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回暖 公募总规模重回32万亿 股基、混合基、货基、QDII全部增长 债基小降

作者: 智通转载 2025-03-28 06:50:16
中基协最新发布的公募基金市场数据显示,2月底,我国公募基金总规模为32.23万亿元,重回32万亿元之上。

1月短暂下降之后,我国公募基金总规模在今年2月重拾升势。

中基协最新发布的公募基金市场数据显示,2月底,我国公募基金总规模为32.23万亿元,重回32万亿元之上。

此前,我国公募基金规模在今年1月小幅下降,1月底总规模为31.92万亿元,跌破32万亿元关口。

分类型来看,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货币基金、QDII基金在2月底的规模与今年1月底相比均实现增长。

但债券基金2月底的规模为6.35万亿元,与1月底相比小幅下降2074亿元。债市震荡是债券基金规模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展望债市未来走势时,公募人士认为债市短期内或将仍然震荡。但在更长周期下,业内人士依然认为债券具备中长期投资价值。

公募基金总规模重回32万亿元

根据中基协最新发布的公募基金市场数据,截至2025年2月底,我国境内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共163家,其中基金管理公司148家,取得公募资格的资产管理机构15家。

以上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32.23万亿元,重回32万亿元之上。

此前,我国公募基金管理规模于1月小幅下降。截至1月底,我国公募基金总规模为31.93万亿元,与2024年12月底的32.83万亿元相比减少了约0.9万亿元,跌破32万亿元的关口。

去年4月底,我国公募总规模首次突破30万亿元。同年,5月底,我国公募基金总规模再度实现突破,达31.24万亿元。9月底,我国公募基金总规模首次突破32万亿元。

步入2025年,我国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虽然在1月小幅下降,但在2月就重回32万亿元关口,这体现出我国公募基金发展稳健,也体现出投资者对我国公募基金产品依然具备信心。

IMG_0743.jpeg

股基、混合基、货基、QDII均实现规模增长

分类型来看,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货币基金、QDII基金在1月均实现了规模增长。

截至2月底,股票基金的规模为4.48万亿元,与1月底的4.39万亿相比增长约909亿元。

混合型基金方面,2月底这类基金的规模为3.53万亿元,与1月底的3.42万亿元相比增长1055亿元。

股市行情回暖是股票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在2月实现规模增长的重要原因。此外,新发基金市场的回暖也推动这两类基金的总规模增长。

除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外,货币基金规模在1月也实现增长。2月底,货币基金的总规模为13.47万亿元,与13.19万亿元相比增长约2755亿元。此前,货币基金总规模在今年1月下降4095.03亿元,从2024年年底的13.61万亿元降至今年1月底13.20万亿元。

专注海外投资的QDII基金也在规模增长。2月底,QDII基金的总规模为6318亿元,与1月底的6170亿元相比增长148.43亿元。由于外汇额度有限,QDII基金的规模增长主要是由净值增长贡献。2月,港股市场上涨明显,带动多只QDII基金实现较多收益。

债基规模小幅下降2000亿元,但赎回风险可控

在2025年2月,我国公募债券基金的总规模为6.35万亿元,与1月底的6.56万亿元相比,小幅下降2074亿元。

但从份额变化来看,债券基金整体面临的赎回压力依然可控。2月底,债券基金的总份额为5.50万亿份,与1月底的5.66万亿份相比下降1678.62亿份,小幅下降约2.96%,并未出现份额骤降的状况。

债市震荡是2月债基规模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于债市震荡的原因,嘉实基金分析称,今年以来债市波动明显加大,这主要受到三方面因素影响。

第一,政策预期影响。市场普遍预计的2月降准降息预期落空,在加上稳外汇和资金“防空转”影响,市场流动性偏紧张。第二,基本面修复。2月PMI回升至荣枯线以上,产需同步改善,1月信贷开门红录得亮眼成绩,经济修复动能渐次增强,市场对基本面预期继续修复。第三,股市“吸金”效应。科技股行情火热,投资者风险偏好上升,部分债市资金转向股市。债市资金流出压力增大。

对于债市的未来走势,公募人士认为债市短期内或将仍然震荡,但展望更长周期,业内人士依然认为债券具备中长期投资价值。

嘉实基金预计,今年债市短期虽有波动调整,但长期债牛逻辑未变。该机构给出配置建议称,“维持短债为核心仓位,逐步逢低布局长债;关注央行政策工具落地及存单利率走势,灵活调整久期结构。”

万家基金回顾历史数据后指出,尽管经历了多轮债市调整,短期纯债型基金指数和中长期纯债型基金指数在过去十年依然实现了年年正收益,展现了出色的绝对收益获取能力。债券资产仍然是值得作为长期底仓配置的好选择。

民生加银基金认为,对于配置盘,债市经历调整后,性价比也在修复,已经进入合理区间。中短端走出负Carry,长端调整幅度不小,回到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前。从资产比价来看,30年国债收益率已显著高于房贷利率扣税后实际收益,如果算税前收益也基本能覆盖保险的新增负债成本。

民生加银基金也提示称,交易盘短期仍需提防风险,关注有无脉冲式超调机会。该机构相对看好存单短债投资价值。该机构认为,债市转机需关注二季度,或需要货币政策、基本面表现、特朗普关税、一级发行等标志性事件才能带来大级别的变盘机会。

本文转载自“财联社”,智通财经编辑:刘家殷。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