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讯,12月23日,光威复材(300699.SZ)接待安信证券等多家机构调研。光威复材在接受调研时表示,目前公司自产的所有碳纤维产品相应的原丝都是都是公司自己生产的。光晟目前还处于研发阶段,项目产品比较多,有一些产品已经有订单,业务放量估计要到明后年后逐步显现。
关于增资光晟公司,光威复材表示,光晟的产品主要应用在航天领域,最终为商业航天也包括火箭军等方面提供配套和服务,从业务上来说是公司的下游领域,以碳纤维为主要原材料采用缠绕等工艺方法开发生产碳纤维复合材料产品,是公司现有业务的延伸和扩充。
收购蓝科是因为北京蓝科的设计能力会是光晟重要的业务支撑,同时也会有对外承揽更多业务的能力,公司收购北京蓝科也是为了避免未来有同业竞争,从业务及公司治理的角度都有必要收购北京蓝科。
就机构关心的光晟的业务和公司复材板块业务会不会有交集,造成业务冲突,光威复材提到,光晟带来的业务是公司过去没有的新增业务,是公司原有业务的下游,与公司现有复材板块业务从产业布局的角度是没有冲突,产品采用的生产工艺不同,产品的应用目标不同,未来进一步发展了从公司管理和规划的角度,也会进行统筹安排,不会有业务交叉。
光威复材公告,威海光晟航天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威海光晟”)拟新增注册资本7000万元(人民币,下同)。公司拟以自有资金2680万元认购威海光晟新增注册资本2680万元,公司控股股东威海光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光威集团”)董事、监事及公司部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共16名关联自然人合计出资2000万元,认购威海光晟新增注册资本2000万元。
中信建投证券在近期研报中指出,此次对外投资系公司积极拓展下游领域,随着公司不断推出高端产品,验证工作有条不紊,未来公司产品应用领域有望进一步延伸、下游市场空间有望进一步拓展,此次增资,体现了公司对未来前景的规划,未雨绸缪,提前布局产业链下游新应用领域。
具体调研内容如下:
一、介绍公司增资威海光晟的情况。
威海光晟成立于2020年7月,注册资金1000万元,主要从事航天用碳纤维复合材料配套业务,此外也有部分涉及航空、海洋等领域的业务。威海光晟运营时间一年多,目前亏损比较大,净资产为负两千多万。本次增资拟新增注册资本7,000万元,将注册资本由1,000万元增加至8,000万元。光威复材拟以自有资金2,680万元认购威海光晟新增注册资本2,680万元,公司控股股东光威集团以及公司的部分董事、监事、高管共16名关联自然人合计出资2,000万元,认购威海光晟新增注册资本2,000万元。增资完成后,公司直接持有威海光晟的出资占注册资本的比例为33.5%,公司关联自然人持有威海光晟的出资占注册资本的比例为25%,公司及公司的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威海光晟58.5%的股权,在威海光晟由三人组成的董事会中,公司提名两名董事;公司将控制威海光晟,威海光晟纳入公司内控管理体系和合并报表范围。
二、互动交流
问:增资光晟公司原因介绍?
答:公司现在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实行521发展战略,其中的“5”是公司现有的五大业务板块,公司希望通过不断努力,最终实现“1”的碳纤维全产业链布局。光晟的产品主要应用在航天领域,最终为商业航天也包括火箭军等方面提供配套和服务,从业务上来说是公司的下游领域,以碳纤维为主要原材料采用缠绕等工艺方法开发生产碳纤维复合材料产品,是公司现有业务的延伸和扩充。增资光晟之后,可以理解为公司将有六大业务板块,业务架构由“521”过度到“621”,为打造更加健康、可持续、具有良好协同效应的业务布局又迈出了坚定的一步。
问:请介绍一下光晟公司的主要业务?
答:光晟以航天火箭发动机、导弹发动机壳体为主要产品,主要客户包括航天科工/科技集团等。这几年航天发动机壳体随着技术进步和国产纤维的成熟开始应用,对于这类产品的需求也在放量阶段。复合材料缠绕壳体进入火箭、导弹发动机是从直径比较大的商业火箭发动机产品开始应用的,实现了比较好的效果,现在小尺寸产品也开始应用,这类产品未来会有一定的机会。
问:航天领域应用什么型号的纤维?
答:缠绕工艺用以T700S/T800S级纤维为主。
问:光晟的业务和公司复材板块业务会不会有交集,造成业务冲突?
答:光晟带来的业务是公司过去没有的新增业务,是公司原有业务的下游,与公司现有复材板块业务从产业布局的角度是没有冲突,产品采用的生产工艺不同,产品的应用目标不同,未来进一步发展了从公司管理和规划的角度,也会进行统筹安排,不会有业务交叉。
问:光晟以军工定位为主,是否也有民用品的规划,能介绍一下吗?
答:光晟主要是通过缠绕工艺做各种军民类产品。发动机壳体实际上是军民共用的一种产品,另外还有一些缠绕工艺类的传动轴等民用产品。
问:用在航天发动机的碳纤维和氢气瓶的原理类似吗?碳纤维用在发动机上耐高温吗?是替代发动机原来的什么材料呢?
答:碳纤维在航天发动机和气瓶上的应用原理是类似的,但还是有差别的,在发动机上耐高温可以通过发动机内外涂层来解决一部分,但也是有耐高温要求的,替代的是金属材料高强钢。
问:威海光晟公司和航天系统内专业的复合材料研究所,是什么关系呢?是竞争还是配套?
答:光晟公司和体制内企业从定位上是合作、配套和补充的关系。
问:请问公司有没有在氢能源汽车储氢瓶上有布局?
答:气瓶是碳纤维很重要的一个应用市场,公司在储氢瓶领域的业务目前主要是提供碳纤维材料配套。
问:能否评估一下火箭航天发动机壳体碳纤复材的市场空间以及单台价值量具体有多少呢?以及收购北京蓝科盈晟的原由?
答:市场空间无法评估,单台价值量也会因产品型号不同差别会比较大。收购蓝科是因为北京蓝科的设计能力会是光晟重要的业务支撑,同时也会有对外承揽更多业务的能力,北京蓝科已经在航天领域承接了一些复合材料部件、装备产品的开发、设计,公司收购北京蓝科也是为了避免未来有同业竞争,从业务及公司治理的角度都有必要收购北京蓝科。
问:发动机壳体用碳纤维替代高强钢是下一代发动机技术吗?未来会用在航空发动机吗?
答:发动机壳体用碳纤维替代高强钢主要是航天固体发动机的技术,在发动机上用碳纤维替代高强钢有很多优异的性能特点,比如减重。碳纤维在航空发动机上也会有应用。
问:碳纤维市场和复材的市场?公司提供的产品是什么?
答:碳纤维和复材的市场是随着对碳纤维性能的挖掘及成本的优化不断发展,从体育休闲到航空航天以及目前应用逻辑比较清晰的风电、光伏、轨道交通、压力容器等领域。公司提供的产品前期主要是各种碳纤维材料和预浸料、碳梁这样的复合材料,未来希望有更多像光晟这样的应用层面的复合材料产品和业务。
问:目前碳纤维预浸料到航天成品结构件的加工利用率有多高?比如1公斤预浸料能出多少重量的结构件?
答:碳纤维预浸料在航天领域的加工利用率从重量的角度讲利用率能到85%左右。
问:上市公司给这个公司提供碳纤维,然后它做成复合材料,可以这么理解吗?
答:可以这么理解,但是过于简单化了。光晟有独特的业务能力和优势资源,和上市公司可以形成很好的协同和配合,不只是简单的材料供需关系。
问:航天材料的碳纤维等级是什么级别?原丝和碳化都是公司自己做嘛?还是外采?
答:公司目前自产的纤维原则上都可以在航天领域找到应用场景,就壳体的场景来说主要是T700级/T800级;关于外采原丝的说法,在此再次辟个谣,目前公司自产的所有碳纤维产品相应的原丝都是都是公司自己生产的。
问:请领导展望下光晟未来几年的业务增长,目前是在研发阶段吗?什么时候业务可以放量?
答:光晟目前还处于研发阶段,项目产品比较多,有一些产品已经有订单,业务放量估计要到明后年后逐步显现。
问:能使用碳纤维作为发动机壳体的是否主要为冲压发动机?
答:涡轮发动机应该不行?主要是固体发动机壳体,液体发动机主要是用碳纤维做低温储箱。
问:航天发动机壳体需要用到树脂吗?
答:航天发动机壳体需要用树脂。
问:请问目前导弹或火箭上的碳纤维结构件的价值占全弹价值的比例大致有多少?
答:结构件价值量占10%-15%之间。
问:光晟账面亏损比较大的原因?
答:前期主要是产品研发、验证周期长,还有工装模具等投入较大。
问:现在公司已经掌握了复材的模压,拉挤,缠绕工艺,想请问公司在复材板块是否有更长远的计划?
答:从具有复材能力到形成复材业务需要时间,公司从以材料为主,过渡到材料、应用并重还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
[免责申明]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本资讯来源于企业发布的投资者活动记录表,文字略有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原始纪录以及更多信息请参考企业相关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