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投资人芦苇:如何正确认识投资中的体验

作者: 智通编选 2017-10-19 07:58:52
一般人进入股市投资,会对要买的那只股票,有一个了解。这个了解的过程,需要经验,在价值投资当中,这个经验是怎么建立的呢?

本文选自“腾讯证券”,作者为资深投资人芦苇,原标题《芦苇:如何正确认识投资中的体验》。

一般人进入股市投资,总归会有一个概念,会对要买的那只股票,有一个了解。这个了解讲究很多。不说非常复杂深入的基本面的考察,就是看图,也是要先对股票知道一二的。

这个了解的过程,需要经验,或者新建立一个经验。在价值投资当中,这个经验是怎么建立的呢?

好一点的方式最好是做过企业的,这样理解起来更容易。因为投资的本质就是对企业本身的考察,而不是股价炒来炒去。如此说来,先做企业家的,就更容易变成投资家?现实中是不是这样子的呢?是又不是。巴菲特和芒格大概要算是。彼得·林奇不是,格雷厄姆的众多门徒也不是。中国的赵军、王亚伟也不是。

其实芒格说过商业经验非常重要,具体怎么获得呢,可以自己经过商,也可以是思考见得多。而且即使是一般人做过生意,思考不够的话,也是很难转移到对其他生意的理解上的。芒格提示了如何获得商业经验的具体操作,就是大量阅读商业类的书籍、期刊杂志、报纸等等所有的相关资料。

总结起来,商业经验的获得,要么是实践,要么是看书,要么二者兼有。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的,总能体验到一些生意实践。比如在大学时搞活动拉赞助,跟商家谈判时的种种说服的过程,都算作是一种商业实践活动。

当然,也有很多商业,不强调看书,也不强调做生意实践,而是亲自参与体验。比如食品饮料公司、服装公司、高科技带显性产品和服务的公司。最强调此种方法并拿出来大讲特讲的人,是彼得·林奇。

他特别强调亲身体验,好吃的甜甜圈他吃到了会看是什么公司出的,儿子女儿喜欢的衣服、玩具,他会关心是什么公司生产的,老婆的丝袜也没有逃出他的观察,看中的酒店,他会去住几晚,不忘在床上蹦跳看看是否结实......诸如此类,他干得特别多,而且乐在其中。其实,我也会经常使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简单实用,操作方便。后果是会导致严重的投资职业病——看什么都是商业的眼光。当然,这种方法其实是“Simple, but not easy.”故而在林奇出完自己的第一本书后,受到投资圈的广为诟病,说他这是误导散户,让散户觉得投资非常容易,从而参与个人投资,最后还是亏得一踏糊涂。

这种方法可行吗?我觉得可行。但是,它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东西,需要阐明。

首先,体验的方法最大的问题是主体的个体差异,因为它是一个无形有东西。你爱喝白酒,你说茅台好,我从不喝白酒,我说茅台是泡沫。如果只停留于此,那么体验中断。还有些东西,可能太贵,无从体验,比如:TESLA的车。故而林奇反复强调,这种方法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绝不是体验过后就开始决定买或者不买,而只是一个引子。下一步的详细研究分析,才是重头戏;

其次,体验的方法对个人的要求很高,它要求主体对生活充满热爱、对事物充满探求本质的好奇心。这个过程是内在驱动的,不是外在想要赚钱而驱动的,绝不可关系倒置。外在驱动并不能让一个人觉得快乐。体验本身只是非常表面的内容,一种感受而已,它的整个过程完全谈不上什么科学,反而艺术审美的程度非常高。这就会遇到前面说的差异问题。既然这是一个艺术审美的过程,那么对个体的审美能力,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个时候,人文的意义就显现了。为什么投资家都特别强调历史、艺术对他们的帮助更大,就是这个道理。同样的东西,可能我觉得好,你觉得不好,这个时候,谁才是对的呢?有一些体验会涉及到人性,比如苹果的手机就是人性、科技及商业的融合,这种体验,不一定大家都有。更重要的是体验完成了第一步,下一步的认知,仍然又会回到个人整个知识体系的过滤系统。所以,体验对于个人而言,只是个人内在体系的外化,它需要体验者有理论的储备——经济学、金融、商业等理论知识。如果内部的科学和艺术的认知体系没有,体验只会停留在非常低层次的水平。这个时候用体验的方法进行投资非常危险,它极容易导致错误的偏执;

再次,即使同样是体验,方法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像标准化的商业模式,体验一家店,就能知道全貌。但某些非标准化的产品,体验的方法瞬间会变成二阶的。这里我要做一个约定,一阶体验定义为直观的第一感觉,二阶体验是产生这种感受背后的又一感觉。比如每家迪斯尼都建的不太一样,一阶的第一感觉是快乐,那么二阶体验是各家不同的迪斯尼竟然都会给人带来快乐,此时的体验必须上升到迪斯尼的文化是要给人带来快乐。实际上在这里,我是想将体验的方法向上抽一个层次,就是体验背后的因素——是什么造成了这种体验。这个时候,可能会上升到公司战略、文化的层面。

一阶的体验算是接触到了,不至于出现不知道的情况。二阶的体验,才真正开始进入对企业的了解。诸如财务数据,战略的考量,都是为了辅助理解二阶体验。

最后,体验只是形成一个印象,下一步研究要进入理性了,要看公司更详细的资料,做更深入的理论化的认知,而不是凭第一印象的感觉进行投资。因为体验的方法特别强调知识体系的宏大交叉多元多层次,故而使用这种方法的人,阅读量都极大,大到一般人无法想象,其中大量的读物可能都与投资无关。因此,此种方法要较于一般的商业投资分析,操作起来难度可能更大,更不容易掌握。(编辑:姜禹)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