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施罗德投资主题投资主管David Docherty发文称,长达30年的全球化发展现在正面临一系列的挑战,这其中包括了新冠疫情导致的供应链中断,迫使公司思考抗逆力是否比成本更重要,以及俄乌冲突使得天然气等重要大宗商品过度依赖少数供应国而引发的风险等等。考虑到国防、能源供应、信息安全或技术知识等方面问题,全球各国目前以安全为首要政策考量,这导致“全球化”面临的阻力持续增加,并打破了近几十年以来建立的一些趋势。施罗德投资认为这将会从多方面对企业的行为产生连锁影响。
施罗德投资指出,近期,美国通过《通胀削减法案》,其计划将1.5万亿美元资金投入清洁能源领域,其中包括了先进生产制造补贴。与此同时,欧洲紧随其后推出了《绿色协议工业计划》,其将提供3900亿欧元资金用于提升欧盟在太阳能及风能、热泵及电池等策略性科技方面的制造实力。这些计划一方面是为了确保各国有足够的关键科技推进数码化发展和绿色能源转型,另一方面是为了创造更多技术性工作岗位,增强美国及欧洲经济的竞争力。
另外,智能制造商处于人工智能 (AI) 及机器人创新浪潮的前端,运用机器人可降低从低劳动成本地区迁移至高劳动成本地区的成本。这对于面对劳动力短缺的地区更为重要。中国与很多西方国家一样,随着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中国正面临着人口挑战。劳动力短缺往往会推高工资,这可能促使公司投资于实施自动化。通过嵌入式人工智能及视觉系统等创新技术,再加上物价通缩的环境,使得投资于自动化成为有史以来最具经济吸引力的投资方向。生产机器人或传感器等设备的智能制造商将成为此领域的赢家。
对于当前能源安全的重要性,施罗德投资认为,为控制全球暖化,全球必须从采用化石燃料改为采用绿色能源。然而,全球各国政府热衷于投资于能源转型技术,投资的部分目的是为了确保供应链安全。参考俄乌战争对天然气价格的影响,证明了依赖其他国家获取能源确实存在风险。若全球各国利用风能、太阳能、海浪能和生物质能等资源,或可实现能源自给自足。这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多国政府推出一系列针对可再生能源的刺激措施,例如上述的美国《通胀削减法案》或欧盟《绿色新政工业计划》。
虽然全球各国政府正发展可再生能源产能并吸引可再生能源企业进驻这些国家,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有在这些国家注册和成立的企业才能享受优惠。不少全球营运商也在能源链安全及投资的推动中受惠。
疫情导致的供应链中断对能多间能源转型领域的企业造成不利。物流相关挑战和原材料成本上升,令企业盈利及估值受损。但相比起具长期结构性的可再生能源转型,这些都属短期性的影响。
此外,供应链转向本地化体现了循环经济的主题。循环经济是指为消费者提供所需的商品,同时避免在提供的过程当中产生废弃原材料或造成污染。传统的生产消费模式为“获取、制造、弃置”— 即收集有限的资源,并在短暂使用后被丢弃到堆填区里。而循环经济在产品和服务的设计过程中考虑到产品的效率、可重用性及可回收性。产品及材料保持在生产地使用可减少对远距离供应商的依赖,从而简化供应链并减少能源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