了常年合作协议,并适度让利合作牧场,加大扶持力度,以此加大自有奶源比例。例如,光明乳业就于3月26日发布给予上海等地相关奶农补贴的通知。
与此同时,行业协会为了维护行业竞争秩序,也在加强对“抢奶”现象的管理,今年三月底,针对一些地区出现的高价抢奶现象,中乳协就曾下发《关于坚决制止高价抢奶行为的通知》,要求各会员单位履行收奶合同,做到“不抢奶、不降质、不压价、不抬价”。
“缺牛”问题严重 自建牧场“远水难解近渴”
在自建牧场方面,天润乳业将分别在新疆、四川巴楚县自建牧场,共计建设规模达1.5万头奶牛;西部牧业计划以股份支付对价合计8.7亿元收购天山广和100%的股权,天山广和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畜牧业龙头企业,现存栏奶牛近2.1万头左右;蒙牛集团将在内蒙古乌拉特前旗打造10万头奶牛的产业园;光明乳业则于今年3月发布定增预案,计划投资13.5亿建设奶源牧场。
上游奶源商同样积极扩产以应对不断扩大的原奶需求缺口,现代牧业(01117)相继收购了富源国际、中元牧业,收购完成后,现代牧业的奶牛存栏量将增加至约33万头。
虽然各大乳企积极投建自有牧场,但缺奶的实质其实是缺牛,业内仍存在严重的“缺牛”问题。某牧场总经理向财联社记者介绍,现在从海外进口奶牛更加困难,而自有奶牛育种周期长,一头牛从初生牛犊到长大产奶,需要2年时间。
四月中旬,新西兰政府宣布将于2023年起禁止海运出口活畜。相关分析认为,此项禁令将增加我国新建扩建牧场的难度,预计原奶供应紧缺状况将持续,拉长此轮奶价上行周期。
目前,我国仅可从澳大利亚、新西兰、乌拉圭、智利4国进口活牛。据海关总署数据,2020年,我国进口活牛266117头,同比增长33.5%。其中,中国进口种牛中,来自澳大利亚牛占比高达53%。新西兰进口100619头,占比37.8%,仅次于澳大利亚。
来源:海关总署、财联社记者整理
新西兰活牛进口受限,澳大利亚作为中国第一种牛进口来源国,却在中澳双边贸易不确定性增加的影响下,导致当前从澳大利亚进口种牛的路径并不通畅。尽管新西兰“禁牛令”落地前尚有两年过渡期,但找到新的种牛来源国并非易事。海关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分别从乌拉圭、智利进口种牛11213头、13313头,合计占比仅为9.2%。
上述牧场总经理表示,“许多新建牧场缺牛严重,海外进口受阻,国内又买不到,毕竟全靠国内育种满足不了需求。”奶牛育种工作与猪、禽等繁殖力高的动物有很大不同,奶牛是单胎动物,繁殖效率低、世代间隔长,母牛绝大多数需要留种繁殖,公身又不表现产奶性状。
即便如此,各大乳企投建自有牧场的步伐仍难以阻挡,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奶价上行、原奶紧缺背景下,各大乳企争相追求更高的原奶自给率,以保障自身原料奶的供给,已是大势所趋。如此看来,各大奶企扩大牧场之后,“抢牛大战”似乎不可避免。
本文选编自“财联社”,作者:孙诗卉;智通财经编辑:赵锦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