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市10月创新药第一股即将着陆,打新亚盛医药(06855)的三大逻辑

近日,亚盛医药已进入招股阶段。

深耕细胞凋亡靶向新药研发逾20年;拥有全球最全的细胞凋亡药物管线;成功解决“神药”格列卫的耐药性难题;入选“2019ASCO表现突出企业”全球TOP20榜单。集以上成就于一身,这便是亚盛医药(06855)的公司履历。

智通财经APP观察到,近日,亚盛医药已进入招股阶段。2019年10月16日,亚盛医药更新招股书。招股书显示,公司于2019年10月16日至10月21日招股,拟发行1218.09万股H股,其中香港公开发售121.82万股,占10 %;国际发售1096.27万股,占90 %。发售价每股32.2港元—34.2港元,每手100股,公司预计10月28日上市。

此次亚盛医药上市,与其他产业不同,而是直接选定了16年涨幅超过34倍、港股蓝筹最大市值的医药股——中国生物制药(01177)作为公司的基石投资者。根据基石投资协议,中生制药将认购2000万美元,约1.57亿港元。

事实上,经过多年的发展,中生制药无论在肿瘤、肝病、心血管,还是呼吸等治疗领域均具有丰富的产品线和极强的销售网络及营销能力。而中生制药成为亚盛医药的基石投资人,不仅体现出前者独特的战略眼光,更意味着亚盛医药一旦管线面临商业化,完全可以利用中生制药成熟的渠道,为产品销售上量“保驾护航”,形成“股价+业务”双保险。

亚盛医药IPO来到招股阶段,也就意味着打新通道的开启。在港股市场,打新一家创新药公司,价值判断的核心要素有三点:细分赛道、技术壁垒和高效研发。对于投资者而言,从这三大核心要素出发,了解公司丰富研发管线背后的商业价值,便是此次打新亚盛医药最主要的逻辑。

细胞凋亡路径打开估值天花板

处在研发阶段的创新药企业,通常具有高投入、长周期的特性,PE估值法已不能合理反映创新药企的估值。因此,读懂亚盛医药的内在价值,投资者还需要结合公司的研发管线,把握其独特研发路径的市场价值以及新药上市后的市场竞争等多方面关键要素。

目前市场投资尚未盈利的创新药企,关键看公司的研发管线。这不仅是判断创新药企投资价值的标尺,也是市场对创新药企定价的核心与基础。

与目前多数港股创新药企扎堆免疫检查点等热门靶点不同,亚盛医药颇具特色地选择了“细胞凋亡路径”作为其主打研发管线。并且待公司成功上市后,有望坐稳港股“原创小分子新药第一股”身份,独特的市场稀缺性在未来或将为公司打开更高的估值天花板。

智通财经APP发现,在传统的癌症治疗中,化疗便是通过造成DNA损伤或细胞压力而触发死亡信号,从而强迫癌细胞凋亡。但化疗副作用较大,易对人体正常细胞造成损伤,并且部分肿瘤对化疗并不敏感。

靶向细胞凋亡药物的作用机制是通过修复正常的细胞凋亡过程来治疗癌症和其他疾病。鉴于细胞凋亡在众多疾病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这意味着细胞凋亡靶向有望用于多种适应症。此外,靶向细胞凋亡药物可能具有更好疗效及安全性,原因是其具有有效的细胞穿透性、高靶点特异性和人体稳定性。

事实上,靶向细胞凋亡药物不仅对传统化疗具有较大的相对优势,其作为小分子靶向药物,近年来在与大分子生物药的竞争中,同样不落下风。

小分子靶向药物通常能穿过细胞膜,作用于细胞内的靶点,可以口服;而大分子生物药,多作用于细胞表面的靶点,一般不能口服,难以进入细胞内。从现阶段研究、生产及市场情况来看,小分子靶向药物的市场空间依然巨大,在特定治疗领域也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且在生产成本上存在优势。

因此,靶向细胞凋亡药物作为一款小分子靶向药,市场商业价值和增长潜力值得投资者高度关注。

当前,全球细胞凋亡靶向治疗市场规模预计达到8亿美元,但随着相关产品适用症扩大、新药逐步上市,细胞凋亡药物市场将被极大开发。市场预计在2018-2023年,全球细胞凋亡靶向治疗市场复合增长率将高达70.1%,2023-2030年该市场复合增长率也将达到24.0%。其全球市场规模或将在2030年达到220亿美元。

图片2.png

不过,由于完成细胞凋亡路径的抗癌药物成药面对的技术困难极大,有很高的技术门槛,因此在细胞凋亡领域的研究,多数企业或望而却步,或半途而废。由此一来,细胞凋亡新药上市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较为宽松。

以亚盛医药的APG-2575为例,APG-2575作为一款新型口服 Bcl-2选择性抑制剂,其主要作用于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该药在全球对标的产品是艾伯维的Venetoclax。公开信息显示,Venetoclax 2025年全球销售有望达到60亿美金。而APG-2575是全球范围内唯一可与之竞争的同靶点药品,潜力巨大。

目前,亚盛医药已对Bcl-2蛋白家族、IAP和MDM2-p53这三个细胞凋亡药物管线中最常用靶点进行了全面覆盖布局。这也意味着,公司拥有当下全球最全的细胞凋亡药物管线,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不容忽视。

眼下的港股市场,还没有一只属于自己的纯正小分子新药股,也没有一家上市公司选择细胞凋亡路径作为主要研发方向。亚盛医药的出现无疑给投资者在创新药投资领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选择。可以预见,在成功上市后,亚盛医药的稀缺性将为其赢得更大的估值想象空间。

技术壁垒:稳定市场估值的基石

为准确对研发阶段的创新药企业进行准确估值,资本市场重构了新药研发企业估值体系,采用更为合理的“rNPV估值模型”。在这套估值体系下,丰富的研发管线、成功率、临床开发和创新实力等成为了衡量创新药企内在价值的核心要素。

这些核心要素与公司研发技术水平息息相关。深入了解亚盛医药的研发管线,能从技术角度发现稳定公司市场估值的基石。

亚盛医药现已拥有当下全球最全的细胞凋亡药物管线。截至今年6月30日,公司共拥有8个产品处于临床开发阶段,28个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和21个在全球范围内提交的INDs。APG-1252、APG-2575、APG-115以及HQP1351为亚盛医药研发管线中的主要产品。

图片1.png

以HQP1351为例,该药是亚盛医药当前在研的一款原创1类新药,是第三代Bcr-Abl/KIT抑制剂。目前市场对这款新药的了解,多在于其解决了“神药”格列卫的耐药性问题。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格列卫是第一代能够治疗由费城染色体突变导致的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的特效药,也是全球首个上市的单一靶点小分子靶向制剂。因为该药能够间接让CML成为可控慢性疾病,所以被市场称作“神药”。

但实际数据显示,大约20%-30%的慢性期患者长期使用格列卫会出现治疗失败的现象。其中少数患者是对药物不敏感,多数患者则因为在长时间的药物治疗压力筛选下,产生了耐药性。

亚盛医药的HQP1351便是针对格列卫耐药研发的第三代Bcr-Abl/KIT抑制剂,这款药物能够靶向不同种类的Bcr-Abl突变体,可以有效克服一代、二代BCR-ABL抑制剂的耐药缺陷。初步数据显示,HQP1351耐受性好,疗效显著,特别是对T315I突变的CML患者具有突出的疗效。

去年11月,亚盛医药在血液肿瘤领域最为权威的美国血液学会年会(ASH)上,以口头报告的形式公布HQP1351的I期临床数据,引发业界的强烈关注。

其实,亚盛医药的技术“护城河”不仅体现于先进的研发技术,还表现在与国际接轨的临床试验进度以及全球创新实力上。

从亚盛医药的产品开发进程来看,公司一直大力推进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临床开发,通过中美双向联合,实现与国际接轨。公司目前有6个产品在中国和美国同时进行临床开发,中美双报的品种数量在国内排在第三位,仅次于恒瑞和复星医药。

值得注意的是,在亚盛医药的细胞凋亡靶向药物中,APG-115、APG-1387和APG-2575等原研品种均在30天内一次性通过FDA临床准入审评,这在国内是极少见的,也充分体现了公司的全球创新实力。 

通过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亚盛医药获得了未来稳定公司估值的基石。但要想公司估值实现跨越式增长,市场还要判断其研发的效率以及增长的潜力。

高效研发驱动内在价值不断提升

亚盛医药之所以能独步“细胞凋亡路径”,与公司在研发领域的“高效高产”不无关系。这就为其内在价值不断提升奠定了扎实基础。

强大的研发团队为公司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成为驱动公司内在价值不断提升的关键。截至今年6月底,亚盛医药共有员工358名,其中81.8% 均为研发人员,相比其他创新药企研发人员数量,亚盛医药绝对处于领跑地位。

此外,公司的核心管理层均在生物技术行业拥有丰富的药物发现与开发,以及临床试验与审批经验。其中,三位创始人杨大俊、王少萌和郭明在新药研发领域均有广泛的影响力。

在研发方面,亚盛医药近三年投入了4.71亿元的研发费用,除上述提及的“神药”HQP1351,公司在APG-1252、APG-2575和APG-115等药物的研发上同样取得积极进展。

以APG-1252为例,该药是一款能选择性抑制Bcl-2与Bcl-xL蛋白的新型高效小分子药物,其主要作用于SCLC(小细胞肺癌)、淋巴瘤及其他实体瘤。

目前APG-1252单药治疗SCLC的I期临床正在进行中,中期结果显示在29名可评估的患者中,有一人出现了PR(部分缓解),另外有4名患者病情稳定(SD)。需要注意的是这一例PR患者,之前接受了化疗和PD-1抑制剂治疗后均发生了进展,接受 APG-1252治疗两个月后达到了PR,该患者的临床疗效持续超过20个月,是一个非常难得的临床突破。

实际上,APG-1252的突破性研发只是亚盛医药在研发管线建设中的一个缩影。在公司8款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新药研发以及28项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中,阶段性研究成果还有很多。

此前,亚盛医药凭借在研细胞凋亡产品APG-115和APG-1387的最新临床试验数据,成功入选“2019ASCO表现突出企业”全球TOP20榜单,且是榜单中唯一的专注于小分子药物研发的中国原创新药企业。

不难看出,从投入产出比角度分析,在强大技术支持下的亚盛医药可谓“高产高效”。

除此之外,为在研发领域紧跟国际前沿技术,亚盛医药还积极推进了与跨国企业的合作。目前,公司已与全球抗衰老研发领先者Unity Biotechnology达成战略合作,将在全球范围内共同合作开发新型基于清除衰老细胞的抗衰老治疗药物。今年1月,Unity选定了亚盛医药一种在研化合物作为其眼科产品线的主要开发候选药物,将推进IND申请。与此同时,亚盛医药还与全球首屈一指的综合性癌症医疗机构MD Anderson癌症中心达成一项长达5年的战略合作,以推动5个在研肿瘤新药项目的临床开发。

综上所述,亚盛医药在细分赛道、技术壁垒和高效研发三方面均符合市场对一家优质的创新药公司打新的价值判断。正是基于公司的这些优点,早在公司B轮融资时,公司便被国投创新旗下著名的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选中,最终由该基金领投,帮助亚盛医药完成5亿元的B轮融资。至今,该基金仍是公司的主要股东之一。

此后,在公司C轮融资中,除了元明资本、元禾原点,ArrowMark Partners、HDY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和建银国际等知名机构相继跟进投资。这从侧面体现出机构投资者对亚盛医药投资价值的认可。

待亚盛医药成功上市后,随着未来产品管线逐步落地,国际商业化逐渐成熟,公司定能实现在经营和业绩上的跨越式增长,向市场兑现自身的投资价值。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