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电子行业恶性内卷:市场的“冰点” 产业链的“寒冬”

作者: 智通转载 2022-10-15 18:18:09
消费电子行业“卷”出新高度。

“近半个月,我们走访的供应商基本都不太好过,大家聊到最多的话题就是行业严重内卷,尤其是像镜头、模组这类硬件厂商。”某消费类终端厂员工对集微网说到。

疫情初发至今已将近三年时间,整个消费电子产业链也有起有伏。从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封控衍生出大批居家办公、线上教育需求,带动笔电平板市场出现爆发式增长;再到如今经济环境持续低迷,市场需求疲软。

上述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有局限性且短期内存在的现象,而后者则是宏观且长期发生的影响,经济未见回暖迹象之前,消费电子产业链需求萎缩的局面还将继续。

行业“卷”出新高度

上述厂商告诉集微网:“消费电子市场需求疲软的情况其实已经持续很久了,只是今年尤其不好,这种情况下终端厂也难过,更别提供应商。国产品牌高速发展的这些年,很多零部件环节开出太多产能,这些产能是可以填满市场需求峰值的,所以一旦缩减马上就有很多厂商产能利用率明显下滑。”

“现在手机这种竞争格局非常成熟的市场,就是一线大厂在竞争,大厂愿意降价抢单,那2、3线的厂商几乎没有竞争力了。所以我们看到这类企业大多都放弃手机市场,转而向非手机领域找出路。”

业界周知,如今非手机领域比较热门的赛道包括智能汽车、IoT、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等,首当其中的无疑就是智能汽车,几乎成了产业链厂商的“必争之地”。

然而,理想与现实还是存在明显差距。

虽然新能源的热度在政策推动下不断走高,并且让许多新势力车企脱颖而出,衍生出更多、更新的零部件需求;但是现阶段的市场规模远不及消费电子。同时车规级产品的利润率普遍偏高,很快在技术壁垒相对低的细分领域就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

该厂商指出:“车载大家都想做,但不是每家都能做,订单量和供应商名额都很有限,所以对大多数的2、3线厂商来说,IoT、PC这类终端会是比较好的切入点,还包括风很大的XR。只不过这些市场的量同样不足以弥补手机市场的缺口,远远填不满供应链的产能,大家唯一想到的方法就是多条产品线一起做。什么都做,尽可能多的拿订单。”

“这其实也导致行业竞争环境非常乱,大家为了拿单就拼命杀价,市场非常不健康,但短期内需求疲软的情况很难改善,所以我认为供应链的竞争也会不断恶性循环。僧多粥少的局面肯定会有很多厂商抢不到订单,所以得想其他出路,例如:整合并购。”

哪些标的有望吸金?

不过,随着整个市场景气度不断下行,消费电子产业链的相关标的对资本市场吸引力也在持续减弱。再加上数量众多,因此想要获得资金扶持的难度也更大。

国内一家券商分析师对集微网表示:“之后可能会出现整并,但我自己觉得整并不会是普遍性的,因为现阶段供过于求的情况已经很严重,优质客户也不在2、3线厂商手里。所以对这些厂商来说,除非是手头有特殊资源才可能会有被买下来的价值。”

“我所说的特殊资源可以包括某家特定客户、IP、人才,或者是一些比较有独特性的资产。”对方补充道。

事实上数年以前,消费电子产业链就曾出现过一个低迷期,彼时多家上市公司业绩“暴雷”,导致资本市场也是一片“兵荒马乱”。为维持产业发展和市场的稳定,全国多地国资委纷纷投入大量资金援助企业度过难关。

该分析师指出:“如果产业链面临的形势持续严峻,或许也会有国资介入,尤其是一些本就属于被地方政府扶持的企业会更有机会。”不过正如上述,由于此前国资扶持已经发生过一轮,现阶段再次出手,不论是选择标准还是扶持力度或许都会所有不同。

集微网在此前的一次采访中就了解到,随着国内半导体产业逐渐进入并购整合周期,一些地方国资委已经对此产生明确的投资意向;因此对于消费电子产业链厂商来说,优质半导体企业的出现将进一步减少其获得扶持的机会。

对此,上述分析师也直言:“全球经济环境不好,许多地方国资委的投资规模明显收紧,所以在选择标的上面,也会慎之又慎。跟消费电子比起来,我认为半导体并购的意愿会好很多。一方面是之前半导体企业都太贵了,另一方面是半导体目前还是资源紧缺的阶段。”

因此在地方国资手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很显然会更多的资源倾向半导体赛道,而消费电子产业链只有极少数的优质标的能够脱颖而出,更普遍存在的或许还是无奈被行业竞争淘汰。

本文编选自“半导体投资联盟”微信公众号,作者:闫莉;智通财经编辑:黄晓冬。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