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中信证券近期发布研究报告指出,政策持续推动清洁能源建设,光伏装机与出口需求稳步推进,随着产能提升与价格稳定将进一步凸显产业链价值与出口优势,建议关注回撤带来的光伏产业布局机会;全社会用电量持续上升,火电限产叠加电力保供压力,核电作为备选基荷电源有望加速发展,建议持续关注政策与市场动态;顶层政策定调氢能作为碳中和重要抓手,涵盖储能、交通、工业等多元生态,地方政府与央企在氢能产业链加速布局,建议关注制氢端需求拉动电解槽放量,与用氢端政策驱动氢燃料电池重卡、公交、物流车落地。
政策端,中央部委持续扩大氢、储布局,地方政府全面落地光伏建设,且2022Q1地方政策强调储能力度首次超过风电。
从5年长周期视角看,储能与氢能两条赛道的政策提及力度边际提升最为明显,确定性不断提升的同时挑战与机遇并存。储能、氢能政策提及力度量化结果,从2018年至2021年分别提升4.8倍、7.9倍,已成碳中和领域政策重点引导和扶持的方向。基本面看,抽蓄储能规划建设预期稳定,政策规划2025、2030建设规模分别为62GW、120GW,新型储能技术加速变革推动商业化发展;氢能在部分区域制绿氢成本有望触达16.8元/kg并应用于交通、工业、化工领域,政策规划将驱动制氢与氢燃料电池车规模提升。
中央政策看,综合政策权重、引用与传递进行政策力度量化,2022Q1中央部委政策对“风光储氢核”的提及力度环比均有所下降,但储能、氢能布局提及力度同比提升明显,分别达到5.9倍和3.6倍。2022Q1发改委布局储能、氢能文件数量同比增加明显,同时国务院多次提及光伏落地规划,整体需求预期稳定。
地方政策看,风电光伏地方政策热点区域分布形成互补,氢能与核电政策热点区域分布则相对聚焦,且地方政策强调储能力度首次超过风电。总体看,所有地方政策力度基本保持稳定。从发文部门结构看,2022Q1氢能、核电大量政策出台部门集中在中央部委,光伏的地方政策落地最充分。从区域看,光伏关注资源禀赋较高的西北地区与经济发达的华东沿海区域的政策布局与地方企业发展;氢能、核电的地方产业政策目前则聚焦于部分区域,其中氢能建议关注以北京、天津为代表的华北地区和上海市。
2021年公募基金持仓统计看,光伏重仓集中度有所下降且基本面稳定,全年核电重仓金额提升200%,可能逐步成为电力系统的备选基荷电源。
光伏——2021Q4重仓光伏的管理规模超过50亿的公募基金数量占比提升,个股抱团风险有所缓解,同时基本面稳定且需求旺盛。2021Q1至2021Q4全市场基金重仓金额从664亿提升至1771亿,同时自2021年Q2后重仓个股金额CR5由80%下降至64%,产业链头部个股抱团现象缓解。同时,重仓基金数量稳定,规模超过50亿的占比超过8%。2021年新增光伏装机容量约53GW,同比增加9.9%,2022年1-2月光伏装机约10.86GW。风光大基地逐步落地,叠加出口拉动需求,随着产能提升与价格稳定将进一步凸显产业链价值与出口优势。
核电——资金面持仓规模相对较小,但2021年内全市场公募基金持仓规模提升3倍,且管理规模在10-30亿的重仓基金数量提升最明显,或成未来电力系统压舱石的备选路线。2021年重仓股持仓市值从53亿提升至157亿,重仓股持仓市值CR5也由98%下降至86%,同时2021年10-30亿规模的重仓基金数量从18只提升至71只。
氢能——顶层政策定调氢能能源属性鼓舞市场参与企业,重仓公募基金数量与规模分布保持稳定,短期建议关注制氢、氢燃料电池车辆和氢冶金的政策与示范项目落地。2021年基金氢能重仓股持仓维持在550亿至800亿之间,规模与重仓个股集中度保持稳定。光伏风电直连制绿氢可能在我国部分资源禀赋较高的地区形成一定的成本竞争力从而在化工或交通领域完成本地消纳。交通领域地方政策驱动的重卡、物流、公交等氢能车辆落地可能带动氢燃料电池放量。长期看,建议关注氢冶金、绿色化工、绿氨发电等领域。
储能——全市场基金重仓金额自2021Q2陡升后维持2800亿高位,关注下游短期需求承压与技术突破。从公募基金持仓金额视角看,2021年Q2后重仓股持仓金额大幅提升后,基本维持稳定,重仓基金规模超过50亿的占比保持在8%至10%。头部企业涉及电网储能与新能源车电池两大主题,截至2021年Q4全市场基金在储能领域的重仓股持仓总金额达到2848亿元,占所有重仓股持仓金额约10%。但2021Q4基金重仓所有个股资金规模的CR5接近78%,近期疫情因素导致新能源车生产受限与上游成本变动可能带来短期承压,建议持续关注新能源车与电网侧新型储能技术研发迭代与需求变化情况,可能进一步打开市场空间。
本文来源于“中信证券研究”微信公众号,作者为分析师张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