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维数码(00751)高销量低收入 主营业务濒临分裂

作者: 智通财经 方亚 2016-06-17 15:34:52
创维在OLED技术上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靠外来技术来建立营销王国的路线,仍然是对过去几十年家电发展路线的一次重复,从长远来看,前景堪忧。

近日,创维数码(00751)在深港两地召开最新年报解读会,截至3月底止,创维全年度营业额426.95亿港元,较去年401.35亿,升6.38%,不过,全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纯利21.7亿港元,较去年减少30.63%。自6月14日创维数码公布业绩以来,股市已经连续两天逆市上涨,累计涨幅高达11%。

净利为何远高同行?

这已经是创维连续第十年营收保持增长,尤其是它的净利润高得应该会让其所有的竞争对手艳羡。根据财报,2015财年的利润相比上一年减少了30.63%,如果剔除上年度处置土地及相关资产的一次性收益,归属股东的利润原本是上升的,提升的比例达22.9%。

众所周知,国内彩电业竞争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早已进入血腥的红海厮杀阶段,边际利润可以说薄如蝉翼,创维的净利何以维持在如此高的水平。带着这个疑问,智通财经查阅和比较了创维与TCL主营彩电业务的多媒体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两家公司的最新财报。

截止2015年12月31日止,TCL实现年度彩电销量1738万台,同比增长3.8%,收入为340.17 亿港元。毛利率16.9%,毛利同比上升4.5%至57.5亿港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2581万港元。

而创维截止2016年3月31日止,年度电视机总销量1445万台,同比增长10%,按彩电业务占总收入70.5%的比例,贡献的收入300亿港元。整体毛利率21.9%,毛利93.63亿港元,增长16.7%。

虽然,从以上一组数据中很难估算出创维电视销售带来的净利是多少,但应该远高于TCL2581万港元的净利,要不然创维20多亿的净利来源就应该还有其他未公开的数据。

按照创维集团总裁杨东文的解释,创维本年度收益,主要得益于积极改善产品结构。确实,财报中显示,创维去年的彩电销售基本已经形成了一个橄榄型的分布,其中高端与低端产品分布相当,居于中端的产品比重最大。具体的销售数据为:4K智能电视销量279万台,非4K的智能电视销量425万台,其他平板电视机299万台;另外,在海外市场还有超过441万台的销量。

创维集团执行董事及彩电事业部总裁刘棠枝表示,去年创维加快中、高端产品的切换速度,4K智能电视在中国大陆市场的销售量占比大幅升至27.8%,同比上升101.6%,正是这些大屏幕及超高清电子产品为企业带来了高售价和高毛利。

再来看TCL的数据,2015年整体的智能电视机销售量为627万台,不仅低于创维智能电视总销售量,而且在整体产品结构占比率也远低于创维。也就是说,TCL传统电视的销售仍是大头。

主营业务销量增加收入减少

虽然如此,但这仍然不能完满解释创维高净利的原因。

再来看近两年创维的产品收入及业绩分布分析比较数据。

智通财经发现,截止2016年3月31日,创维电视产品在中国市场的收入为241.29亿港元,海外市场的收入为59.83亿港元,而去年同比的两项收入数据分别为243.79亿和57.62亿,也就是说,按照财报给出的数据,创维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电视销量增加,但是,收入却在减少。另外,即使综合海外销量的大幅增长,创维的主营电视业务同比收入仍是基本持平的。

这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创维有可能在降价销售。公开的资料表明,创维的促销活动确实一直未断过,在某些区域市场,创维更是推出了第二台半价的营销策略。

创维一直在公开批驳乐视,称对方硬件免费的策略是模糊了硬件的价值,实际上,创维自己也在不断地推低价策略。当然,彩电业竞争的残酷,迫使各方进入没完没了的价格拼杀,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

根据中怡康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整体电视机市场销量同比下降10.4%。在如此激烈的竞争态势下,企业为了保持销量持续增长,势必要以牺牲收入为代价的。

现实的数据比起创维的描述似乎更为残酷了许多。

不过,报表显示,本年度创维的营收增长主要来自于数字机顶盒与其他这两项的贡献。其中,数字机顶盒和液晶模组本年度收入为66.85亿港元,该项同比数字为50.19亿;而在其他项目下,本年度的收入为32.73亿,同比数字为23.68亿,两项综合增长25.71亿港元。

OLED能救创维吗?

在过去十年国内家电业哀鸿遍野的环境下,创维仍能顽强地保持持续增长,足见其销售功力。

创维的节奏控制上确有它独树一帜的地方。

在海外并购上,创维采取先合作再合并的方式,包括并购德国美兹和南非厦华,均是如此。这样一种方式可以将合并后的重组摩擦及成本最大程度地进行前期的外部消化。

与其他竞争对手的海外技术型收购不同,据一位欧洲分析人士观察,创维的收购更看重对方的品牌和市场能力,因为这样可以帮助其顺畅地进入本地市场,打开国际销售局面。

这确实符合杨东文的战术作风,在品牌知名度不够的前提下,可以“改变进入这些市场的时间窗口”,同时将创维的品牌渗透进入。杨东文甚至希望能够籍此战术,到2017年在国外再造一个创维。

不过,业内也有观点认为,创维基于销售扩张的模式,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其竞争格局,也无异于提升其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品牌扩张上尤其是一个更长久需要面临的难题。

所以,OLED才是创维手中握有的真正王牌。

在此次业绩会后,刘棠枝透露,今年是创维OLED电视推广元年,计划新推出两个系列产品,分别于9月初和12月底推出,本财年OLED产品销量目标至少10万台。

不过,此前第三方研究公司中怡康下调今年全年OLED电视出货量预期,由20万台下调至12-15万台。如果按照创维公布的10万台目标,意味着创维将拿下国内OLED电视市场的绝对份额。

创维这种“我拿第一,无人敢拿第二”的称霸OLED市场的雄心,与业内传出其与LG为“血盟”非同一般的关系有关。LG作为目前国际上唯一一家OLED屏的供应商,除了其自身外,创维是其第二大客户。

坐拥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市场体量,让创维在与LG谈判上具有很大的成本议价权。过去以来,LG确实给了创维很低的屏幕供应成本,希望促其快速打开中国市场,然而,从2013年发布第一款OLED电视到今天,创维在OLED电视的推广道路已经进入第四年,仍然处在一个“元年”阶段。这速度显然不是创维所愿意看到的。

个中原因很复杂,与OLED屏的高成本、低寿命,尤其是良品率低等等,都有关系。

另外,国内在下一代电视的押注上,分成了不同的阵营,海信,TCL各有自己发展方向,这也令市场难以形成一股合力。用户对于未来产品更是处于普遍认知度低的状态。

更为关键的是,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创维在OLED技术上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靠外来技术来建立营销王国的路线,仍然是对过去几十年家电发展路线的一次重复,从长远来看,前景堪忧。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