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之下,一二线城市项目(特别是改善型、高端项目)的预售证审批受阻,不少开发商4月份的销售额断崖式下滑。碧桂园却还好。受益于三四线楼市回暖,4月份,其销售面积同比上涨了107%,很好地平滑了销售业绩。
即便之前三四五线城市低迷之际,碧桂园依然能够赚钱。这得益于碧桂园在拿地、融资、开发建设等全产业链都能做到很好的成本控制,使得其产品的品质比当地平均水平高2~3个档次,而价格却只比当地高一个档次。
01
通过参与一级开发、逆势布局
郊区大盘战略等手段
地价拿下大量优质土地
去年,碧桂园共获取413宗土地,预期建筑面积为8752万平米。今年,碧桂园依然十分凶猛。1-4月,其拿地金额已达535亿元,规划建筑面积达1249万平米!
▲中国指数研究院、明源地产研究院
碧桂园之所以敢于大肆拿地,在于其拿的地很便宜。以2016年获取的土地为例,其属于碧桂园股东的预期建筑面积约6381万平米,平均地价为2008元/平米。
今年1-4月,平均地价上升到了4283元/平米,是因为碧桂园加大了在一二线及周边热点城市拓展的力度。
一、房企参与土地一级开发,以挂牌价获取土地
城中村改造的“郑州模式”,让当地不少开发商赚得盆满钵满,因为谁做拆迁和土地平整谁就就能拿到这块地,由于地价低,利润极高。
碧桂园2007年上半年开始进入土地一级开发领域。通过与建筑工程公司合作,参与新城的一级开发,藉此换得核心地块资源。
因为在新老“双城模式”下的城市,政府大多没有钱修路、修桥、修公园等基础设施,联合本地建筑工程公司,请其修建基础配套,碧桂园替政府垫资代付工程款。作为回报,政府会在新城的优势地段或是核心地块给予诸多支持与优惠,碧桂园能以政府挂牌的价格获得核心的地块资源,转化为了其巨大的优势。
二、契合政府规划需要,推行郊区大盘战略
碧桂园在一线城市周边及二、三、四线城市发展配套完善的高品质物业项目,既适应城市化进程、满足广大普通居民对提升住房品质的需求;又契合了当地经济发展和政府对城市区域规划的需要,深得地方政府的心。
以前,碧桂园购买土地,一出手就是几千甚至上万亩,通过在城郊或新城区囤积土地,以及五星级酒店配套开发,可以有效降低拿地成本。比如原来广州凤凰城,一夜之间,80栋楼同时施工,规模之大,令人难以想象。但其一期土地价格低至每亩3万元,而华南碧桂园的地价则是每亩6.8万元。有些地价由于低得出奇,更是被业内称为“零地价”,尤以碧桂园在湖南张家界“零地价”拿地最为著名。
现在,这种策略即便在三四五线也较难实施了。一二线城市更是基本没有可能。加上控制风险的需要,碧桂园也在转变策略。
三、一二线全员拿地、合作拿地,参与旧改
去年碧桂园一线城市事业部虽然参与了大大小小的土地拍卖约50场,但斩获土地的数量寥寥无几。
对此,碧桂园改变策略,转为采用合作拿地、股权收购,参与城市旧改的方式,为锁定更多目标,更推出全员拿地模式。
2016年6月3日,碧桂园宣布深广瀛集团、汇联金融服务控股有限公司三方就深圳龙岗中心城片区项目合作,在龙岗获取约260万平米建面的项目,货值约1000亿!
而早在2015年7月28日,碧桂园就以股权收购的方式,获取了深圳坂田的两个新地块。同年2月3日,碧桂园以股权收购的方式获取位于深圳龙岗一项目。
……
通过合作、股权收购进入一线城市,是碧桂园的必由之路。鉴于这种土地信息远比公开招拍挂闭塞得多,碧桂园拿出了全民营销的阵势,开启全员拿地模式!一是扩大信息来源;二是加大放权力度;最后,拿地还要纳入考核。
四、逆势布局,在别人恐慌时拿下优质土地
非常成功的投资一定是别人贪婪时你恐惧,别人恐惧时你贪婪。因为当大家都抢着拿地的时候,价格一定是很高的。
碧桂园在过去几次调控的低谷期,都逆势储备了大量优质土地。最典型的是,这两年,碧桂园的重心逐渐往一二线城市转移,但早在2014年,当其他房企谈三四线色变的时候,碧桂园去年却拼命在三四线城市低价拿地,很多人表示看不懂……
现在,大家都懂了。随着调控开始显现威力,一二线要么拿不到预售证,要么限价,而三四线城市却逐步升温。碧桂园三四线城市项目的热销,很好地熨平了一二线调控对业绩带来的冲击。
02
引入战略投资、多渠道融资
以低成本新债还高成本旧债
降低融资成本
现在这个阶段,谈成本,不谈融资就是耍流氓。融资成本的高低,已经成为房企角逐的主战场之一。
2016年全年业绩发布会上,许家印即指出,从今年开始,恒大要实施“规模+效益”的发展战略,从各个环节节省成本。其中的关键是降低财务费用。因为“利率降一个点就能省几十亿的融资成本……”
碧桂园的销售、回款、现金流情况均较好,但是,依然需要大量融资。而低成本的融资也是其成本控制极其重要的一环。
一、引入中国平安,提高自身信用评级
2015年4月1日,碧桂园宣布出让9.9%股权,引入中国平安股权投资成为碧桂园第二大股东。
一些人认为碧桂园是由于资金紧张才引入险资,而事实上,截至2014年底,碧桂园可用现金达272亿元,可以覆盖1.8倍短期债务,融资需求并不迫切。
平安成为第二大股东后并没有派董事进入碧桂园,并不影响公司的经营决策,但碧桂园的信用评级却可以藉此大幅提高,信用评级越高,在资本市场融资的利率就越低。
明源君认为,引进中国平安对碧桂园的加权平均借贷成本从2014年的8.5%以上,降低到2015年的6.88%,以及2016年的5.66%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抓住时间的窗口,大规模融入资金
碧桂园十分善于抓住一切机会融资。自2015年公司债放闸以来,其合计发行了387亿元公司债(如下表),有息负债规模大幅增加至1362亿元,较2015年同比增长52%。由于业绩优异受评级公司及主要金融机构认可和支持,加上长短期借贷、境内外借贷分布均衡,碧桂园加权平均借贷成本为5.66%!
▲来源:公司公告、明源地产研究院
国内最早发行购房尾款ABS的是世茂,可是,发行规模(超百亿元)最大的却是碧桂园。以去年6月29日宣布发行的两笔购房尾款ABS为例,发行金额分别为48亿元及14.11亿元,合计62.11亿元,所得款项用于公司日常运营。这两笔资产支持证券的优先级份额发行利率均在4.5%-6.0%(如下图)。
▲来源:公司公告、明源地产研究院
2016年年初碧桂园控股发行的3+2年私募债15碧桂园01的中债估值4.88%。相比之下,发行的购房尾款ABS似乎并无优势。但相比公司的总体融资成本,购房尾款ABS还是有一定成本优势的。2016年上半年,资金平均加权借贷成本为5.76%!
调控之后,购房尾款ABS的通道已经关闭。为何碧桂园却能牢牢抓住?这与碧桂园的人才储备有关。其在2014念就组建了金融部和资本市场信息部。前者负责融资,后者则负责与资本市场沟通。两个部门合力在全球范围内比较所有资本市场工具,等到窗口时机一成熟,就立马开干。
三、增大海外融资力度,优化债务结构
调控之后,国内融资渠道被限制。为了输血,不少房企只能求助于成本很高的信托。碧桂园则将目光转向海外。
事实上,碧桂园海外融资和国内融资比例长期保持对半开的状态。境外资金利率比国内低很多,而且资金来源丰富。即便有汇率风险,但只要做适当的对冲,也比在国内融资要划算很多。
▲来源:Wind资讯、明源地产研究院
例如,2016年9月碧桂园成功为6.5亿美元优先票据定价,7年期折扣发行后票息仅仅为4.75%,创造了碧桂园美元优先票据发行的历史最低成本!
类似的融资案例还有很多,这无疑极大地帮助碧桂园降低了融资成本,优化了公司的债务结构。
四、用低成本的新债,还高成本的旧债
债务结构优化上,碧桂园一方面不断引入成本更低的新债,进行整体债务替换(比如当公司发现某笔债务利率过高,即使还没有到期,在窗口期也会用成本更低的资本去赎回),降低整体债务成本。另一方面,碧桂园努力提升中长期债务占比,以此实现企业整体经营风险的下降。
在还贷日期上,则不把很多还贷堆放在同一年或是半年内,以保证正常的经营节奏不被打乱。
03
不斤斤计较于内部控制
而是全产业链整合资源
降低建安成本
对于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来说,控制建安成本已经没那么重要了(由于调控时期限价,因此比不调控的时候又要重要一些)。可是,对于深耕三四五线城市的碧桂园来说,这却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碧桂园主要从设计、采购和工程三个方面对成本严格控制,使得其能够做到做出高两三个档次的产品,价格却只高一个档次。
一、设计成本控制
设计决定了工程成本的70%~80%,因此,在设计阶段进行成本控制与优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前期设计成本控制:户型丰富,直接套用
碧桂园有自己的设计院,以及数百个成熟户型,能够盖各地气候、习惯等因素所需要的各种户型设计。这些成熟图纸包含了充足的信息,比如,每扇门与墙壁之间的缝隙宽度多大才最合理,瓷砖应该采用哪种方式铺设,开关面板设计在房屋的哪个位置,可以让业主摸起来更舒服等。如此,一旦有新项目,碧桂园按照既有图纸,稍作调整,甚至不改变就可以进入施工程序。
(2)过程设计成本控制:优化设计,减少变更
碧桂园是高周转模式。因此,设计必须一次作对。对此,碧桂园延长设计时间,加大设计投入,从根本上减小施工中的变更洽谈发生量。对于像智能化系统、消防系统等专业性强的分包项目,由投标方在招标过程中对图纸进行专业优化。
二、采购成本控制
碧桂园建筑部品的采购普遍采用沃尔玛式集中采购体系,即通过统一采购的模式降低成本并实现连锁经营,实施“中央控制、门店执行”体系,并不断消减向单一供应商采购总额的比例。因此,碧桂园的建筑价普遍比竞争对手低,使得其可以给客户让利。
三、工程成本控制
碧桂园使用的项目管理ERP系统,要求除了在做到各种原材料价格最低后,还要在工序上控制成本。
第一,人、材、机的督查,以及协调
第二,控制进度,工序穿插,缩短工期
进度快,大型设备的周转费、材料租赁费以及人工费都会减少。能否成功地控制精度直接影响项目的资金运作和成本。
碧桂园工程是各工程公司负责进行的,设计参建单位多,协调管理工作量大,但各项目通过执行整个片区的整体开发建设计划,并做各项工作的穿插和组织,极大地缩短了时间。
第三,加强组织、管理,严把现场签证
项目部做好整个项目的施工组织,保证各专业施工及时进场和穿插。同时,加强管理,抓好施工的质量和安全,确保施工顺利进行,保证施工进度。
过程中,预算部同工程部及监理单位共同协商,把质量要求、工艺要求、施工部位、工程质量等罗列清楚,严把现场签证。
第四,查漏补缺,确保竣工结算正确性
工程进入收尾决算阶段后,快速组织人员、机械退场,留守人员积极组织工程技术资料移交和办理竣工决算手续,尽可能将竣工结算成本降到最低。同时要对工程的人工费、机械使用费、材料费、管理费等各项费用进行分析、比较、查漏补缺,确保竣工结算的正确性与完整性。
四、一体化开发,全产业链成本控制
国内房地产成本管理更多着眼于基于房地产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以过程管控、聚焦合同和全员参与的成本管理理念,以此来减少建筑材料和人工成本等各类成本浪费,实现成本管理的充分“节流”。
碧桂园成本管控的典型特征不在于微观的“斤斤计较的内部成本控制”,而是宏观视野上颠覆传统外包的模式,实现了项目从拿地、规划、方案设计、建筑施工、装修熬销售和物业管理整个作业链条的完美结合,通吃地产产业链条各环节的利润,这一点连万科和王石都惊叹不已。
由于布局了全产业链,碧桂园几乎亲自扮演了房地产开发程序的各个角色——从项目的设计、建筑、装修、销售直至项目建成后的物业管理均由其承担及实施。碧桂园有自己的一套产品标准,大到设计方案、小到装修材料都有严格规定,总部掌握标准的制定和创新,地区公司只需严格执行。从而确保能够长期有效的控制开发成本,并赚取开发中的每一笔利润!
当然,碧桂园的这种模式并非一帆风顺。这种产业链条整合极大地缩小了外部交易成本(谈判成本、信息成本),却也带来了碧桂园内部组织成本和沟通成本。对此,碧桂园针对内部产业链条不断进行微观细化的成本管控。比如,通过对产品、材料、流程等多维度的精耕细作和持续创新,完善碧桂园的小成本管控体系。
小结:
2014年,市场不好,碧桂园推行全民营销,导致营销费用上升;同时,碧桂园还推行同心共享计划,全员都可以跟投,去年,碧桂园江苏区域总裁刘森峰仅年终奖就1个亿,如果加上跟投的收入,会更多!
这两块,碧桂园花起钱来毫不手软,因此,其才能够获得超常规的发展。其实这两块的成本占总成本并不高。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实现快速去化,比砸在手里,要划算得多……去年以来,碧桂园的高质量增长获得了资本市场的认可,股价表现因此十分强劲。这无疑又会进一步提高碧桂园的评级,降低其融资成本!
因此,成本管理的目的是保证成本的支出能获得最有效的收益。成本控制不等于省钱,花得多浪费,花得少也会有浪费,花多花少不是重点,花得有效才是关键!
本文来自于"明源地产研究院"微信公众帐号,作者艾振强。(编辑: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