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印度GDP将在今明两年分别增长6.1%和 6.8%,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但印度经济高速增长背后,实际上要依赖少数几家寡头企业。
这些财阀的掌门人同时也是亚洲及全世界最富有的人之一,他们与莫迪政府相互成就:财阀通过政治关系来驾驭印度繁琐的官僚机构,得到众多或明或暗的政策支持,也可以从银行得到大量贷款,最后再“集中力量办大事”——执行总理莫迪制定的宏图伟业。
大财阀赢者通吃 20家企业集团创造全印度企业80%利润
华尔街日报最新的一则报道揭示,印度六大财阀,如今控制着印度25%的港口、45%的水泥生产、1/3的钢铁产业、近60%的电信用户和45%以上的煤炭进口。印度经济监测中心的一项分析显示,自2014年以来,私营公司的所有新投资提案,有四分之一来自六大财阀。
客观地说,这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早在2015年,《连线》杂志创刊人、知名印度裔记者M. K. Venu就曾经表示,紧密簇拥着莫迪的大约六到八位企业家,总共欠银行35万亿卢比,印度银行业的总资本当时才50万亿卢比。如果这些企业破产,印度70%的银行业资本将被抹去。简而言之,它们大到不能倒。整个印度的政治经济系统都在支撑着这些寡头。
Venu将此成为“裙带资本主义”。他在2015年忧心忡忡地写到:“印度政治精英和大企业之间系统性的长期关系不会很快消失。”
这段话如今看来充满先见之明。莫迪的经济改革和巨额基建投资,让前排座椅上的寡头们聚敛了更多的财富。2022财年,在印度国家证交所上市公司中,最大的20家创造了所有企业部门80%的利润。
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Viral Acharya曾在2017-2019年期间担任印度央行副行长。他认为,由阿达尼集团、信实集团、塔塔集团、贝拉集团和巴蒂电信组成的“Big Five”正在影响印度经济的健康发展,在这些寡头的垄断之下,印度的中小企业步履维艰,且由于它们在零售、资源和电信部门拥有无人可以抗衡的定价权,普通印度人完全无法享受到国家发展的红利,应该将这些大财阀企业肢解。
印度理工学院公共政策学院助理教授Rohit Chandra对华尔街日报表示:“人们相信现在进入这些大公司已经占据的任何商业领域都已经没有意义。你不希望只是那么几家公司一次又一次地赢得一切。”
印度财阀,只能在印度称王称霸
印度学术界和经济学家将这些公司称为“国家冠军”,这个词也被用来描述韩国的私营连锁企业。八九十年代,在国家的支持和协调下,大财阀帮助韩国实现了工业化,并使其成为一个出口大国。
纽约大学名誉教授、经济学家Nouriel Roubini认为,印度和韩国的区别在于,韩国培养的财阀具有国际竞争力,而印度财阀的垄断范围仅限国内。莫迪政府通过一系列有民族主义色彩的政策,如天价进口关税等限制外国公司进入,以保护这些大财阀的利益。
比如,去年,印度指控小米涉嫌违反印度《外汇管理法》,扣押其48亿人民币资金。据报道,印度政府甚至在近期要求中国手机企业必须用印度人当高管,此举被认为是“变相收购中国企业”。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印度的一系列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限制了这些财阀的竞争力,财阀扩张以牺牲中小企业为代价,但这些消耗国家大量资源的私人垄断企业集团,只能在政府的保护伞下赚取垄断利润,无法走向国际市场。
不过,莫迪政府并不承认它的国家存在财阀。印度商务部长Piyush Goyal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不知道韩国是否对财阀给予了特殊照顾,但在印度,每家企业都在平等的基础上竞争。”
信实集团发言人也对华尔街日报表示,信实集团不是财阀:“信实一直相信为国家工作,对印度有利的就是对信实有利的。”
本文转载自“华尔街见闻”,作者:常嘉帅;智通财经编辑:汪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