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第一股”IPO缘何受冷?

12月14日,河北建设(01727)《发售价及配发结果公告》显示: 计划香港发售4333.4万股,实际发售4276.1万股,认购率只有0.99倍。

本文来自“阿尔法工场”微信公众号,作者为“人大相食”。

12月14日,即将于港股IPO的“雄安第一股”河北建设(01727),披露了一份尴尬的公告,其《发售价及配发结果公告》显示:

计划香港发售4333.4万股,实际发售4276.1万股,认购率只有0.99倍。

回头看看:

众安和阅文等明星股IPO时,动辄几百倍认购;

去年恒指牛市启动以来,行情一直“高昂”;

2015年至今,GICS行业4级“建筑与工程”类别里,未足额认购的只有中国能源建设(HK:03996)。

港股市场究竟有多看不惯顶着“雄安第一股”名头的河北建设?

图1.jpg

雄安第一股

河北建设主要从事建筑工程承包(收入占95%以上),包括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商业建筑、市政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其并非寂寂无名之辈:

2017年其被中国企业家协会评选为“中国企业500强”的第366位;

被《建筑时报》评选为“中国承包商80强”的第20位;

同时也是全国第2大的非国有建筑公司。

image.png

据招股书披露,河北建设已与雄安政府合伙开了3家公司,一同开发美好和谐新区。所以河北建设被冠名“雄安第一股”。

讲道理,河北建设是保定的土著,未来必然收益于“环渤海”、“津京冀”、“雄安新区”等重大战略。

总的来说,河北建设着实是个有一定行业地位的“包工头”,其2017年上半年收入202.18亿元,净利润5亿元。

乍一看,这是家还比较不错的公司,为何“沦落至斯”?我觉得应该有这两个原因。

其一:港股,一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市场

“不见兔子不撒鹰”是港股市场对股票定价的最好诠释。

河北建设IPO后总股本17.33亿,发行价4.46港元,对应77.3亿港元市值。

2016年下半年净利润为6.07亿港币(1:1.1823换算,下同),2017年上半年净利润为5.91亿港币,滚动PE为6.45倍。

2017年中报净资产为29.18亿港元,对应PB为2.65倍。

在A股,PE6.45倍、PB2.65倍估值的股票,当真还是个稀罕物。但在港股如果你有心找,明年4倍PE、0.5倍PB的股票可以说多得是。

近期看到好几个“明年港股3倍PE股票”的话题,粗略看了看,里面讨论的标的有相当一部分符合标准。没办法,人均五万刀的额度还有16天就来了,得提前占座儿。

所以说河北建设的估值,已经能让港股投资者坐怀不乱了。

估值不便宜,未来的盈利靠想象是不成的,“用爱盈利”在台湾的股市也许行得通,在香港可不行。

而且河北建设“环渤海”、“津京冀”、“雄安新区”的概念再大,未来推进的进度怎么样,谁也不能确定。另外这块大蛋糕,首都来的中字头建筑大哥,怎么着也要分走一大块。

最后的利润,白纸黑字挂在经审计的财报上才是真的。

当然“不见兔子不撒鹰”也有例外,港交所掌门人李小加9月底曾表示:希望港交所能成为新经济企业上市的首选地,希望今后在港交所能见到这些高科技企业的身影。

之后的两个典型例外是众安在线和阅文集团,这种股东背景强的高科技的互联网公司,最易受追捧,但这属于少数的“高富帅”,普通公司不在此之列。

想想孙宏斌曾不断抱怨“融创股票现在太便宜了”,你也就能明白什么叫“不见兔子不撒鹰”。

除此之外,港股市场特别看重财务结构(某种程度上融创当初的便宜,一部分原因在于孙宏斌的一次破产经历),甚至大过盈利能力。

其二:未来几年,河北建设的财报或许很难看

河北建设亮出资产负债表,只需一眼便“胖瘦已定”。流动比率将将超过1,负债率徘徊在95%,超高的负债率,肯定不是港股主流投资者喜欢的财务结构。

image.png

当你以为河北建设只是负债高一点,流动性差一点的时候。呵呵,事情并没有辣么简单,你看看本次IPO所得款项的用途:

40%给未完工项目;

40%给PPP项目;

10%还明年1月至4月的银行贷款;

10%用作一般用途。

需要强调的是第二项用途PPP,招股书显示今年四、五月份接的三个PPP合同额为37.34亿元。

PPP是个啥玩意?资金黑洞!前几年的建设期,只见资金流出,利息支出,而不见收入(或者很少的收入)就是了。

这两年河北建设在PPP方面,越来越大手笔,2017年以来的项目投资额,已经没有千万投资以下的了。

image.png

未来几年,河北建设的财报,负债率很难下降,现金流也会变得很难看。

其实2017年中报现金流已经很难看了。经营性现金净流出18.39亿元;投资性现金净流入13.87,但大部分是来自证券出售;融资性现金净流出12.81亿元。

但凡事不能光看负面,如果能扛过前几年大力发展PPP的困难期,并通过上市平台直接融资优化资本结构,未来也有很大的机会苦尽甘来。

来看看港股历史上“二十大未足额认购股票”,走势基本上与行业内的公司一致,所以说未足额认购只代表资本市场的观点,公司未来发展的如何,还是要看自身的努力。

image.png

(编辑:王梦艳)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