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工厂告急,中国半导体产业或逆势渗透

作者: 万得资讯 2020-02-25 19:25:13
日韩两国是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的最重要一环。

本文来自“万得资讯”。

日韩两国是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的最重要一环。目前日韩两国的态势发展,不可避免冲击整个产业链。行业人士认为,事件将加速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重构,中国可能会加大往半导体产业链中上游的渗透。

产业影响

从产业层面来说,如果日韩两国的黑天鹅事件加速扩散,将进一步影响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格局,加速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重构,中国可能会加大往半导体产业链中上游的渗透。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上,中日韩近年一直维持着相对平衡的三角关系:日本生产上游材料,韩国生产中游芯片,中国生产下游产品。

其中日本在材料领域,一直处于高度垄断,尤其是生产柔性屏的FPI膜、光刻胶、高纯度氢氟酸,这三个领域日本的全球市占率均超过70%。

韩国方面,在存储面板元器件等领域具有绝对竞争优势,如果影响到产能供应,将不可避免,导致相关产品紧缺。

行业人士认为,此次事件短期将导致部分领域产能受限,中长期来看,中国可能会加大往半导体产业链中上游的渗透。

Wind从面板、存储器、电子元器件、半导体材料几个领域简单列举下行业现状,以及受影响的情况。

面板

韩国占据大尺寸面板和OLED面板产能,目前该行业面临着供给收缩的风险。

行业之前的总体情况是:供给减产需求扩张,国内面板市占率预计提升。此前因大陆面板厂持续扩张产能,而2019年终端需求市场有限,导致面板价格一路下滑。韩厂陆续减产或关停,2019Q3和Q4三星关闭一条L8-1-1和L8-2-1,LGD减产P7和P8产线,2020年面板价格现反弹趋势。据IDC调查显示,今年2月延续面板供给减少态势,电视、笔记本电脑、监视器等三大应用面板的报价,普遍都出现小幅上涨。

存储器

韩国目前的形势对全球存储芯片供给能力产生了较大不确定性,本就进入价格上涨周期的存储芯片价格预计上涨会进一步加剧。

三星、SK海力士均为国际半导体巨头,在存储器领域占据垄断地位,牵动全球存储器供应,后续报价波动更大。因此在事件影响下,将对全球消费电子产业带来持续影响,特别是智能手机以及DRAM这两大产业上。

去年第四季度,全球存储市场已经朝着供需平衡的方向发展,市场也在加速去库存化,这也给各大厂商应对黑天鹅事件带来的影响增加了难度,目前很多下游组装厂都已经开始复工,加大对DRAM的采购,想要增加库存,在复工的过程中上下游产能利用率将进一步增长,很有可能会造成关键元器件缺货的情况,很显然目前存储市场供给还是比较紧张的,如果不能够及时调整发展措施,那么产品存储的价格或许进一步上涨,至于涨价多长时间还有待观察。

国内方面,当前长江存储有产能2万片/月,规划目标是30万片/月,期间也未停产;存储芯片行业景气度的延续对于希望通过销售现有产能获得现金流的长江存储而言大有益处,扩产有望持续加速。

2019年12月,合肥长鑫存储宣布,已成为国内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DRAM生产商。彼时,长鑫存储的代表透露,该公司已经完成合肥Fab 1及研发设施建设,月产能2万片,并计划在2020年第二季度将产能提高一倍,达到每月4万片,约占全球内存产能的3%。

元器件

MLCC(电阻电容器)的价格从1月份就是一路上涨,日本的村田、韩国的三星电机、日本的太阳诱电、台湾的国巨是前四大供应商,市占率达到了76%。眼下前三大厂都受事件影响,国巨前几天报价从涨三成变成了涨五成,而下游的汽车、消费电子行业景气度又相对看好。

半导体材料

半导体材料方面,日本占据大头。硅片、电子特气、CMP抛光液、光刻胶都是日本的特长,国内企业想在短期内替代,难度较大。

但并非没有突破,近几年,中国集中上马了一批硅片项目。随着中芯国际(00981)、华力微电子、长江存储、华虹宏力等中国大陆芯片制造企业的持续扩产,芯片制造产能的增长,对半导体硅片的需求仍将持续增长,国内硅片厂商未来发展空间较大。

天风证券认为,类比韩国在日韩贸易摩擦中加速韩国国内国产替代,此次若半导体材料受影响,供应不足,国内厂商有望迎来国产替代的好机会。

(编辑:李国坚)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