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奇瑞集团达成战略合作 立讯精密(002475.SZ):公司不造整车 协同奇瑞新能源开拓整车ODM模式

逾百家机构在2月13日参与调研立讯精密。

智通财经APP讯,逾百家机构在2月13日参与调研立讯精密(002475.SZ)。公司在会上提到,立讯精密不造整车,而是协同奇瑞新能源开拓为别人造好车的ODM业务,志在抓紧机会窗口拼进全球领先的Tier1。当有ODM机会出现时,公司担心会失去进入关键零部件的机会,所以公司在当前时点与奇瑞进行合作。奇瑞去年的表现比较优秀,其未来几年的战略也非常清晰,且出货量预计将持续增加。

就公司选择与奇瑞合作的原因,立讯精密表示,奇瑞已具备成熟的产能,是国内为数不多适合开展ODM造车业务模式的伙伴,公司与奇瑞合作的成本相对较低,却具备较高和较快的潜在效益。

ODM业务目前已经有比较明确的落地项目,大约在12-18个月陆续投产。除海外ODM造车需要更多的投入外,基于奇瑞已有的产能平台及未来奇瑞新能源的相关规划,现阶段国内的ODM造车业务需求基本可以满足,公司不需要过多的投入,资金压力较小。

关于由大股东购买奇瑞股权的考虑,会上指出,因立讯精密未来发展会有更多的资金需求,作为公司大股东,公司也想尽快抓住机会,所以由大股东出资收购奇瑞集团部分股权。

具体调研内容如下:

一、董事长、总经理王来春女生针对公司相关事项进行说明

1、与奇瑞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事项

公司认为Smart EV是中国汽车人百年不遇的机会。Smart EV产生了一个新的商业机会,给市场带来很多新的加入者。但也因发展速度迅速,竞争残酷,新加入者往往在电动化、智能驾驶、智能网联上有优势,却缺少传统车企在汽车行业的基础,比如车规级质量标准的理解,体系能力,平台开发能力和经验积累,制造资质和制造能力,供应商资源和管理能力,经销商渠道等。Smart EV带来的机会不只包括整车,更加包括生命力更强的Tier1。Tier1的市场规模本身几乎是所有车企总产值的70%,如大家所熟知的全球4大Tier1厂商博世、日本电装、采埃孚、麦格纳,成立时间都在50年以上,收入规模都在300亿美金以上,没有中国企业。而前全球100大Tier1厂商中,中国企业也仅有8家。

新的格局下,市场需要ODM造车,这一点公司和奇瑞的尹总观点高度相同。奇瑞的整车研发基础在这几年也进步很快,在双T(Toyota研发质量体系和Tesla颠覆创新)的学习模式下,去年逆势成长,也是国产品牌车企出口量最大的企业。立讯精密多年来在消费电子积累的经验、市场口碑,可以协同奇瑞开拓另一个新产业——为别人造好车。这是顺应市场发展的需要,也正好满足立讯Tier1成长中突破口的难点。

立讯精密专注于为市场提供产业链的零组部件解决方案,也致力于成为全球汽车零部件Tier 1领导厂商。公司要抓住这一时机,在未来3个5年实现Tier1腾飞。公司需要不一样的支持平台,帮助公司在重要零组件快速实现从0到1和规模高速成长中实现1到100。除了自身具有实力之外,伙伴关系才能让公司抓住这个机会窗口。

立讯精密协同ODM造车的投资,除海外需要更多的投入外,在国内ODM造车上,目前基于奇瑞已有的产能平台及未来奇瑞新能源的相关规划,立讯精密不需要过多的投入,且公司志在参与,重在Tier1,会结合利益考虑决定。

以上是奇瑞相关投资的说明,强调一下,立讯有限是奇瑞控股的投资人,立讯精密不造整车,而是协同奇瑞新能源开拓为别人造好车的ODM业务,志在抓紧机会窗口拼进全球领先的Tier1。

2、收购汇聚科技控股权事项

目前从产业、市场机会及自身经营状况来看,汇聚科技是一家好公司,未来公司将与汇聚科技相互赋能,在医疗、楼宇工程和光缆等业务领域持续发挥协同效应。

此外,也考虑到公司未来新发展业务,营运资金需求也随着营收规模高速成长而增加,拥有汇聚科技这一新的平台,对双方而言都有利于未来发展。

二、公司管理层与投资者互动交流

问:关于公司选择与奇瑞合作的原因

答:奇瑞经营层与公司在对汽车产业发展趋势上有相同理念与共识,针对后续未来电动化、智能化可能发展出来的ODM造车业务模式,双方将有非常多的协同合作。

多年来,奇瑞集团在整车领域拥有完整的技术和产品研发体系,尤其在整车制造环节拥有独立自主平台,能够为奇瑞汽车及其他品牌商提供从整车开发到量产的综合服务,在业内具备强大、领先的核心竞争优势。除了技术和经验优势外,奇瑞已具备成熟的产能,是国内为数不多适合开展ODM造车业务模式的伙伴,公司与奇瑞合作的成本相对较低,却具备较高和较快的潜在效益。

此外,双方均认为公司在消费电子的能力和经验与奇瑞可以协同互补,一起面对未来汽车智能化的挑战胜算会更大,双方也都认同代工模式的到来是必然。通过本次合作,将可为立讯精密汽车核心零部件业务提供前沿的研发设计、量产平台及出海口,致力于实现公司成为汽车零部件Tier1领导厂商的中长期目标。

问:关于公司此次合作的模式及发展战略

答:本次与奇瑞的战略合作,公司并不造车,而是协同奇瑞开拓另一个新产业——为别人造好车,即整车ODM模式,本次合作也将开创全球整车ODM业务的先河。一直以来,公司在汽车领域都是以成为业内领先的Tier 1厂商为核心目标,也一直在寻找能够锻炼自身Tier1核心零部件能力的平台。本次战略合作将在打造合作造车ODM模式的基础上,快速发展上市公司Tier1业务,实现动态入局、快速提升公司作为Tier1厂商的核心零部件综合能力,在实践中快速打磨、优化与放量。业务上,奇瑞擅长整车业务,合资公司将由奇瑞主导,立讯精密将在业务、客户等方面进行协同。

问:关于合资公司的市场优势

答:合资公司做ODM平台开发和整车的组装。立讯精密在消费电子、通信、汽车领域拥有丰富的ODM经验,对ODM商业模式有着非常熟悉的掌握度,同时,在核心客户资源方面也能为合资公司提供赋能。而奇瑞在整车领域深耕多年,对整车产品拥有深度理解。

当ODM造车业务模式前期不到百万台规模时,公司职能更多是协助奇瑞开拓ODM业务,将平台打造好,因为做品牌与做ODM存在本质性的商业差异及管理差异。随着ODM业务的不断发展,公司核心零部件业务也将随之发挥。

问:关于立讯精密体内、外汽车业务介绍

答:上市公司汽车业务沉淀十余年,主要专注于整车的“神经系统”,主要产品有:连接器/连接线、低/高压整车线束、特种线束等,主要客户包括国内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及部分大型Tier1厂商。

与奇瑞的协同方面,立讯精密的汽车业务从0启动,历经10年发展实现突破,达到目前营收规模,所以实现从0到1或1到100的突破难度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在这个时期,如果按照当前节奏和速度,公司担心会错过窗口。尤其当有ODM机会出现时,公司也担心会失去进入关键零部件的机会,所以公司在当前时点与奇瑞进行合作。奇瑞去年的表现比较优秀,其未来几年的战略也非常清晰,且出货量预计将持续增加。所以这对于公司无论是从0到1,1到10亦或是1到100的突破,都有非常大的助力。至于体外的BCS,除原有传统业务外,现增加了智能驾舱、智能驾驶、电源模块、车联网等业务,客户遍及海内、外,包括大众、通用、特斯拉、BBA及日本三大品牌客户。

问:关于新设合资公司主要客户

答:作为ODM,应该更多选择高质量的客户来服务配合。目前因为存在彼此的商业约束,所以在此不便详述客户和落地速度,但ODM业务目前已经有比较明确的落地项目,大约在12-18个月陆续投产。对于ODM,Smart EV的新加入者除了在网联的优势以外,在传统汽车的基础也非常关键,因此ODM也可以缩短品牌客户在上市时间与产量方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选择高质量的客户去配合。合资公司预计主要目标业务将是国外传统品牌车企的业务及国内新Smart EV品牌业务。

问:关于由大股东购买奇瑞股权的考虑

答:因立讯精密未来发展会有更多的资金需求,作为公司大股东,公司看好尹总领导所的奇瑞在未来的发展,也想尽快抓住机会,所以由大股东出资收购奇瑞集团部分股权。上市公司高度看好ODM造车的产业机会,后续的合作也将帮助立讯精密Tier1业务更好的成长。

问:大股东关于奇瑞股权的后续安排

答:作为大股东,在对上市公司有帮助的情况下,公司愿意将这一部分转出给上市公司,会以上市公司利益最大化为原则,合法合规地去做对上市公司有利的决定。

问:关于合资公司后续发展资金的计划

答:除海外ODM造车需要更多的投入外,基于奇瑞已有的产能平台及未来奇瑞新能源的相关规划,现阶段国内的ODM造车业务需求基本可以满足,公司不需要过多的投入,资金压力较小。

问:关于公司如何看待科技巨头造车

答:会努力去争取这个机会。通过深度了解奇瑞的现在和未来,明显感受到奇瑞在包括底盘在内的硬件及软件部分投入很多,未来也将在合资公司及立讯精密的其他核心客户上发挥协同效应。公司的优势在于能看清市场的机会与挑战,不会出于盲目追风造车,而是通过主动选择,在有限资源投入中获得最好的结果。

问:关于本次合作是否影响公司在其他整车品牌的业务拓展

答:不存在影响。公司从事的是To B业务,即为品牌客户提供零组件服务,这一点不会改变。公司也相信长期以来建立的客户信任。对于可能的风险,公司会事先进行评估和交流,以获得投资人和品牌客户的理解。公司与奇瑞做ODM是为别人造好车,就像早年宏基与纬创、华硕与和硕的合作一样。有了奇瑞整车开发的基础,公司和奇瑞才可能帮别人造好车。如果单靠立讯,缺乏这种基础,一定会错过窗口期。

[免责申明]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本资讯来源于企业发布的投资者活动记录表,文字略有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原始纪录以及更多信息请参考企业相关公告。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