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股市接连创新高,加息成了耶伦口中的“好事”,通胀预期将在年底回落,也让市场相信暂时性通胀的观点。总之,一切都在鲍威尔和美联储的掌控之中。
拿着真金白银做投资的人总是最敏感的,所以一直以来,美联储大佬的加息言论,都是试探市场对加息的反应,如果反应过激的话,美联储马上就会有人出来澄清,货币政策短期不会改变,会继续保持宽松。
智通财经APP注意到,在过去的十年左右的时间里,美股的市场行为一直遵循这条路径:投资者因为美联储某个官员的言论“吓坏”,出现股价下跌;随后美联储又会出来提振市场信心,表明其并未改变货币政策立场,随后股价再次坚挺。
或许这也是美国一直保持长牛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美股对美国的重要性远远超出我们的想像,美国家庭资产有80%和股市息息相关,美股不到万不得已不会下跌。
如一周前,投资者出于对通胀数据上升,以及美联储将如何应对通胀长期走高的担忧,美股出现震荡。
但是现在,市场的一致理解为:通胀率会上升,但只有在未来6个月左右,之后通胀率才会回落,更接近美联储一直追求的长期目标。
此外,周四公布的失业救济申请数据提振了市场情绪。最新的每周数据显示,有41.1万人申请失业救济,这一数字略低于前一周的41.8万,但足以让投资者相信经济正在继续扩张。
另一个乐观的经济数据是,5月份耐用品订单增长了2.3%。此外,本周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维持在1.40%至1.50%的区间,表明债券市场的态度没有实际变化。
不要和美联储作对就对了
因此,做投资就不能和美联储作对,那怎么做才是对的呢?
在本轮对美联储政策方向判断正确的投资者,在科技股上算上狠狠操作了一波,也就是说,科技股是“利率暂时不会上升”的最受益行业。
投资者需要观察美联储,并试图辨别美联储将要做什么的原因。反观现在,美联储每个月1200亿的购债计划还在持续,这部分缩减完之前是不会加息的,而1200亿的购债规模也不会一次性直接结束,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当年QE3时,从850亿购债规模缩减到零,是以每月减少100亿美元的速度进行的,中间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时还会延缓缩减,当时850亿缩减到零是从1月份持续到了10月份才结束的。
回过头来看,美联储现在1200亿/月的购债规模,每月按100亿--150亿缩减速度计算的话,保守估计也要用1年的时间,然后最少还要有半年的加息预热期,再加上现在还不具备缩减购债规模,预期要到年底才会开始缩减购债,如果按这样计算的话,美联储第一次加息要到2023年才能开始。
但是,投资者也应该警惕,因为持续上升的通胀将倒逼美联储有所行动,美联储给自己加息制定了三个条件:
一是疫苗接种75%,这块快到了,估计到7月份就差不多能达到。
二是通胀超过2%,这块早就达到,上个月通胀率达到了4.2%,本月估计还会更高,不过美联储解释是去年基数太低,高通胀只是暂时的,不会持续。
三是充分就业,这个目标短期有点难。
三个条件中的通胀率已经达到,如果再持续放水的话,还有进一步上升的可能。美联储的隔夜逆回购规模最近不断地创出新高,本周一达到了4860.97亿规模,超过了5月27号的4853亿美元,也高于上周五的4833亿美元,这一数据表明,现在市场上美元流动性泛滥,通胀继续上升的概率很高。
在此基础上,美联储如果没有行动是不可能的,不过,现在的经济基本面并不支持美联储缩减购债,因为现在美股的上涨和美国经济的繁荣都是建立在放水基础上的,如果现在停止放水或减少放水的话,美国经济的复苏可能就此打住,美股很可能会迎来大幅度的调整,因此,现在美联储还不能缩减购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